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容易发生恶变的颌骨囊肿是()A根尖周囊肿B角化囊肿C始基囊肿D含牙囊肿E血管外渗性囊肿

单选题
容易发生恶变的颌骨囊肿是()
A

根尖周囊肿

B

角化囊肿

C

始基囊肿

D

含牙囊肿

E

血管外渗性囊肿


参考解析

解析: 角化囊肿可以发生癌变。

相关考题:

配伍题丰隆穴善于治疗( )|内庭穴善于治疗( )A痰饮病证B妇科病证C五宫热证D出血病证E肝胆病证

单选题青蒿鳖甲汤的主要功效为(  )。ABCDE

单选题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中慢性病的发生一般以多长时间为期限(  )。ABCDE

单选题患者,男,21岁。腹泻1天10余次,水样便,无腹痛及里急后重。大便镜检示:WBC 0~2个/HP,RBC 1~3个/HP,结肠阿米巴滋养体0~1个/HP,大便涂片草兰染色见弯曲呈鱼群状排列的阴性细菌。其诊断最可能的是(  )。A细菌性痢疾B阿米巴痢疾C细菌性食物中毒D霍乱E病毒性结肠炎

单选题采用等标污染负荷评价的最终目的是()A把某种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B为环境污染治理重点对象找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C为制订卫生标准提供依据D分析污染物的排放量E评价对环境污染的程度

单选题患者,男,54岁。在一次心肌梗死发作后已缓解,仍卧床不起,病情稳定后仍要家人喂饭、穿衣,拒绝活动,他的行为属于(  )。A病人行为角色冲突B病人行为角色强化C病人行为角色缺如D病人行为角色减退E病人行为角色异常

单选题63岁,子宫脱垂Ⅱ度重,伴阴道前后壁膨出(  )。ABCDE

单选题以下几项中可以据之判断疼痛虚实的是A疼痛的部位B痛时姿势C痛处喜按或拒按D痛处的颜色E痛处皮肤温度

单选题用藻酸盐印模材取印模后,应及时灌注模型,因为(  )。A印模材失水收缩,吸水膨胀,体积不太稳定B印模材吸水收缩,失水膨胀,体积不太稳定C石膏失水收缩,吸水膨胀,体积不太稳定D石膏吸水收缩,失水膨胀,体积不太稳定E石膏凝固时间长

单选题临床上不能反映气血两虚的脉是(  )。A弱脉B细脉C虚脉D微脉E短脉

单选题患者,女性,45岁,水肿一月,从下肢开始,水肿渐延及全身,皮肤绷紧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日一行不成形。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如果该病人虽经治疗病情稍减,但反复发作水肿,且兼口咽干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弦数。应治以何方()A增液承气汤B六味地黄丸C左归丸D五苓散E猪苓汤

单选题既能润肺化痰止咳,又能杀虫灭虱的药物是下列哪项?(  )A鹤虱B百部C贯众D榧子E花椒

单选题上述哪一腧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ABCDE

单选题重度有机磷中毒时,全血胆碱酯酶活力应为(  )。A60%以下B70%以下C50%以下D40%以下E30%以下

单选题患者,女,45岁。因急腹症入院,诊断为化脓性胆囊炎穿孔并发绿脓杆菌性腹膜炎。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抗感染治疗应选用(  )。A羟苄青霉素B头孢氨苄C红霉素D氯林可霉素E环丙沙星

单选题影响农作物农药残留的因素有(  )。A农作物的品种B施药到收获的时间间隔C环境、气象条件D农药品种E以上都是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牙体缺损最常见的病因?(  )A龋病B外伤C磨损D楔状缺损E酸蚀

单选题能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是()A硝苯地平B普硝唑C米诺环素D青霉素E罗红霉素

单选题防止精、血、津液等物质流失,主要依赖的气的功能是()。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

单选题苯丙酮尿症患儿应采取的措施是(  )。A观察,抽搐时给予止抽搐药物B口服甲状腺素片C静推10%葡萄糖酸钙,同时口服维生素DD限制苯丙氨酸摄入量E口服碘化钾

单选题我国现定义的围生期是指(  )。A围绕分娩前后1周以内的阶段B分娩前1周到分娩后24小时以内C妊娠28周以后到分娩后1周以内D妊娠20周以后到分娩后4周以内E妊娠28周以后到分娩后4周以内

单选题某男,24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胸膈满闷,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治疗当首选(  )。A杏苏散B清燥救肺汤C麦门冬汤D养阴清肺汤E百合固金汤

单选题关于乙型肝炎病毒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电镜下可见3种颗粒形态B完整病毒称为Dane颗粒C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很强D主要经血液或注射传播E有包膜RNA病毒

单选题开展省市口腔健康调查时用(  )。ABCDE

单选题肛裂的局部症状多为(  )。ABCDE

单选题体内一种胆红素与重氮试剂反应慢或需加入酒精后才与试剂起反应,产生紫红色化合物。该胆红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属未结合胆红素B属于间接胆红素C能从肾滤过排出D在血中可与清蛋白结合E含量过多可引起黄疸

单选题藿香正气散的君药是()A半夏B陈皮C藿香D白术E茯苓

单选题记载汤熨、浴、寒痹药熨、豕膏膏法等外治法的医著最早见(  )。A《黄帝内经》B《医宗金鉴》C《妇人大全良方》D《济阴纲目》E《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