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情形构成意思表示的有( )。 A.甲对乙说:我儿子如果考上重点大学,我一定请你喝酒B.潘某在寻物启事中称,愿向送还失物者付酬金500元C.孙某临终前在遗嘱中写道:若离人世,愿将个人藏书赠与好友汪某D.甲对乙承诺,如乙比赛夺冠,乙出国旅游时甲将陪同

下列情形构成意思表示的有( )。
 

A.甲对乙说:我儿子如果考上重点大学,我一定请你喝酒
B.潘某在寻物启事中称,愿向送还失物者付酬金500元
C.孙某临终前在遗嘱中写道:若离人世,愿将个人藏书赠与好友汪某
D.甲对乙承诺,如乙比赛夺冠,乙出国旅游时甲将陪同

参考解析

解析:选项AD没有效果意思,不构成意思表示。

相关考题:

意思表示应该包括哪些构成要素?( )A.表示行为B.目的意思C.主体适格D.效果意思

民事法律行为( )。A.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B.不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C.有的需要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有的不需要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D.缺少意思表示也可成立

1999年3月10日陶某死亡,生前未立下遗嘱,有一子甲;一女乙。其子甲曾在1997年12月向邻居明确表示放弃继承。3月15日甲又向乙作出同样意思表示,4月5日遗产分割前甲又向乙再次作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关于该案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1997年12月的意思表示可以构成继承权的抛弃B.3月15日的意思表示可以构成继承权的抛弃C.4月5日的意思表示可以构成继承权的抛弃D.上述任何一次意思表示均可构成继承权的抛弃

代理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 ( )

下列关于意思表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将其期望发生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B、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也是法律行为与非表意行为相区别的重要标志C、行为人仅有内心意思但不表达于外部,则不构成意思表示,法律行为也不能成立D、行为人表达于外部的意思如果不是其内心的真实意思,法律行为的效力会受影响

下列( )行为和意思表示构成承诺。 A.招标B.投标C.开标D.决标

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把进行某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心效果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根据意思表示有无相对人,意思表示可分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是指有表示对象的意思表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又可分为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和对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是没有表示对象的意思表示。区分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意义在于,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在到达相对人时才发生法律效力,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于完成时立即发生法律效力。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有相对人意思表示的是( )A. 悬赏广告 B. 债务免除C. 代理权授予 D. 遗嘱行为

下列各项中,()是构成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A:权利能力B:行为能力C:效果意思D:意思表示

下列关于意思表示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均自送达时生效B: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均不可撤销C: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存在意思表示瑕疵的问题;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不存在意思表示瑕疵的问题D:有瑕疵的意思表示无效

下列向不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构成要约的有()。A.悬赏 B.广告C.标价出售的商品 D.招股说明书

下列()是构成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A、权利能力B、行为能力C、效果意思D、意思表示

下列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事实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B.遗嘱行为属于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C.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一旦作出,不得撤回D.非对话的意思表示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即采用到达主义

下列情形中,构成意思表示的有()。A.甲决定明天向公司提交辞职报告B.乙在寻物启示中称,愿向送还失物者付酬金500元C.丙签发一张支票赠与好友D.丁向一台自动售货机投币购买饮料

下列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意思表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事实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B.抛弃动产属于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C.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一旦作出,不得撤回D.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

合同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 )是合同生效的重要构成要件。A.意思表示B.意思表示真实C.书面表示D.表示一致

意思表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是()。A意思表示就是民事法律行为B.不以意思表示为内容的行为,则不是民事法律行为C.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D.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内容

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旨在依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相应私法效果的表意行为,法律行为的形式其实就是意思表示的方式,下列意思表示的方式中,仅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或者当事人有特别约定的情形下,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的是( )。A.沉默形式B.口头形式C.书面形式D.推定形式

下列情形下可能引发民事主体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有()  A、未满18周岁B、欺诈C、胁迫D、趁人之危

按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构成旅游法律行为意思表示的方式主要有()A、口头的意思表示方式B、书面的意思表示方式C、默示的意思表示方式D、推定的意思表示方式

行为人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有哪几种情形?

多选题1999年3月10日陶某死亡,生前未立下遗嘱,有一子甲;一女乙。其子甲曾在1997年12月向邻居明确表示放弃继承。3月15日甲又向乙作出同样意思表示,4月5日遗产分割前甲又向乙再次作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关于该案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1997年12月的意思表示可以构成继承权的抛弃B3月15日的意思表示可以构成继承权的抛弃C4月5日的意思表示可以构成继承权的抛弃D上述任何一次意思表示均可构成继承权的抛弃

单选题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旨在依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相应私法效果的表意行为,法律行为的形式其实就是意思表示的方式,下列意思表示的方式中,仅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或者当事人有特别约定的情形下,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的是( )。(2014年)A特定沉默B口头形式C书面形式D推定形式

多选题下列情形下可能引发民事主体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有()A未满18周岁B欺诈C胁迫D趁人之危

问答题行为人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有哪几种情形?

问答题简述意思表示瑕疵的情形。

多选题按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构成旅游法律行为意思表示的方式主要有()A口头的意思表示方式B书面的意思表示方式C默示的意思表示方式D推定的意思表示方式

问答题简述危难意思表示的构成条件。

问答题简述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