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刘某,男,17岁,无业,父母早亡,遗下巨额存款,靠存款利息刘某足以维持远远高于当地一般群众的生活水平。李某就依靠存款利息生活,根据民法规定,刘某是()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单选题
刘某,男,17岁,无业,父母早亡,遗下巨额存款,靠存款利息刘某足以维持远远高于当地一般群众的生活水平。李某就依靠存款利息生活,根据民法规定,刘某是()
A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1995年夏天,张引父子外出打工,房屋无人看管。一天,气象台预报近期将有强台风。张家的邻居刘某见张家无人,房子又年久失修,于是,就花钱请人对张家的房子进行了修缮,共花费了650元,刘某为此从银行提取未到期的定期存款先行垫付。但台风过后,张家的房子还是倒塌了。下列哪些表述是错误的? A.刘某只能向张家请求送还650元B.刘某有权向张家请求送还650元及提前支取付款的利息损失C.刘某无权向张家请求关还650元及提前支取付款的利息,因为张家未实际受益D.刘某为此垫付的650元及其损失的利息由双方分摊

刘某,17周岁,无业,父母早亡,遗下巨额存款,靠存款利息刘某足以维持远远高于一般群众身活水平,刘某就以考存款利息生活,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刘某是()?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刘某(男)因与李某(女)恋爱失败,遂决定报复李某。一日刘某找到李某,对李某说:最后还有几句话要讲。李某就跟着刘某到了一条僻静的小河边。刘某从口袋里拿出一只木质小盒交给李某,对李某说这是以前李某送的东西,现在还给李某。并说,等他走了以后再打开盒子。等刘某离开以后,李某打开木盒,结果引爆了一枚炸药,李某被炸死。刘某的行为属于()。A.爆炸罪B.危险物品肇事罪C.故意杀人罪D.报复陷害罪

2005年春,张某因事出国,家中房屋无人看管。一天,气象台预报近期将有强台风,邻居刘某见张家无人,房子又年久失修,于是,就花钱请人对张家的房子进行了修缮,共花费了650元,刘某为此从银行提取未到期的定期存款先行垫付。但台风过后,张家的房子还是倒塌了。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刘某只能向张家请求返还650元B.刘某有权向张家请求返还650元及提前支取存款的利息损失C.刘某为此垫付的650元及其损失的利息由双方分摊D.张家虽未实际受益,但刘某有权向张家请求返还650元及提前支取存款的利息

张某父子外出打工,房屋无人看管。一天,气象台预报近期将有强台风。张家的邻居刘某见张家无人,房子又年久失修,于是,就花钱请人对张家的房子进行了修缮,共花费了650 元,刘某为此从银行提取未到期的定期存款先行垫付。但台风过后,张家的房子还是倒塌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刘某只能向张家请求送还650元B.刘某有权向张家请求送还650元及提前支取存款的利息损失C.刘某无权向张家请求返还650元及提前支取存款的利息,因为张家未实际受益D.刘某为此垫付的650元及其损失的利息由双方分摊

李某的父母不顾李某的反对,强迫其嫁给刘某。为此,刘某给李某父母10万元人民币。李某父母的行为构成了()A.暴力干涉婚姻自由B.买卖婚姻C.借婚姻索取财物D.借婚姻骗取财物

刘某2008年取款时取得2006年存入银行的存款利息3500元,其中2007年8月14日前的利息为1700元,2008年10月9日后的利息为800元。则刘某利息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元。A.240B.390C.280D.230

某校高二学生李某,因对同班同学刘某的为人不满,将其打成重伤,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李某的父母赔偿治疗费等各种损失10万元。李某和刘某均不满十八岁。则对于本案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准确列法是:( )。A.将刘某列为原告B.将李某列为被告C.将刘某的父母亲列为原告D.将李某的父母亲列为被告

刘某去外地做生意,向李某借款6万元,没有约定利息,两年后,刘某生意获利,归还李某借款,这时李某要求其支付5000元利息,双方发生争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刘某不必支付利息B.刘某应按照银行存款利率支付利息C.刘某应按照当地民间利率支付利息 一D.刘某应在不超过银行存款利率四倍的范围内支付利息

李某、刘某婚后生有一子李甲,收养一女李乙。李甲与孙某结婚,不久李甲因车祸而死,留下个人存款4万元。此时孙某怀孕6个月。李甲的遗产应如何被继承?( )A.李某、刘某及李乙有继承权,3人平分B.李某、刘某及孙某有继承权,3人平分C.李某、刘某、李乙及孙某有继承权,4人平分D.李某、刘某及孙某有继承权,还应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2008年4月24日上午9时,李某和刘某都在某邮政储蓄所办理取款业务李某和刘某分别填写好1500元和1.5万元的取款单据。储蓄所营业员核对后先将李某的1500元现金递出,李某取走存款;之后营业员没有抬头核对1.5万元现金及8元利息的接款人是否为取款人刘某,只是在喊两声刘某后将现金递出,李某趁营业员和取款人刘某不注意之际,将1.5万元现金取走。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B.抢夺罪C.诈骗罪D.盗窃罪

