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男,1981年7月生,于1997年6月20日(当时其未满16周岁)盗窃他人财物9万余元,一审法院于1997年9月4日开庭审判,根据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认定陈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陈某不服,提出上诉。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生效。一审于1997年10月13日进行(此时新《刑法》已生效),新《刑法》规定不满16周岁对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关于新刑法的溯及力问题,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不具溯及力,因陈某的盗窃行为是1997年6月20日,此时新《刑法》未生效,应依行为时法B:不具溯及力,因陈某案已于新《刑法》生效之前(1997年9月4日)审结C:具有溯及力,因对陈某判的刑太重D:具有溯及力,因上诉期间判决书还不具有终审效力,且新《刑法》规定未满16周岁对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对此案来说是轻法
陈某,男,1981年7月生,于1997年6月20日(当时其未满16周岁)盗窃他人财物9万余元,一审法院于1997年9月4日开庭审判,根据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认定陈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陈某不服,提出上诉。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生效。一审于1997年10月13日进行(此时新《刑法》已生效),新《刑法》规定不满16周岁对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关于新刑法的溯及力问题,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不具溯及力,因陈某的盗窃行为是1997年6月20日,此时新《刑法》未生效,应依行为时法
B:不具溯及力,因陈某案已于新《刑法》生效之前(1997年9月4日)审结
C:具有溯及力,因对陈某判的刑太重
D:具有溯及力,因上诉期间判决书还不具有终审效力,且新《刑法》规定未满16周岁对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对此案来说是轻法
B:不具溯及力,因陈某案已于新《刑法》生效之前(1997年9月4日)审结
C:具有溯及力,因对陈某判的刑太重
D:具有溯及力,因上诉期间判决书还不具有终审效力,且新《刑法》规定未满16周岁对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对此案来说是轻法
参考解析
解析:【考点】刑法溯及力。详解:根据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溯及力只可以适用于未决案,上诉期间判决书还不具有终审效力,所以属于未决案的范围;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采取了从旧兼从轻原则,即一般适用旧法,但是新法规定比旧法轻时,根据有利于被告人原则适用新法,新刑法规定未满16周岁对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对此案来说是轻法,应适用新法。所以ABC错误,D项正确。
相关考题:
17岁的于某,因犯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当地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这体现的刑法原则是:A.刑法面前人人平等B.罪责刑形式应C.罪行法定D.主客观相统一
某甲盗窃罪,1997年9月26日被某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生效,在10月3日,某甲提起上诉,则()。A.二审法院应该仍然适用旧《刑法》的规定B.二审法院应该适用新的《刑法》的规定C.对于该罪的刑法适用,也要遵守从旧兼从轻原则D.对于该罪的刑法适用,应该遵守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关于刑法溯及力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当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修订后的新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新刑法.B.当时法律认为是犯罪,但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就应当适用当时刑法.C.当时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新刑法应当追诉的,适用新刑法D.如果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该判决继续有效
张某为偿还赌债,于2008年12月26日绑架邻居王某12岁的儿子小王,并打电话向王某索要赎金。就在王某筹措赎金并打算送往约定地点交给张某时,小王趁张某不注意逃离并向警察报案。对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假设法院于2009年3月2日进行一审,对于张某的行为,应当适用1997年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定罪处罚 B.假设法院于2009年1月16日进行审判,法院对张某的行为做出一审判决之后,张某认为法院对其定罪量刑有误,于是提出上诉。在二审期间,《刑法修正案(七)》颁行,此时二审法院应当适用一《刑法修正案(七)》的规定 C.假设法院于2009年1月16目进行审判,法院对张某的行为做出一审判决之后,在上诉期内张某没有上诉,检察院也没有抗诉。但是后来检察机关发现该案判决存在重大错误,于是启动再审程序。再审期间,《刑法修正案(七)》颁行,此时再审法院应当适用《刑法修正案(七)》的规定 D.假设法院于2009年3月2日进行~审,对于张某的行为,应当适用《刑法修正案(七)》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定罪处罚
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潘某教唆17岁的陈某盗窃他人财物1万余元,法院认定潘某与陈某共同构成盗窃罪,并对潘某从重处罚。这一推理属于( )。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D.价值推理
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潘某教唆17岁的陈某盗窃他人财物1万余元,法院认定潘某与薛某共同构成盗窃罪,并对潘某从重处罚。这一推理属于、()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D、价值推理
