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项目部承接一项直径为4.8m的隧道工程,隧道起始里程为DK10+100,终点里程为DK10+868,环宽为1.2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投标时勘察报告显示,盾构隧道穿越地层除终点200m 范围为粉砂土以外,其余位置均为淤泥质黏土。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天,增加费用30万。事件二:盾构施工至隧道中间位置时,从一房屋侧下方穿过,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mm,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穿越后很长时间内房屋沉降继续发展, 最终房屋出现裂缝, 维修费用为40万。事件三: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地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 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过差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天,费用增加25万元。区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出平均推进速度为8环/天。【问题】1. 事件一、二、三中,项目部可索赔的工期和费用各是多少,说明理由。2. 事件一中,洞口土体加固的常用方法有哪些?3. 针对事件二的情况,施工单位应该提前采取哪些措施?4. 事件二中二次注浆应采用什么浆液?为何盾构穿越很长时间房屋依然发生沉降,应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5. 事件三中采用何种材料可以改良粉砂的流塑性?6. 整个隧道掘进的完成时间是多少天(写出计算过程) ?

某公司项目部承接一项直径为4.8m的隧道工程,隧道起始里程为DK10+100,终点里程为DK10+868,环宽为1.2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投标时勘察报告显示,盾构隧道穿越地层除终点200m 范围为粉砂土以外,其余位置均为淤泥质黏土。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天,增加费用30万。
事件二:盾构施工至隧道中间位置时,从一房屋侧下方穿过,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mm,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穿越后很长时间内房屋沉降继续发展, 最终房屋出现裂缝, 维修费用为40万。
事件三: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地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 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过差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天,费用增加25万元。区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出平均推进速度为8环/天。
【问题】
1. 事件一、二、三中,项目部可索赔的工期和费用各是多少,说明理由。
2. 事件一中,洞口土体加固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3. 针对事件二的情况,施工单位应该提前采取哪些措施?
4. 事件二中二次注浆应采用什么浆液?为何盾构穿越很长时间房屋依然发生沉降,应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5. 事件三中采用何种材料可以改良粉砂的流塑性?
6. 整个隧道掘进的完成时间是多少天(写出计算过程) ?


参考解析

解析:1.事件一、二、三中,项目部可索赔的工期和费用各是多少,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事件一:项目部可索赔工期延误10 天,费用10 万元。
理由: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造成工期的延误和费用的增加, 依据相关标准
规范要求,是建设单位应该承担的责任。
事件二:房屋维修费40 万元不可以索赔。
理由: 因项目部自己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沉降、裂缝,造成费用的增
加,是项目部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因此不可以索赔。
事件三: 工期延误5 天,费用增加25 万元,不能索赔。
理由:在勘察报告已经有盾构穿越地层有粉砂土,施工单位在进入粉砂地层前未能采取
有效的改良措施,造成工期延误和费用增加应由其自己承担责任,因此不可以索赔。
2. 事件一当中,洞口土体加固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事件一中土体加固的常用方法:注浆法、高压喷射搅拌法、冻结法。
3. 针对事件二的情况, 施工单位应该提前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针对事件二,施工单位应提前采取下列措施控制房屋沉降:隔断盾构掘进地层应力与变形(高压旋喷桩、钢管桩、柱桩、连续墙等) 。
4. 事件二中二次注浆应采用什么浆液? 为何盾构穿越很长时间房屋依然发生沉降,应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参考答案:事件二中二次注浆应采用化学浆液。依照题意,本隧道工程在中间位置的地层为淤泥质黏土,本土质的特点就是盾构通过较长时间后依然会发生后续沉降,地表沉降进而造成房屋会继续沉降。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办法是在盾构掘进、纠偏、注浆过程中尽可能减小对地层的扰动和提前对地层进行注浆的措施。
5. 事件三中采用何种材料可以改良粉砂的流塑性?
参考答案: 事件三可采用下列材料改良粉砂的流塑性:矿物系(如膨润士泥浆)、界面活性剂系(如泡沫)、
高吸水性树脂系、水溶性高分子系四类,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6. 整个隧道掘进的完成时间是多少天(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隧道长度: (DK10+ 868)-(DK10+100)=768m
平均每天掘进长度: 8 环x1.2m/环= 9.6m
正常掘进完成时间: 768÷9.6=80 天

相关考题:

