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A.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 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 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B.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擁处 时,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 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刑罚处罚,没有继续开枪C.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 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D. 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 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 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

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
A.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 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 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
B.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擁处 时,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 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刑罚处罚,没有继续开枪
C.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 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
D. 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 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 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


参考解析

解析:。选项A属于犯罪未遂。S为胡某已经识破了 甲的骗局,甲当然是诈骗未遂。胡某后来自愿给甲钱时,
甲的诈骗行为已经结束。本题的考点其实还是当一个犯 罪已经停止在某一个形态后,还能不能转化成其他形态, 例如未遂转化为既遂,既遂转化为中止等?当然不能转 化。本题中,甲的犯罪行为结束在未遂状态,不能因为其 最终得到了钱而转化为既遂。选项B属于犯罪中止,属于 “行为人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犯罪并没有既遂,行为人还可以继续实施犯罪,但其基于 自己的意志停止了犯罪,因此构成犯罪中止而不是犯罪未 遂。选项C构成犯罪既遂。选项D构成犯罪中止。判断 犯罪形态是未遂还是中止,有一个著名的弗兰克公式:“能 达目的而不欲时,为犯罪中止;欲达目的而不能时,为犯罪 未遂。”

相关考题: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对于过失犯罪而言,存在成立与否的问题,但不存在既遂与未遂的问题。

甲欲杀害丙,找到好友乙要毒药,并讲明毒药的用途是“我要杀害丙”。乙劝甲不要感情用事,忍耐一下,但最后还是送给甲一瓶毒药。甲借得毒药后,正往丙的水杯中灌注毒药时被旁人发现制止。甲、乙二人的行为性质是( )。A.甲是犯罪预备,乙是犯罪未遂B.甲是犯罪未遂,乙是犯罪预备C.甲、乙均是犯罪未遂D.甲成立犯罪未遂,乙无罪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B.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下列关于刑法上的犯罪未遂的论述正确的是()。A.只有在直接故意犯罪中才可能发生的犯罪形态,在间接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中不存在犯罪未遂的问题B.犯罪未遂是指尚未发生《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的实际结果C.犯罪未遂是指完整的犯罪行为尚未完全实行D.犯罪未遂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尚未完成

下列有关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复杂的共同犯罪中,实行犯单独中止的,其效果不及于帮助犯或者教唆犯 B.在复杂的共同犯罪中,如果实行犯的犯罪行为归于未遂的,则帮助犯或者教唆犯也成立未遂 C.在复杂的共同犯罪中,如果实行犯中止的,帮助犯或者教唆犯也必定成立中 D.聚众犯罪属于共同犯罪

听力原文: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间的关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包括( )。A.犯罪未遂,犯罪中止B.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犯罪未遂

第 13 题 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A.甲在荒山野外,误将稻草人当作仇人而开枪射击,没有造成其他人伤亡,甲成立犯罪未遂B.乙为了杀死仇人,误将健身药品当作砒霜而投入仇人的食物中,乙成立犯罪未遂C.丙以杀人故意,向情敌张三的食物中投放了毒药,因毒药没有达到致死量,张三没有中毒身亡D.丁由于对李四有杀父之仇,计划用刀砍死李四后,将李四碎尸万段。丁砍死李四后,由于害怕被抓,即放弃了碎尸的计划,丁成立犯罪未遂

关于故意犯罪形态,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B.间接故意不可能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C.对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未遂的问题D.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

甲欲与其妻乙离婚,乙不同意,某日,甲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乙,因久等未归且惧怕法律制裁,甲打消杀乙念头,将菜倒掉。关于甲的犯罪未完成形态,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成立犯罪预备B.成立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已经投毒,成立犯罪未遂D.已经着手,成立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预备阶段可以成立犯罪中止形态B.停止在犯罪实行阶段的形态属于犯罪未遂C.犯罪预备形态和未遂形态中犯罪行为停止下来的原因都是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D.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基本标志

下列关于过失犯罪的说法,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有( )。A.过失犯罪可以成立未遂犯B.过失犯罪不能成立共同犯罪C.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D.不满16周岁的人对过失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甲与乙通奸后共谋杀害乙的丈夫,甲将一包毒药交给乙,乙因愧疚而没有投毒,并到公安机关自首。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A.甲成立犯罪未遂,乙成立犯罪中止B.甲成立犯罪预备,乙成立犯罪中止C.甲、乙均成立犯罪中止D.甲、乙均不构成犯罪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论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犯罪未完成形态只能存在于故意犯罪中B.通说认为,间接故意犯罪没有既遂与未遂的问题C.犯罪预备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D.迷信犯成立犯罪未遂

甲给乙提供了某博物馆的防盗设施布局图,乙持该图盗窃博物馆,在盗窃过程中惧怕受到法律制裁而放弃犯罪。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A.甲不成立犯罪B.甲属于间接正犯C.甲成立犯罪中止D.甲成立犯罪未遂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举动犯没有犯罪的未完成形态B.行为犯有犯罪的未遂形态C.犯罪结果发生的是既遂,犯罪结果未发生的是未遂D.抢劫罪未抢到财物的,是未遂

(2006年真题)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根据我国《刑法总则》规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

下列关于刑法上的犯罪未遂的论述正确的是()。A、只有在直接故意犯罪中才可能发生的犯罪形态,在间接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中不存在犯罪未遂的问题B、犯罪未遂是指尚未发生《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的实际结果C、犯罪未遂是指完整的犯罪行为尚未完全实行D、犯罪未遂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尚未完成

下列关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之发生B、是否着手不同C、犯罪未遂可有预备未遂,犯罪中止则无D、有无犯罪结果不同E、自动防止犯罪结果的情况下,既有可能成立犯罪未遂,也有可能成立犯罪中止

下列关于犯罪形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行为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关于故意犯罪形态,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故意犯罪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B、间接故意不可能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C、对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未遂的问题D、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

单选题根据我国《刑法总则》规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

单选题关于故意犯罪形态,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故意犯罪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B间接故意不可能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C对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未遂的问题D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

多选题下列关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之发生B是否着手不同C犯罪未遂可有预备未遂,犯罪中止则无D有无犯罪结果不同E自动防止犯罪结果的情况下,既有可能成立犯罪未遂,也有可能成立犯罪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