关于刑法溯及力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当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修订后的新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新刑法.B、当时法律认为是犯罪,但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就应当适用当时刑法.C、当时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新刑法应当追诉的,适用新刑法D、如果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该判决继续有效
万某于1996年12月2日,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万某未上诉。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生效后,万某以新刑法中取消投机倒把罪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依新刑法改判其无罪,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对万某的申诉法院应支持,因按刑法从旧兼从轻原则,万某应无罪。B、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但可以对其减刑。C、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因新刑法对已经生效的判决不具有溯及力。D、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还应撤销其缓刑,改判实刑,因其不服管理
刘某,17岁,因犯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法院根据刑法第17条第3款的规定,对其从轻处罚,符合刑法的()A、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B、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罪刑法定原则
张某1995年7月1日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至2001年12月仍在服刑中。对张某能否适用假释?A、适用新刑法,可以假释B、适用旧刑法,不得假释C、适用新刑法,不得假释D、适用旧刑法,符合规定的可以假释
单选题陈某,男,1981年7月生,于1997年6月20日(当时其未满16周岁)盗窃他人财物9万余元,一审法院于1997年9月4日开庭审判,根据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认定陈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陈某不服,提出上诉。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生效。二审于1997年10月13日进行(此时新《刑法》已生效),新《刑法》规定不满16周岁对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关于新刑法的溯及力问题,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不具溯及力,因陈某的盗窃行为是1997年6月20日,此时新《刑法》未生效,应依行为时法B不具溯及力,因陈某案已于新《刑法》生效之前(1997年9月4日)审结C具有溯及力,因对陈某判的刑太重D具有溯及力,因上诉期间判决书还不具有终审效力,且新《刑法》规定未满16周岁对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对此案来说是轻法
单选题根据《刑法》规定,下列有关刑事责任年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13周岁的甲故意杀人,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甲不负刑事责任B15周岁的乙盗窃他人财物,依我国《刑法》的规定,乙不负刑事责任C17周岁的丙强奸同班女同学,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丙应当负刑事责任D15周岁的丁运送毒品,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丁应当负刑事责任
多选题某甲盗窃罪,1997年9月26日被某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生效,在10月3日,某甲提起上诉,则()。A二审法院应该仍然适用旧《刑法》的规定B二审法院应该适用新的《刑法》的规定C对于该罪的刑法适用,也要遵守“从旧兼从轻原则”D对于该罪的刑法适用,应该遵守“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单选题陈某,男,1981年7月生,于1997年6月20日(当时其未满16周岁)盗窃他人财物9万余元,一审法院于1997年9月4日开庭审判,根据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认定陈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陈某不服,提出上诉。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生效。二审于1997年10月13日进行(此时新《刑法》已生效),新《刑法》规定不满16周岁对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问新《刑法》此项规定对陈某案是否具溯及力?A不具溯及力,因陈某的盗窃行为是1997年6月20日,此时新《刑法》未生效,应依行为时法B不具溯及力,因阵某案已于新《刑法》生效之前(1997年9月4日)审结C具有溯及力,因对陈某判的刑太重D具有溯及力,因上诉期间判决书还不具有终审效力,且新《刑法》规定16周岁对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对此案来说是轻法
单选题张某1995年7月1日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至2001年12月仍在服刑中。对张某能否适用假释?A适用新刑法,可以假释B适用旧刑法,不得假释C适用新刑法,不得假释D适用旧刑法,符合规定的可以假释
单选题《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的,应当负刑事责任。A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罪B盗窃罪C诈骗罪D故意毁坏财物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