(五)背景资料:某集团公司项目部承建一段新建单线铁路线下工程,该段起止里程为DK40+000~DK55+380,施工工期为三年,交通不便,主要工程有:特大桥一座,起止里程DK40+000~DK43+100,覆盖层为中、粗砂层,主跨跨越一河流,水深4-6米,主跨为3×96米钢桁梁,水中墩基础为直径1.5米钻孔桩,高桩承台。隧道两座(均无辅助坑道),1#隧道起止里程为DK43+900~DK49+020,全隧道为Ⅲ级围岩:2#隧道起止里程为DK49+120~DK53+700,隧道进、出口段为堆积体,其余为II1、Ⅳ级围岩。两座隧道均采用有轨运输、钻爆法施工。本段铁路除桥、隧外,其余为路基工程。问题:1.根据背景资料,按专业分工原则,项目部应如何合理配备施工队的专业类别和数量?2.完成该工程任务,项目部需要修建哪几项大型临时设施(不少于5项)?3.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需采取哪几项环保措施(不少于5项)?4.简述该特大桥主跨工程宜采取的施工方案。建设工 程 教育网 提供5.根据背景资料,在隧道施工中针对施工安全应重点加强哪几方面的管理?6.根据背景资料,项目部在落实责任成本方面宜采用哪些措施?

隧道施工对于淤泥质黏土、含水土层、含水砂层等土质隧道,可采用()。A.钻爆法B.新奥法C.盾构法D.沉管法

盾构法施工存在的问题有()。 A、在陆地建造隧道时,如隧道覆土太浅,则盾构法施工困难很大B、盾构施工中采用全气压方法以疏干和稳定地层时,对劳动保护要求较高C、在水下建造隧道时,如覆土太浅则盾构法施工不够安全D、在饱和含水地层中,盾构法施工所用的拼装衬砌,对达到整体结构防水的技术要球较高E、当隧道曲线半径过大时,施工较为困难

某项目部承接一项直径为4.8m的隧道工程,起始里程为DK10+100,终点里程为DK1O+868,环宽为1.2m,采用土压平面盾构施工,盾构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淤泥质黏土和粉砂土。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事件一: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天,增加费用30万。事件二:盾构侧面下穿一座房屋后,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mm,穿越后房屋沉降继续发展,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最终房屋出现裂缝,维修费用为40万。事件三: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过差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天,费用增加11万元。(区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处平均推进速度为8环/天)问题:1.事件一、二、三中,项目部可索赔的工期和费用各是多少?说明理由。2.事件二中,二次注浆应采用什么浆液?3.事件三中,采用何种材料可以改良粉砂的流塑性?4.整个燧道掘进的完成时间是多少天?(写出计算过程)

背景资料:某项目部承接一项直径为4. 8m的隧道工程,起始里程为DK10 + 100,终点里程为 DK10+868,环宽为1.2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隧道穿越土层主要为淤泥质黏 土和粉砂土。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 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d,增加费用30万。事件二:盾构侧面下穿一座房屋后,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 最大沉降达到50mm。穿越后房屋沉降继续发展,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最终房 屋出现裂缝,维修费用为40万元。事件三: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地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并且刀盘 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过差引起,项目部对粉 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d,费用增加25万元。 区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出平均推进速度为8环/d。 问题:1.事件一、二、三中,项目部可索赔的工期和费用各是多少,说明理由。2.事件二中二次注浆应采用什么浆液?3.事件三中采用何种材料可以改良粉砂的流塑性?4.整个隧道掘进的完成时间是多少天(写出计算过程)?

背景资料某项目部承接一项直径为4.8m 的隧道工程,起始里程为DK10+100,终点里程为DK10+868,环宽为1.2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淤泥质黏土和粉砂土。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盾构始发时,发现洞口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天,增加费用30万。事件二:盾构侧面下穿一座房屋后,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mm。穿越后房屋沉降继续发展,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最终房屋出现裂缝,维修费用为40万。事件三: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地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过差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天,费用增加25万元。区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出平均推进速度为8环/天。事件四:盾构通过某一断面,为避免该单面断面在开挖前发生沉降或隆起,项目部拟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设定土压控制值并保持掘进中稳定。(2)根据地层条件选择适宜的改良材料与注入压力、注浆量等参数。1、事件一、二、三中,项目部可索赔的工期和费用各是多少,说明理由。

