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A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B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C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D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

单选题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
A

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B

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

C

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

D

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利玛窦《万国全图》是来华传教士写成的第一部中文世界地理著作。()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一次对中国人“天下中心”观提出挑战的,是( )。A.佛教传入中国B.郑和下西洋C.利玛窦带《万国全图》来华D.英使马嘎尔尼访华

编纂了《仪象志》、《(康熙永年)历法》、《坤舆全图》等等,对于中国的近代的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的西方传教士是()A.利玛窦B.汤若望C.沙勿略D.南怀仁

国内现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据刻本摹绘的世界地图是()A.《舆地图》B.《缠度图》C.《山海舆地全图》D.《坤舆万国全图》

国内现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据刻本摹绘的世界地图是()A、《舆地图》B、《缠度图》C、《山海舆地全图》D、《坤舆万国全图》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是在哪一个朝代()A、元B、明C、清D、民初

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绘制的世界地图使中国人第一次从地图中看到了整个世界。但是玛窦把地图上第一条了午线的投影位置移动,把中国放在正中。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A、便于观察并了解客观世界B、避免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不满C、在学术上不同意欧洲中心论D、当时中国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1552―1610)向明朝皇帝进贡的《坤舆万国全图》。该图绘制时间应该是在()A、新航路开辟前B、新航路开辟后C、工业革命时期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天下郡国利病书》D、《坤舆万国全图》

我国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坐标纵轴自中央子午线向西移()

编纂了《仪象志》、《(康熙永年)历法》、《坤舆全图》等等,对于中国的近代的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的西方传教士是()A、利玛窦B、汤若望C、沙勿略D、南怀仁

利玛窦是()的耶稣会传教士A、德国B、法国C、英国D、意大利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德国传教士()是明清时期耶稣会士在中国成功者的代表。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是第一个把孔子和孟子介绍给西方的人。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A、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B、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C、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D、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A、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B、打破了中国传统“天圆地方”观念C、大大开拓了中国知识分子眼界D、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

判断题中国人看到的第一幅地图是《坤舆万国全图》。A对B错

单选题根据《坤舆万国全图》,以下哪一国家被放置在世界地图中央()A中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单选题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A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B打破了中国传统“天圆地方”观念C大大开拓了中国知识分子眼界D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

判断题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是第一个把孔子和孟子介绍给西方的人。A对B错

单选题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天下郡国利病书》D《坤舆万国全图》

单选题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是在哪一个朝代()A元B明C清D民初

单选题投影带设立一个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以中央子午线为纵坐标x轴,以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以赤道线作为横坐标丁轴。为了避免负值的不方便,一般规定将中央子午线向西平移(),这样丁就总为正值。A500kmB300kmC100kmD1000km

填空题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德国传教士()是明清时期耶稣会士在中国成功者的代表。

单选题利玛窦是基督教三传中国时著名()传教士。A法国B葡萄牙C意大利D英国

单选题《坤舆万国全图》的出版归功于()。A罗明坚B虞淳熙C徐光启D李之藻

单选题下述与利玛窦不符的是()。A将西方几何学引入中国B曾将中国放在世界地图的中央C《中国札记》的作者D对中西文化交流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