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项题“意识流”这一概念最初是心理学术语,是由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意识就其本身而言并非是许多截成一段一段的碎片。‘链条’或‘系列’之类的字眼都不能恰当地描述意识最初呈现出来的样子。它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流动的。用‘河’或‘流’这样的比喻才能最自然地把它描述出来……我们就称它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吧。”这位美国心理学家是:()A亨利•柏格森B威廉•詹姆斯C詹姆斯•乔伊斯D弗洛伊德

不定项题
“意识流”这一概念最初是心理学术语,是由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意识就其本身而言并非是许多截成一段一段的碎片。‘链条’或‘系列’之类的字眼都不能恰当地描述意识最初呈现出来的样子。它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流动的。用‘河’或‘流’这样的比喻才能最自然地把它描述出来……我们就称它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吧。”这位美国心理学家是:()
A

亨利•柏格森

B

威廉•詹姆斯

C

詹姆斯•乔伊斯

D

弗洛伊德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胜任力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马斯洛B.麦克莱兰C.阿基里斯D.科尔布

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教授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的。()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了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65年发表的《在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一书中提出的。()

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意识流说。()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佛鲁姆于1964年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来的。A对B错

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

“意识流”这一概念最初是心理学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在()一书中提出来的。1918年,梅•辛克莱在评论多萝西•理查逊的小说()时最早把“意识流”这一术语引入文学评论。

“意识流”最初是心理学术语,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1884年发表的《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首先使用。法国哲学家()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意识的“绵延说”、“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观”。奥地利心理学家()的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和支柱是无意性和性本能的理论。

元认知这一概念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最早在1976年提出来的。

社会测量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里诺1934年在其所著《社会测量》一书中提出来的。

借人物的心理视角展开叙事的结构模式最早出现于意识流小说,美国心理学家()在他那著名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对人的意识的定义,极大地启发了小说家的思维。A、福克纳B、乔伊斯C、弗洛伊德D、詹姆斯

最早提出“意识流”这一概念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是()。A、威廉·詹姆斯B、维吉尼亚·伍尔芙C、弗洛伊德D、亨利·柏格森

率先提出“意识流”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B、亨利·柏格森C、威廉·詹姆斯D、荣格

()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

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佛鲁姆于1964年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来的。

填空题“意识流”这一概念最初是心理学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1918年,梅•辛克莱在评论多萝西•理查逊的小说《旅程》时最早把“意识流”这一术语引入文学评论。

判断题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佛鲁姆于1964年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来的。A对B错

填空题“意识流”最初是心理学术语,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1884年发表的《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首先使用。法国哲学家()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意识的“绵延说”、“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观”。奥地利心理学家()的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和支柱是无意性和性本能的理论。

填空题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

填空题“意识流”这一概念最初是心理学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在()一书中提出来的。1918年,梅•辛克莱在评论多萝西•理查逊的小说()时最早把“意识流”这一术语引入文学评论。

单选题借人物的心理视角展开叙事的结构模式最早出现于意识流小说,美国心理学家()在他那著名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对人的意识的定义,极大地启发了小说家的思维。A福克纳B乔伊斯C弗洛伊德D詹姆斯

单选题率先提出“意识流”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B亨利·柏格森C威廉·詹姆斯D荣格

单选题最早提出“意识流”这一概念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是()。A威廉·詹姆斯B维吉尼亚·伍尔芙C弗洛伊德D亨利·柏格森

填空题()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

填空题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