被告人李某,男,32岁,某工厂工人。某日下午,李某因为琐事与同事刘某发生了争执,并有互相推打行为,后被在场的同事劝开。回家后,李某便产生杀害刘某的念头,于是携带了一把猎枪前往工厂寻找刘某。到了工厂以后,李某手持猎枪四处寻找刘某,并在刘某工作的车间内找到了刘某。李某用枪口对着刘某,准备枪杀刘某。此时,周围的同事开始劝说李某放弃对刘某的伤害,刘某自己也向李某求饶。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李某放走了刘某,并持枪返回了家中。第二天,李某被公安机关抓捕归案。问题:对李某应如何定罪处罚?请简要说明理由。

刘某今年24岁,未婚,在对敌作战中不幸牺牲。其户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向刘某的家人发放烈士证书时,发现刘某从小父母早亡,他和哥哥、妹妹从小由姑姑抚养长大,刘某的姑姑和哥哥都有意愿作为烈士证书的持证人,且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按照相关规定,应由()持证。A.刘某的姑姑B.刘某的哥哥C.刘某的妹妹D.为避免矛盾,不发烈士证书

刘某今年24岁,未婚,在对敌作战中不幸牺牲。其户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向刘某的家人发放烈士证书时,发现刘某从小父母早亡,他和哥哥、妹妹从小由姑姑抚养长大,刘某的姑姑和哥哥都有意愿作为烈士证书的持证人,且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按照相关规定,应由()持证。A:刘某的姑姑B:刘某的哥哥C:刘某的妹妹D:为避免矛盾,不发烈士证书

这是公务员李某的家庭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方式的有() ①李某的工资 ②李某的奖金 ③存款利息 ④房租收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李某和刘某于1年前登记结婚,两人未对财产所有权进行约定,则他们的以下财产中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是()。 ①李某婚前通过法定继承获得的存款 ②刘某婚后通过遗嘱继承获得的存款 ③李某婚后取得的住房公积金 ④刘某婚前以个人财产购入的基金在婚后取得的投资收益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刘某5岁时父母离婚,因其母改嫁李某而与李某形成了抚养关系,这时刘某和其父的权利义务()A、已经消除B、不能消除C、部分消除

某县国税局依法对从事建材生产的个体工商户刘某实施强制执行措施,可以书面通知开户银行从()扣缴税款。A、刘某的储蓄存款B、刘某老婆的存款C、刘某挂靠的建材公司开设帐户中的存款D、刘某儿子的存款

李某的父母不顾李某的反对,强迫其嫁给刘某。为此,刘某给李某父母10万元人民币。李某父母的行为构成了()A、暴力干涉婚姻自由B、买卖婚姻C、借婚姻索取财物D、借婚姻骗取财物

刘某,男,17岁,无业,父母早亡,遗下巨额存款,靠存款利息刘某足以维持远远高于当地一般群众的生活水平。李某就依靠存款利息生活,根据民法规定,刘某是()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李某是刘某的朋友,某日李某在帮刘某盖房时,不慎将过路行人张某砸伤。现张某到法院起诉请求赔偿,本案的被告人应当是()A、李某B、李某和刘某C、刘某D、李某或刘某

刘某,17周岁,无业,父母早亡,遗下巨额存款,靠存款利息刘某足以维持远远高于一般群众身活水平,刘某就以考存款利息生活,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刘某是()?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刘某婚前10万元的个人存款婚后产生的3万元的利息属于()。A、夫妻共有财产B、刘某的个人财产C、刘某和妻子均分D、需法院来裁决

下列选项中,应当适用特殊诉讼时效的是()。A、甲在银行存款,甲请求银行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B、刘某被吴某打伤,刘某要求其给付赔偿金C、某普通合伙企业催告合伙人王某缴付未交清的出资D、范某欠雷某的钱,雷某向范某索要

单选题某县国税局依法对从事建材生产的个体工商户刘某实施强制执行措施,可以书面通知开户银行从()扣缴税款。A刘某的储蓄存款B刘某老婆的存款C刘某挂靠的建材公司开设帐户中的存款D刘某儿子的存款

单选题刘某婚前10万元的个人存款婚后产生的3万元的利息属于()。A夫妻共有财产B刘某的个人财产C刘某和妻子均分D需法院来裁决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应当适用特殊诉讼时效的是()。A甲在银行存款,甲请求银行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B刘某被吴某打伤,刘某要求其给付赔偿金C某普通合伙企业催告合伙人王某缴付未交清的出资D范某欠雷某的钱,雷某向范某索要

单选题刘某,男,17岁,无业,父母早亡,遗下巨额存款,靠存款利息刘某足以维持远远高于当地一般群众的生活水平。李某就依靠存款利息生活,根据民法规定,刘某是()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