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如果个体能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那么他的道德认知发展处在()。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
单选题
如果个体能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那么他的道德认知发展处在()。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超习俗水平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要求一个人在单独活动、无人监督时,也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去行动,而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种使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途径和方法是 ( )A.“他律”B.“自律”C.“自省”D.“慎独”
在别人看不见、领导不在场等独处场合、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能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职业道德规范,不越雷池,自省自律,从而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这在职业道德修养中指的是( )。A.自省B.自律C.慎独D.自重
二、(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作为认知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与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他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即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诗人、真正的艺术家……(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他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要求一个人在单独活动、无人监督时,也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去行动,而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种使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途径和方法是()。A、他律B、自律C、自省D、慎独
单选题作为道德人生的最高境界,道德主体对道德的认知已经达到了所谓的“化境”,对自我与世界、绝对与相对、道德判断与决策等等的对立统一的认识都已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发展阶段是()。A无律阶段B他律阶段C自律阶段D自由阶段
单选题古人认为在无人监督时,依然能严格按道德规范要求行事的修养境界是()。A自律B内省C慎独D无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