某项目部承接一项直径为4.8m的隧道工程,起始里程为DK10+100,终点里程为DK10+868,环宽为1.2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淤泥质黏土和粉砂土,有少量地下水。盾构初始掘进前,根据相关因素确定了始发段长度为50m。项目部拟定的盾构始发施工流程如下:安装始发基座→盾构组装调试→C→安装洞门密封→洞门凿除→D→始发掘进,盾尾通过洞门,压板加固,壁后注浆→初始掘进。盾构始发示意图如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洞门出现小范围失稳,项目部采取措施对土体临空面进行封闭。事件二:盾构侧面下穿一座房屋后,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mm。穿越后房屋沉降继续发展,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最终房屋出现裂缝,维修费用为40万。事件三: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地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过差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天,费用增加25万元。区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出平均推进速度为8环/天。事件四:为了减少地层变形,项目部确定的地层监测要求及项目如下:(1)在隧道中心线及其两侧范围内设定变形监测点;(2)地面和隧道内监测点不在同一断面上布设;盾构通过后,监测数据应同步收集;(3)必测项目有地表沉降、沿线建筑物变形和地下管线变形。【问题】1.指出示意图中A、B设施的名称。决定盾构初始掘进长度因素有哪些?2.指出盾构始发施工流程中C、D的名称。3.事件一洞口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哪些?4.指出事件一中项目部针对小范围洞门失稳应采取的措施。如果土体坍塌严重,如何处理?5.事件二中,项目部能索赔的工期和费用各是多少?说明理由。二次注浆的目的是什么?6.事件三中采用何种材料可以改良粉砂的流塑性?7.整个隧道掘进的完成时间是多少天(写出计算过程)?8.改正事件四中地层监测要求的错误之处,并补充施工必测项目。

某公司项目部承接一项直径为4.8m的隧道工程,隧道起始里程为DK10+100,终点里程DK10+868,环宽为1.2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投标时勘察报告显示,盾构隧道穿越地层除终点200m范围为粉砂土以外,其余位置均为淤泥质黠土。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天,增加费用30万。事件二:盾构施工至隧道中间位置时,从一房屋侧下方穿过,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mm,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穿越后很长时间内房屋沉降继续发展,最终房屋出现裂缝,维修费用为40万。事件三: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地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过差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天,费用增加25万元。区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出平均推进速度为8环/天。【问题】1.事件一、二、三中,项目部可索赔的工期和费用各是多少,说明理由。2.事件一中,洞口土体加固的常用方法有哪些?3.针对事件二的情况,施工单位应该提前采取哪些措施?4.事件二中二次注浆应采用什么浆液?为何盾构穿越很长时间房屋依然发生沉降,应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5.事件三中采用何种材料可以改良粉砂的流塑性?6.整个隧道掘进的完成时间是多少天(写出计算过程)?

某建设单位将隧道工程发包给某施工单位,并委托某监理公司进行现场管理。该隧道直径为4.8m,起始里程为DK10+100,终点里程为DK10+868,环宽为1.2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区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出平均推进速度为8环/天。盾构隧道穿越底层主要为淤泥质土和粉砂土。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施工单位按照索赔程序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提出了索赔要求:事件一: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天,增加费用30万元。事件二:盾构侧面下穿一座房屋后,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mm。穿越后房屋沉降继续发展,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最终房屋出现裂缝,维修费用为40万元。事件三: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地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与勘察报告相差过多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天,费用增加25万元。事件四:针对以上风险,施工单位积极采取风险的控制对策,将损失降到最低。?、事件一、二、三中,项目部可向监理工程师索赔的工期和费用各是多少?说明理由。?、该隧道属于什么类型的隧道?整个隧道掘进的完成时间是多少天(写出计算过程)??、风险控制对策有哪些?

某建设单位将隧道工程发包给某施工单位,并委托某监理公司进行现场管理。该隧道直径为4.8m,起始里程为DK10+100,终点里程为DK10+868,环宽为1.2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区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出平均推进速度为8环/天。盾构隧道穿越底层主要为淤泥质土和粉砂土。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施工单位按照索赔程序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提出了索赔要求:事件一: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天,增加费用30万元。事件二:盾构侧面下穿一座房屋后,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mm。穿越后房屋沉降继续发展,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最终房屋出现裂缝,维修费用为40万元。事件三: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地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与勘察报告相差过多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天,费用增加25万元。【问题】1.事件一、二、三中,项目部可向监理工程师索赔的工期和费用各是多少?说明理由。2.该隧道属于什么类型的隧道?整个隧道掘进的完成时间是多少天(写出计算过程)?

