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的课程理论的异同。

试分析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的课程理论的异同。


参考解析

解析:在教育理论界,赫尔巴特与杜威被视为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对于课程也分别有自己的观点。(1)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见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论述3)(2)杜威的课程理论。(见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外国教育史论述)(3)不同点:①课程目标不同: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可分为两种,即所谓“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所谓“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这个目的是要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潜力得到和谐发展。“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即道德,这个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内心的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的形成。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在杜威看来,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强加的,不能充分考虑儿童的本能与需要;固定的教育目的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终极的教育目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构和假设,因为世界是变动不息的。“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这就是杜威最著名的教育无目的论。②课程内容不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兴趣占有重要的地位j他根据“多方面兴趣”的理论,建立了一个广泛学科的课程体系。赫尔巴特把多种多样的兴趣分为两大类: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其中经验的兴趣包括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兴趣包括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三种关趣。各种经验、兴趣对应应设的课程,如对应经验的兴趣,应该开设自然、物理、化学、地理等课程。杜威的课程内容以经验和环境为主,他倡导从直接经验中获取知识,任何书本都不能代替个人的直接经验。他还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儿童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将来的社会密切相关。③课程实施不同:赫尔巴特认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他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明了、系统、联想、方法:杜威提倡在教育中用“从做中学”把“知”和“行”统一起来。“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要求学生亲自接触具体事物,用感官去感受事物,再通过所获取的感性认识去思维,最后达到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目的。(4)相同点:都强调课程的组织要符合儿童的兴趣和经验。

相关考题:

试分析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并比较他们的异同。

对比分析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理论与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的特点。

试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学阶段论

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学理论的比较。

分析杜威和赫尔巴特的思想异同。

试比较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点。

试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比较分析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理论

19世纪中叶提出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是( )A、杜威B、洛克C、斯宾塞D、赫尔巴特

试分析比较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异同。

谈谈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差异.

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

试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

试比较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和归因理论的异同。

试比较杜威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异同:

试比较分析有限理性决策和渐进决策理论的异同。

问答题试比较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和归因理论的异同。

问答题试分析比较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异同。

单选题19世纪中叶提出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是( )A杜威B洛克C斯宾塞D赫尔巴特

问答题比较分析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理论

问答题试比较杜威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异同:

问答题试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问答题试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

问答题试比较分析有限理性决策和渐进决策理论的异同。

问答题谈谈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差异.

问答题试比较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点。

问答题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