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朱熹的教育思想。

简述朱熹的教育思想。


参考解析

解析: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活动和教育事业。他还编撰了很多书籍,其中影响最广、最深的是《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和各级学校必读的教材,其地位甚至高于《五经》,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教育长达数百年。(1)在教育作用上,朱熹认为:宇宙是由“理”和“气”两种因素构成的。“理”是精神性的范畴,是第一性的。“气”是物质性的范畴,是构成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人性的主流,禀受于“理”的部分,就是“天命之性”。天命之性是纯然至善的。理和气结合在一起,就体现为“气质之性”。气质之性有善有恶,有清有浊。每一个人所秉受的气质之性各不相同。圣人之性清明至善,没有丝毫昏浊,不教而自善。贤人之性次于圣人,通过教育也可达到“无异于圣人”的地步。中人之性则善恶混杂,界于君子和小人之间,“教化之行,挽中人而进于君子之域;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堕于小人之涂”。这是继承发展了董仲舒和韩愈“性三品”的学说。此外,朱熹还认为人心也与人性有关,就一般人的内心而言,都有“人心”和“道心”两种成分。“道心”体现天理,“人心”体现人欲,“道心”被包含在“人心”里面,是隐性的,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要让“道心”显现出来,也就是把“天理”突出出来,把人的私欲藏起来,这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使“人心”服从“道心”。这个过程也就是“明人伦的过程。(2)朱熹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则是对小学和大学的划分。人生8岁人小学,15岁人大学。小学和大学是不可割裂的两个学习阶段,即都是为了体认天理的,只是内容程度有所不同:“小学学其事,大学明其理”。小学是为大学打基础,大学是小学的深化。小学教育被比作“打坯模”,强调要从儿童幼小时,就要进行良好的道德行为的训练。大学要“明理”,是“加光饰”的阶段。小学从具体的行为训练着手,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编写《小学》《童蒙须知》,对儿童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礼仪、行为一一作了具体规范。大学学习“四书”“五经”,以自学为主。(3)朱子读书法也是朱熹在教育史上的一大贡献。朱熹去世后,他的弟子门人将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和见解整理归纳为六条,称为“朱子读书法”,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六条内容如下:①循序渐进;②熟读精思;③虚心涵泳;④切己体察;⑤着紧用力;⑥居敬持志。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综上所述,朱熹的教育思想虽然带有浓厚的理学倾向,客观唯心主义色彩浓厚,但他对教育作用的重视是值得肯定的;此外,对小学和大学的划分是教育史上的一个贡献,并为各个阶段整理了相应的教材,应该说是对历史的一种极大的贡献,“四书”在后来的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超过“五经”,这也反映出了朱熹不可忽略的历史地位;最后,朱子读书法的六大要点对我们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启示,在教育史上流传甚久。

相关考题:

简述朱熹的"德礼政刑","相为终始"的思想。

论述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并分析这种思想对当代儿童教育有何借鉴意义?

简述朱熹的理学伦理思想。

试论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简述朱熹的儿童教育观。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朱熹的教育思想.()

简述朱熹的道德教育方法。

分析评述朱熹有关教育目的及作用的思想。

朱熹主要的儿童教育思想有哪些?

简述朱熹的“分段教育论”。

简述理学的形成和朱熹的哲学思想。

朱熹理学教育的中心是()。A、政治教育B、道德教育C、思想教育D、伦理教育

简述南宋朱熹的学前教育思想。

简述朱熹的思想主张。

简述朱熹关于教育阶段的划分和主要教育内容。

简析朱熹道德教育思想。

问答题请试述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问答题简述朱熹的理一分殊思想。

问答题简述朱熹的幼儿教育主张。

问答题简述朱熹的“分段教育论”。

问答题简析朱熹道德教育思想。

问答题朱熹主要的儿童教育思想有哪些?

问答题简述南宋朱熹的学前教育思想。

问答题分析评述朱熹有关教育目的及作用的思想。

问答题简述朱熹的思想主张。

问答题简述理学的形成和朱熹的哲学思想。

单选题朱熹理学教育的中心是()。A政治教育B道德教育C思想教育D伦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