某项目部承接一项直径为4.8m的隧道工程,起始里程为DK10+100,终点里程为DK10+868,环宽为1.2m,采用土压平面盾构施工,盾构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淤泥质黏土和粉砂土。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事件一: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天,增加费用30万。事件二:盾构侧面下穿一座房屋后,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mm,穿越后房屋沉降继续发展,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最终房屋出现裂缝,维修费用为40万。事件三: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过差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天,费用增加25万元。(区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处平均推进速度为8环/天)问题:1.事件一、二、三中,项目部可索赔的工期和费用各是多少?说明理由。2.事件二中,二次注浆应采用什么浆液?3.事件三中,采用何种材料可以改良粉砂的流塑性?4.整个隧道掘进的完成时间是多少天?(写出计算过程)

某隧道工程,分为A、B、C 三段,中间B 段为过江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 A、C 隧道形式均为矩形。A 隧道起始里程桩号为k3+450m~k3+780m,C 隧道起始里程桩号为k6+180~k6+460m,根据地层和现场条件,A 段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C 段隧道采用明挖法施工。B 段隧道衬砌结构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内径8.0m 管片环宽1.2m。整个圆环分成8块管片组成,每块管片间的连接用环向和纵向M36 螺栓紧固。对于A 段盖挖法隧道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形式,在导墙施工前,依据本工程地下连续墙形状(拐角和端头等)、墙体厚度和深度划分了导墙施工段,并在现场用膨润土配置了泥浆液。C 段明挖隧道施工的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内部采用3 道φ609 钢管支撑,钢支撑安装的施工艺流程为:问题:1·本工程B 段盾构需要管片多少片?2·根据背景,写出本工程隧道盾构始发井在A、C 隧道的哪一侧,说明理由。3·地下连续墙导墙的作用?4·地下连续墙槽段的划分依据还有哪些?5·简述钢支撑的支撑体系除了支撑钢管和预应力设备以外还有哪些构件组成?说明钢支撑中在支撑之前施加预应力的作用。

某项目部承接一项直径为4.8m的隧道工程,起始里程为DK10+100,终点里程为DK10+868,环宽为1.2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淤泥质黏土和粉砂土。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天,增加费用30万。事件二:盾构侧面下穿一座房屋后,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mm。穿越后房屋沉降继续发展,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最终房屋出现裂缝,维修费用为40万。事件三: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地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过差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天,费用增加25万元。区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出平均推进速度为8环/天。问题:1.事件一、二、三中,项目部可索赔的工期和费用各是多少,说明理由。2.事件二中二次注浆应采用什么浆液?3.事件三中采用何种材料可以改良粉砂的流塑性?4.整个隧道掘进的完成时间是多少天(写出计算过程)?

某项目部承接一项直径为4.8m的隧道工程,起始里程为DK10+100,终点里程为DK10+868,环宽为1.2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淤泥质黏十和粉砂土。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天,增加费用30万。事件二:盾构侧面下穿一座房屋后,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mm。穿越后房屋沉降继续发展,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最终房屋出现裂缝,维修费用为40万。事件三: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地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过差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天,费用增加25万元。【问题】事件一、二、三中,项目部可索赔的工期和费用各是多少,说明理由。

关于盾构法施工适用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隧道应有足够的埋深,覆土深度宜不小于盾构直径B、在松软含水地层,相对均质的地质条件C、从经济角度讲,连续的盾构施工长度不宜小于300mD、地面上必须有修建用于盾构进出洞和出土进料的工作井位置E、隧道之间或隧道与其他建(构)筑物之间土体加固处理的最小厚度为水平方向1.0m,竖直方向1.5m

小松TM634PMX土压平衡盾构机适宜在黏质粉土、粉土、局部为粉砂、淤泥质黏土、粉砂()等土层掘进施工。A、细砂B、粗砂C、中砂D、硬土

盾构机型选择要点之案例分析:1.背景某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隧道穿越土层有黏土、粉土、细砂、小粒径砂卵石、含有上层滞水,覆土厚度8~14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施工项目部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在具备始发条件后开始隧道施工,掘进过程中始终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各项施工参数执行。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拆除始发工作井洞口围护结构后发现洞口土体渗水,洞口土体加固段掘进时地表沉降超过允许值。 事件二:在细砂、砂卵石地层中掘进时,土压计显示开挖面土压波动较大;从螺旋输送机排出的土砂坍落度较低。 2.问题: (1)施工项目部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开始隧道施工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写出正确做法。 (2)掘进过程中始终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各项施工参数执行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写出正确做法。 (3)分析事件一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正确的做法。 (4)分析事件二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某项目部承接一项直径为4.8m的隧道工程,起始里程为DKlO+100,终点里程为DKl0+868,环宽为l.2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淤泥质黏土和粉砂土。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1: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d,增加费用30万元。 事件2:盾构侧面下穿一座房屋后,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mm。穿越后房屋沉降继续发展,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最终房屋出现裂缝,维修费用为40万元。 事件3: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地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过差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d,费用增加25万元。 区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出平均推进速度为8环/d。事件2中二次注浆应采用什么浆液?

