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当中国的洋纱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了20倍的时候,洋布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仅仅一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B、外商对华洋布营销策略的失当C、外商大量投资中国织布业D、中国传统织布业逐步使用洋纱
1894年,当中国的洋纱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了20倍的时候,洋布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仅仅一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 B、外商对华洋布营销策略的失当
- C、外商大量投资中国织布业
- D、中国传统织布业逐步使用洋纱
相关考题:
阅读下列教材节选,回答问题。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还是占统治地位。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他们操纵着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丝、荼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成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问题:(1)你认为本节教材的难点是什么?你准备怎么去突破?(5分)(2)为这段教材的教学设计一段导入语。(5分)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以上材料主要说明()A、中国外向型农业不能掌握自己命运B、中国完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D、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日益成熟,网购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消费的一个主要途径。 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据《白银资本》等 材料二: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三:(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材料五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日益成熟,网购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消费的一个主要途径。 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据《白银资本》等 材料二: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三:(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材料五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材料三中的“旧工业”指什么?在此时的世界贸易中,中国居何种地位?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思考中国工业与世界经济是怎样一种关系?
19世纪4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洋纱大量进口,解决了中国乡村手工织布业原料不足的问题,促成洋纱土布的生产。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的顽强性B、洋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C、传统手工业的振兴D、近代纺织业的兴起
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单选题1894年,当中国的洋纱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了20倍的时候,洋布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仅仅一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B外商对华洋布营销策略的失当C外商大量投资中国织布业D中国传统织布业逐步使用洋纱
单选题19世纪4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洋纱大量进口,解决了中国乡村手工织布业原料不足的问题,促成洋纱土布的生产。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的顽强性B洋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C传统手工业的振兴D近代纺织业的兴起
单选题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单选题“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以上材料主要说明()A中国外向型农业不能掌握自己命运B中国完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D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单选题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问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衬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纱,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有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能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材料二: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至4美国去,出息不错。——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材料三: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问题:(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8分)(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8分)
问答题中国进口粮食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