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降水稀少B、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C、高原沙漠广布D、深居亚欧大陆内陆
中亚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降水稀少
- B、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 C、高原沙漠广布
- D、深居亚欧大陆内陆
相关考题:
土地纲主要反映水、热条件组合特征的地区差异,并根据这一差异,将全国土地共分为12个土地纲,即()、()、湿润南亚带、湿润中亚热带、湿润北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温带、()、黄土高原、()、干旱温带暖温带荒漠、()。
高中地理《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浙江省宁波市 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2.内容:3.基本要求:(1)讲课试讲控制在十分钟左右;(2)教学过程要体现师生互动;(3)讲解西北地区干旱的成因、干旱对荒漠化影响。答辩题目1.请阐述什么是石质荒漠化。2.你认为在地理课堂导入环节,需要注意什么?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视频导入。播放西北地区的旅游宣传视频,展示荒漠景观,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荒漠化的概念【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提取出什么是荒漠化。【学生活动】自主学习,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教师总结】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2.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教师活动】出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并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位置及地形特点。【师生总结】位置:非季风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特点:东部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3.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教师活动】展示“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引导学生观看并总结:降水与植被的变化特征。【学生回答】降水:从400毫米降到50毫米以下;景观: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教师活动】西北地区位置和地形对西北地区的气候会造成什么影响?【学生活动】回答。【教师归纳总结】4.干旱对荒漠化的影响【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两段,并分析干旱对荒漠化的影响。【教师归纳】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加上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见,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三)巩固提高【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重要原因,水源是西北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学生要意识要到环境的脆弱性、水资源的珍贵性。【学生活动】谈感受,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四)小结作业小结: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作业:搜集更多关于荒漠化的资料,总结治理荒漠化的方法,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一、荒漠化的概念二、位置和地形三、干旱的自然特征四、干旱对荒漠化的影响【答辩题目解析】1.请阐述什么是石质荒漠化。2.你认为在地理课堂导入环节,需要注意什么?
高中地理《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7日上午陕西省延安市面试考题题目:干旱为王的自然特征2.内容: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因此,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图21)。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则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部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也随之减少(图2.2)。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贺兰山以西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降水量更是不足50毫米,分别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在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除了少数旱生灌木,水分之少已不能满足作物和牧草的生长,从而自然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只有在一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图2.2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干早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上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见,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 相反,如果多年持续干旱,导致地表植被受损,就会加剧荒漠化进程。3.基本要求:(1) 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2) 讲课试讲控制在十分钟左右。答辩题目1.请阐述什么是石质荒漠化?2.请阐述什么是次生盐渍化?
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教师展示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并通过资料展示世界及我国荒漠化现状及问题。提出问题: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如何形成的?面对日益严峻的荒漠化问题,我们应做何应对?进而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1.荒漠化的概念【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提取出什么是荒漠化。【学生活动】自主学习,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教师总结】荒漠化是一个报考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2.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地形【教师活动】展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并引导其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概括其地形特点。【学生活动】(1)位置:非季风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2)地形特点:东部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3.干旱的自然特征(1)干旱的成因【教师活动】课件展示《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提问】(1)西北地区的降水和景观从东到西有什么变化?(2)西北地区干旱的成因是什么?【学生回答】(1)降水:从400毫米降到50毫米以下;景观: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干旱的气候条件形成以荒漠为主的景观。(2)原因:2.干旱与荒漠化的关系【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活动(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物的作业)。【学生活动】思考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总结】荒漠化的形成不是单一要素影响的结果,是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中,水分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教师讲解】气候异常会导致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特别是在持续少雨的年份,能加剧荒漠化的进程。环节三:小结作业课堂小结: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课后作业:思考人类对荒漠化的形成有无影响?哪些活动影响到荒漠化的形成?【板书设计】
以下关于温带草原描述正确的为()。A、温带草原是温带气候条件下的一种地带性植被类型B、温带草原是温带气候条件下的一种隐域性植被类型C、温带草原是界于落叶阔叶林和荒漠之间的植被类型D、温带草原是由一年生禾草植物占优势构成的草本植物群落
多选题以下关于温带草原描述正确的为()。A温带草原是温带气候条件下的一种地带性植被类型B温带草原是温带气候条件下的一种隐域性植被类型C温带草原是界于落叶阔叶林和荒漠之间的植被类型D温带草原是由一年生禾草植物占优势构成的草本植物群落
单选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最主要原因是()A受地形影响B地表缺乏植被C深居内陆、距海遥远D受冬季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