隧道施工对于淤泥质黏土、含水土层、含水砂层等土质隧道,可采用()。A、钻爆法B、新奥法C、盾构法D、沉管法

多选题盾构法施工隧道的主要步骤为()。A在拟建隧道的起始端和终结端各建一个工作井,盾构在起始端工作井内安装就位B依靠盾构千斤顶推力将盾构从起始工作井的墙壁开不孔处推出C盾构沿着设计轴线推进,同时不断出土和安装衬砌管片,直至进入终结端工作井D盾尾脱出后,及时向衬砌背后的空隙注浆,用以防止地层移动和稳定衬砌环位置E盾构穿越工作井再向前推进

问答题某项目部承接一项直径为4.8m的隧道工程,起始里程为DKlO+100,终点里程为DKl0+868,环宽为l.2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淤泥质黏土和粉砂土。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1: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d,增加费用30万元。 事件2:盾构侧面下穿一座房屋后,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mm。穿越后房屋沉降继续发展,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最终房屋出现裂缝,维修费用为40万元。 事件3: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地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过差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d,费用增加25万元。 区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出平均推进速度为8环/d。事件3中采用何种材料可以改良粉砂的流塑性?

问答题背景资料某项目部承接一项直径为 4.8m 的隧道工程,起始里程为DK10+100,终点里程为DK10+868,环宽为1.2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淤泥质黏土和粉砂土。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 天,增加费用30万。事年二:盾构侧面下下穿一座房屋后,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mm。穿越后房屋沉降继续发展,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最终房屋出现裂缝。维修费用为40 万。事件三: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地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过差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 天,费用增加增加25 万元。区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出平均推进速度为8 环/天。问题:事件一、二、三中,项目部可索赔的工期和费用各是多少,说明理由。

问答题某项目部承接一项直径为4.8m的隧道工程,起始里程为DKlO+100,终点里程为DKl0+868,环宽为l.2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淤泥质黏土和粉砂土。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1: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d,增加费用30万元。 事件2:盾构侧面下穿一座房屋后,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mm。穿越后房屋沉降继续发展,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最终房屋出现裂缝,维修费用为40万元。 事件3: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地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过差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d,费用增加25万元。 区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出平均推进速度为8环/d。事件1、2、3中,项目部可索赔的工期和费用各是多少?说明理由。

单选题隧道施工对于淤泥质黏土、含水土层、含水砂层等土质隧道,可采用()。A钻爆法B新奥法C盾构法D沉管法

问答题盾构机型选择要点之案例分析:1.背景某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隧道穿越土层有黏土、粉土、细砂、小粒径砂卵石、含有上层滞水,覆土厚度8~14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施工项目部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在具备始发条件后开始隧道施工,掘进过程中始终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各项施工参数执行。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拆除始发工作井洞口围护结构后发现洞口土体渗水,洞口土体加固段掘进时地表沉降超过允许值。 事件二:在细砂、砂卵石地层中掘进时,土压计显示开挖面土压波动较大;从螺旋输送机排出的土砂坍落度较低。 2.问题: (1)施工项目部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开始隧道施工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写出正确做法。 (2)掘进过程中始终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各项施工参数执行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写出正确做法。 (3)分析事件一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正确的做法。 (4)分析事件二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问答题某项目部承接一项直径为4.8m的隧道工程,起始里程为DKl0+100,终点里程为DKl0+868,环宽为1.2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淤泥质黏十和粉砂土。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天,增加费用30万。 事件二:盾构侧面下穿一座房屋后,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mm。穿越后房屋沉降继续发展,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 最终房屋出现裂缝,维修费用为40万。 事件三: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地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过差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天,费用增加25万元。区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出平均推进速度为8环/天。 【问题】 1.事件一、二、三中,项目部可索赔的工期和费用各是多少,说明理由。 2.事件二中二次注浆应采用什么浆液? 3.事件三中采用何种材料可以改良粉砂的流塑性? 4.整个隧道掘进的完成时间是多少天(写出计算过程)?

问答题某项目部承接一项直径为4.8m的隧道工程,起始里程为DKlO+100,终点里程为DKl0+868,环宽为l.2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淤泥质黏土和粉砂土。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1: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d,增加费用30万元。 事件2:盾构侧面下穿一座房屋后,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mm。穿越后房屋沉降继续发展,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最终房屋出现裂缝,维修费用为40万元。 事件3: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地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过差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d,费用增加25万元。 区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出平均推进速度为8环/d。整个隧道掘进的完成时间是多少天(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