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从一棵植物上摘取一个叶片,用酒精脱色、漂洗后用碘液染色,叶呈蓝紫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叶中含有淀粉B.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D.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

白天,从一棵植物上摘取一个叶片,用酒精脱色、漂洗后用碘液染色,叶呈蓝紫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叶中含有淀粉
B.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D.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

参考解析

解析: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实验步骤:(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该同学缺少前三步,第一,没有暗处理,这样做不能确定绿叶中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还是原来贮存的;第二,没有部分遮光作对照,这样做不能确定绿叶中的淀粉是在光下制造的,还是在黑暗中制造的。淀粉遇碘变蓝色。一片叶子用碘液染色,叶呈蓝色,只能说明叶中含有淀粉。故本题选择A选项。

相关考题:

抗酸染色法的染色程序是A.5%苯酚复红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3%盐酸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B.5%苯酚复红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5%盐酸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C.5%苯酚复红液染色→3%盐醵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D.5%酸性复红液染色→3%盐酸脱色→亚甲蓝液复染E.亚甲蓝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3%盐酸酒精脱色→5%苯酚复红液复染

抗酸染色法的正确步骤是A、5%苯酚复红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5%盐酸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B、5%苯酚复红液染色,3%盐酸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C、5%苯酚复红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3%盐酸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D、5%苯酚复红液染色,3%盐酸脱色,亚甲蓝液复染E、亚甲蓝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3%盐酸酒精脱色,5%苯酚复红液复染

抗酸染色法的染色程序是A、5%苯酚复红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3%盐酸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B、5%苯酚复红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5%盐酸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C、5%苯酚复红液染色→3%盐酸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D、5%酸性复红液染色→3%盐酸脱色→亚甲蓝液复染E、亚甲蓝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3%盐酸酒精脱色→5%苯酚复红液复染

革兰染色法的染色步骤是( )A、结晶紫或龙胆紫液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复红或沙黄液复染B、结晶紫或龙胆紫液初染→酒精脱色→碘液媒染→复红或沙黄液复染C、结晶紫或龙胆紫液初染→酒精脱色→复红或沙黄液复染D、结晶紫或龙胆紫液初染→复红或沙黄液复染E、亚甲蓝液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复红或沙黄液复染

革兰染色法的染色步骤是( )A.结晶紫或龙胆紫液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复红或沙黄液复染B.结晶紫或龙胆紫液初染→酒精脱色→碘液媒染→复红或沙黄液复染C.结晶紫或龙胆紫液初染→酒精脱色→复红或沙黄液复染D.结晶紫或龙胆紫液初染→复红或沙黄液复染E.亚甲蓝液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斗复红或沙黄液复染

结核分枝杆菌经抗酸染色后呈红色是因为A.所用的石炭酸浓度过高,不易被脱色B.盐酸酒精不易使之脱色C.脱色所用盐酸酒精为酸性,不易使结核分枝杆菌脱色D.亚甲蓝不能用于细菌染色E.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含糖多,不易被酒精脱色

(1)玉米和小麦在适宜条件下接受光照,一段时间后将叶横切片用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结果发现玉米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被染色,小麦叶片的__________被染成__________,被染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由此可知,玉米属于__________植物,小麦属于植物。(9分)(2)当用碘液对某一植物照光后的叶横切片染色时,却发现被染色的叶片同时出现上述玉米和小麦叶片的染色结果。据这个实验现象可推知:从光合作用角度来说,该植物具有__________植物的特点,其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最初化合物有__________种,即__________。(6分)

材料:下面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基本步骤: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设置对照: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是做对照实验,看看光照的部位(对照组)和不照光的部位(实验组)是不是都产生淀粉。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脱色。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以便于观察。染色: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染色。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结论: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淀粉;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问题:(1)实验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安全,请问该实验中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2)请根据材料,请写出探究光合作用场所的一般流程。

革兰染色的步骤不包括()A、结晶紫初染B、碘液媒染C、盐酸酒精脱色D、稀释复红复染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用甲基绿染液直接对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染色,观察细胞内DNA的分布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检测酒精的存在,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C、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先盖上盖玻片再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D、用卡诺氏液对低温处理的根尖进行固定后,接着进行解离、漂洗等过程

革兰氏染色步骤包括()A、结晶紫初染B、碘液媒染C、酒精脱色D、沙黄复染

支链淀粉与碘液呈较深的蓝紫色。

检验植物叶片在光下是否产生淀粉,所用的试剂是()A、盐水B、糖水C、碘液D、酒精

革兰氏染色法酒精脱色步骤后革兰氏阴性菌()A、呈现蓝紫色B、呈现红色C、呈现无色D、呈现深绿色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A、结晶紫染色B、碘液固定C、酒精脱色D、复染

抗酸性染色法的顺序是()。A、3%盐酸酒精脱色;石炭酸复红染色液微热3-5min;充分水洗后碱性美蓝或孔雀绿复染1minB、石炭酸复红染色液微热3-5min;3%盐酸酒精脱色;充分水洗后碱性美蓝或孔雀绿复染1minC、充分水洗后碱性美蓝或孔雀绿复染1min;3%盐酸酒精脱色;石炭酸复红染色液微热3-5min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A、结晶紫(初染)B、碘液(媒染)C、酒精(脱色)D、蕃红(复染)

关于革兰氏染色,下述错误的是()A、结晶紫染色B、碘液复染C、酒精脱色D、G+菌染成红色

有一种叶片边缘是白色的天竺葵,叫银边天竺葵,其叶片中间却是绿色.将该种植物经置于暗处一昼夜后,再进行光照后摘叶脱色后漂净滴上碘液后发现叶边缘不变蓝,其他部位变蓝,这个实验可以探究说明的事实是()A、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B、在有叶绿体的部位才能进行光合作用C、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D、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和氧气

单选题抗酸染色法的染色程序,正确的是(  )。A5%酸性复红液染色→3%盐酸脱色→亚甲蓝液复染B5%苯酚复红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3%盐酸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C5%苯酚复红液染色→3%盐酸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D5%苯酚复红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5%盐酸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E亚甲蓝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3%盐酸酒精脱色→5%苯酚复红液复染

单选题抗酸染色法的正确步骤是()A5%苯酚复红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5%盐酸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B5%苯酚复红液染色,3%盐酸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C5%苯酚复红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3%盐酸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D5%苯酚复红液染色,3%盐酸脱色,亚甲蓝液复染E亚甲蓝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3%盐酸酒精脱色,5%苯酚复红液复染

单选题关于革兰氏染色正确的说法为()。A染成蓝紫色的为革兰氏阳性菌,染成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B染成红色的为革兰氏阳性菌,染成蓝紫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C革兰氏染色过程中的脱色剂为盐酸酒精D革兰氏染色过程中的脱色剂为75%乙醇

单选题关于革兰染色哪项错误?(  )A结晶紫初染B碘液媒染C3%盐酸酒精脱色D95%酒精脱色E复红复染

单选题关于革兰氏染色,下述错误的是()A结晶紫染色B碘液复染C酒精脱色DG+菌染成红色

单选题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A结晶紫染色B碘液固定C酒精脱色D复染

单选题革兰氏染色法酒精脱色步骤后革兰氏阴性菌()A呈现蓝紫色B呈现红色C呈现无色D呈现深绿色

问答题革兰氏染色法从细胞壁的角度来讲,在经过草酸铵结晶紫染色和碘-碘化钾溶液媒染后,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或丙酮)脱色时为什么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呈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