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应力放散后,及时将应力放散日期、时间、放散轨温、重新锁定的轨温记入(),并及时重设纵向位移观测标记。

填空题
应力放散后,及时将应力放散日期、时间、放散轨温、重新锁定的轨温记入(),并及时重设纵向位移观测标记。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应力放散前,应在单元轨拉伸端及每隔50-100m左右设一位移观测点以观测钢轨纵向位移量,及时排除影响放散的障碍,单元轨两端、中部各设置1处轨温观测点。()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清筛后应及时安排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重新锁定,使无缝线路锁定轨温满足设计锁定轨温范围要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无缝线路混凝土枕地段,清筛后应及时安排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重新锁定,使无缝线路锁定轨温满足设计锁定轨温范围要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或调整后,应按实际锁定轨温及时修改有关技术资料和位移观测标记。()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无缝线路锁定后,应立即做好(),并观测位移。同时在(),用油漆注明锁定日期和锁定轨温,并作好记录。 A.应力放散B.位移观测标记C.钢轨外侧腹部D.钢轨内侧腹部

应力放散时,应每隔50~100m设一位移观测点观测钢轨位移量,及时排除影响放散的障碍,总放散量应达到计算数值,钢轨全长放散均匀,锁定轨温应准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无缝线路原锁定轨温变动或与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不符时,应进行应力放散,重新锁定,恢复原锁定轨温。()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关于无爆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A.外股钢轨与内股钢轨锁定轨道允许差值为5℃B.固定区钢轨出现严重不均匀位移时应重新放散C.利用拉轨器和撞轨器配合作用的应力放散方法为滚筒放散法D.无解线路的锁定轨温又称零应力轨温E.整道作业的起道着力点应离开钢轨焊缝

应力放散前,应在单元轨拉伸端及每隔50-100m左右设一位移观测点以观测钢轨纵向位移量,及时排除影响放散的障碍,单元轨两端、中部各设置1处轨温观测点。

如果无缝道岔允许锁定轨温和允许铺设轨温超出设计规定的轨温范围,应进行应力调整或应力放散。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时,应每隔()m设一位移观测点观测钢轨位移量,及时排除影响放散的障碍,总放散量应达到计算数值,钢轨全长放散均匀,锁定轨温应()。

应力放散后,及时将应力放散日期、时间、放散轨温、重新锁定的轨温记入(),并及时重设纵向位移观测标记。

应力放散时,应每隔()设一位移观测点观测钢轨位移量,及时排除影响放散的障碍,总放散量应达到计算数值,钢轨全长放散均匀,锁定轨温应准确。A、30~70mB、50~100mC、70~120mD、90~150m

应力放散时,各位移观测点的钢轨位移应达到标记处,容许偏差为()mm。锁定轨温应准确。A、±1B、±2C、±3D、±4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或调整后,应按实际锁定轨温及时修改有关技术资料和位移观测标记。

采用()应力放散放散较彻底,均匀性好,可以较准确的确定锁定轨温。

清筛后应及时安排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重新锁定,使无缝线路锁定轨温满足设计锁定轨温范围要求。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或调整后,应按实际锁定轨温及时修改有关技术资料和()。

填空题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或调整后,应按实际锁定轨温及时修改有关技术资料和()。

填空题应力放散时应每隔()m设一处位移观测点观测钢轨位移量,及时排除影响放散的障碍,总放散量应达到计算数值,钢轨全长放散均匀,锁定轨温准确。

填空题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时,应每隔()m设一位移观测点观测钢轨位移量,及时排除影响放散的障碍,总放散量应达到计算数值,钢轨全长放散均匀,锁定轨温应()。

判断题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或调整后,应按实际锁定轨温及时修改有关技术资料和位移观测标记。A对B错

多选题无缝线路有下列情况()时,应放散或调整应力后重新锁定,并使其符合设计要求。A钢轨产生不正常的过量伸缩B无缝线路伸缩区钢轨出现不均匀位移C实际锁定轨温超出设计锁定轨温D实际锁定轨温低于设计锁定轨温E相邻两单元轨节锁定轨温之差大于3ºC

填空题采用()应力放散放散较彻底,均匀性好,可以较准确的确定锁定轨温。

单选题应力放散时,应每隔()设一位移观测点观测钢轨位移量,及时排除影响放散的障碍,总放散量应达到计算数值,钢轨全长放散均匀,锁定轨温应准确。A30~70mB50~100mC70~120mD90~150m

判断题清筛后应及时安排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重新锁定,使无缝线路锁定轨温满足设计锁定轨温范围要求。A对B错

单选题应力放散时,各位移观测点的钢轨位移应达到标记处,容许偏差为()mm。锁定轨温应准确。A±1B±2C±3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