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出式锚固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 A、25mm B、30mm C、50mm D、35mm

凸出式锚固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
A、25mm
B、30mm
C、50mm
D、35mm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现浇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参见教材P165。

相关考题:

当设计中未注明保护层厚度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从钢筋外侧到砼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亦不应大于50mm;对于厚度在300mm以内的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箍筋或不计算应力的次要钢筋,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对于环境介质有侵蚀性的工程或大体积基础工程,保护层厚度宜增加。

锚杆锚固段的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 )m。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按锚固方式不同,可分为夹片式(单孔与多孔夹片锚具)、支承式(镦头锚具、螺母锚具等)、锥塞式(钢质锥形锚具等)和握裹式(挤压锚具、压花锚具等)四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关于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层施工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厚度不应小于40mm,钢筋网放置在混凝土的中上部,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0mmB.厚度不应小于40mm,钢筋网放置在混凝土的中下部,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0mmC.厚度不应小于30mm,钢筋网放置在混凝土的中上部,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0mmD.厚度不应小于30mm,钢筋网放置在混凝土的中下部,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0mm

后张预应力锚具和连接器按照锚固方式不同,可分为()等锚具。A、夹片式B、支承式C、铰接式D、握裹式E、锥塞式

关于锚杆的说法, 正确的有()。A.锚杆垂直间距不宜小于2.0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B.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5mC.锚杆自由端长度不应小于6m,并应超过潜在滑裂面并进入稳定土层不小于1.5mD.锚杆倾角宜为15°~25°E.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进行张拉

锚具组装件静载锚固试验主要是检验预应力锚具的锚固性能。( )(2013真题)

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B、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C、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50mmD、不采取任何措施

锚具的封闭保护若无具体设计要求,应符合()A、有防止腐蚀和机械损伤的措施B、凸出式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C、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在正常环境中不小于20mmD、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在腐蚀环境中不小于30mm

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一般要求为()A、20mmB、25mmC、30mmD、50mm

防水卷材的细石砼保护层,用于顶板保护层时厚度不应小于50mm,用于底板保护层时厚度不应小于70mm。

锚具和预应力筋封闭防护前必须按设计要求对锚具和预应力筋做防锈和防水处理;锚具和预应力筋封闭防护必须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mm,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mm。A、30 50B、50 30C、40 40

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的《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由预应力筋用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的锚具效率系数和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组装件中预应力筋的总应变确定。锚具效率系数不应小于()。预应力筋总应变不应小于()。A、0.97;2.0%B、0.97;1.0%C、0.95;2.0%D、0.95;1.0%

先张法结构中的埋入式锚头与结构表面之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A、20mmB、25mmC、30mmD、35mm

按照锚固方式不同,钢制锥形锚具属于()锚具。A、支承式B、夹片式C、握裹式D、锥塞式

根据混凝土相关规范的规定,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规定。A、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B、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50mmC、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应小于20mmD、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30mm

后张预应力锚具和连接器按照锚固方式不同,可分为()。A、夹片式(单孔和多孔夹片锚具)B、支承式(镦头锚具、螺母锚具)C、锥塞式(钢制锥形锚具)D、握裹式(挤压锚具、压花锚具等)

单选题锚具和预应力筋封闭防护前必须按设计要求对锚具和预应力筋做防锈和防水处理;锚具和预应力筋封闭防护必须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mm,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mm。A30 50B50 30C40 40

单选题按锚固方式分,挤压锚具属于()锚具。A锥塞式B夹片式C支承式D握裹式

单选题按照锚固方式不同,钢制锥形锚具属于()锚具。A支承式B夹片式C握裹式D锥塞式

多选题预应力工程中,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的规定有()A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B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50mmC处于正常环境时,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D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E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多选题建筑基坑支护采用排桩十锚杆支护,关于锚杆的构造要求,不正确的是()。A锚杆的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多层锚杆时,其竖向间距不宜小于2.0mB锚杆锚固段的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5mC锚杆自由段的长度不应小于5mD土层中的锚杆锚固段长度不宜小于5m

多选题锚具的封闭保护若无具体设计要求,应符合()A有防止腐蚀和机械损伤的措施B凸出式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C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在正常环境中不小于20mmD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在腐蚀环境中不小于30mm

多选题后张预应力锚具和连接器按照锚固方式不同,其中的支撑式包括的锚具有()A镦头锚具B螺母锚具C挤压锚具D多孔夹片锚具E钢制锥形锚具

单选题对位于无腐蚀性岩土层内的锚杆的锚固段应除锈,砂浆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A10mmB50mmC25mmD20mm

填空题当设计中未注明保护层厚度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从钢筋外侧到砼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亦不应大于50mm;对于厚度在300mm以内的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箍筋或不计算应力的次要钢筋,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对于环境介质有侵蚀性的工程或大体积基础工程,保护层厚度宜增加。

多选题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B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C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50mmD不采取任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