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主梁设计时一般采用()计算。A弹性理论B塑性理论C弹性、塑性理论均可D弹塑性理论

单选题
主梁设计时一般采用()计算。
A

弹性理论

B

塑性理论

C

弹性、塑性理论均可

D

弹塑性理论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单向板楼盖设计时,主梁设计时一般采用( )计算。 A.弹性理论B.塑性理论C.弹、塑性理论均可D.弹塑性理论

设计时盖梁主筋配置较少,盖梁截面尺寸不足不会导致盖梁出现竖向、斜向的受力裂缝。()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在进行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设计时,采用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与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相比,前者的计算结果更偏于安全。()

在进行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设计时,为什么可以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下承式板梁一般不设()。 A.上平纵联B.桥面系C.主梁D.下平纵联

图7-33所示混凝土T形梁桥,其计算跨径为19.50m,全长19.96m,横截面布置如图所示。该主梁之间采用刚性连接,由5片主梁构成,跨中及支点设置横隔梁。主粱间距1.7m,边梁外悬臂长度为0.85m。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计算1号主梁跨中横向分布系数mc最接近于(  )。A.0.529B.0.495C.0.476D.0.326

现浇混凝土主梁与次梁连接时的长度的计算应按()A、主梁算至次梁侧面B、主梁按轴线尺寸计算C、次梁算至主梁侧面D、次梁按轴线尺寸计算

为了考虑支座抵抗转动的影响,一般采用()和相应()的办法来处理,即以折算荷载来代替实际计算荷载。当板或梁支承在砖墙上时,则荷载()折算。主梁按连续梁计算时,一般柱的刚度较(),柱对梁的约束作用(),故对主梁荷载()折减。

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主梁的计算,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A、截面设计时与次梁相同,跨中正弯矩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负弯矩则按矩形截面计算B、主梁内力计算,可按弹性理论方法进行C、在主梁支座处,次梁与主梁支座负弯矩钢筋相互交叉,通常次梁负弯矩钢筋放在主梁负弯矩钢筋上面D、计算主梁支座负弯矩钢筋时,其截面有效高度取:单排钢筋时ho=h-35;双排钢筋时ho=h-60

次梁与主梁相交处,在主梁上设附加箍筋或吊筋,作用是间接加载于主梁腹部将引起斜裂缝。

次梁与主梁相交处,在主梁上设附加箍筋或吊筋,作用是()A、构造要求,起架立作用B、主梁受剪承载力不足C、次梁受剪承载力不足D、间接加载于主梁腹部将引起斜裂缝

铁路斜拉桥的主梁一般采用()的连续梁。

板梁桥的主要尺寸是指计算跨度、主梁高度和主梁中心距。

设计时,主梁的合理跨度一般在()米之间。A、2-5B、3-6C、4-7D、5-8

道路平面设计时,一般不轻易采用的半径是()。A、极限最小半径B、一般推荐半径C、不设超高最小半径D、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

平衡梁一般采用钢管、工字钢或钢板制作。在制作过程中要计算平衡受力时的强度,钢板制作的平衡梁应计算()。A、主拉应力B、侧向失稳C、剪力D、弯矩

简支梁桥主梁内力计算步骤。

判断题基础主梁和基础次梁都要在支座里设箍筋。()A对B错

填空题现浇肋梁楼盖设计时,梁支座截面按()计算。

填空题铁路斜拉桥的主梁一般采用()的连续梁。

填空题为了考虑支座抵抗转动的影响,一般采用()和相应()的办法来处理,即以折算荷载来代替实际计算荷载。当板或梁支承在砖墙上时,则荷载()折算。主梁按连续梁计算时,一般柱的刚度较(),柱对梁的约束作用(),故对主梁荷载()折减。

多选题关于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受力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A现浇肋形楼盖中的板、次梁和主梁,一般均为单跨连续梁(板)B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是主要内容,配筋计算与简支梁相同C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次梁和板按塑性变形方法计算D均布荷载下,等跨连续板与次梁的内力计算,考虑弹性变形的内力重分布E连续梁、板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单选题计算荷载位于靠近主梁支点时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一般采用()。A杠杆原理法B偏心压力法C横向铰接板法D横向刚接梁法

单选题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主梁的计算,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A截面设计时与次梁相同,跨中正弯矩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负弯矩则按矩形截面计算B主梁内力计算,可按弹性理论方法进行C在主梁支座处,次梁与主梁支座负弯矩钢筋相互交叉,通常次梁负弯矩钢筋放在主梁负弯矩钢筋上面D计算主梁支座负弯矩钢筋时,其截面有效高度取:单排钢筋时ho=h-35;双排钢筋时ho=h-60

单选题现浇混凝土主梁与次梁连接时的长度的计算应按()A主梁算至次梁侧面B主梁按轴线尺寸计算C次梁算至主梁侧面D次梁按轴线尺寸计算

单选题若平台面板与次梁密铺焊牢,则设计时可以不必计算()。A主梁整体稳定性B次梁整体稳定性C次梁抗弯强度D次梁抗弯刚度

填空题肋梁楼盖设计时,主梁计算高度h0=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