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这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群体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 A、这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
  • B、该群体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
  • 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
  • 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相关考题:

下列关于植物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凡是占据某一特定地区的某一个种的一群个体称为种群。B、种群是某一个种的个体总和,也有自己的特征、结构与功能。C、种群可以适应环境,也可以改造环境。D、江苏山区的马尾松群和浙江山区的马尾松群都是属于同一个马尾松种群。

一个较大的动物种群中有一个基因R,另一个较小的同种动物种群中有等位基因R和r,经抽样测定,小种群中R的频率为0.6。由于某种原因,大种群中的部分个体迁入小种群,结果新种群中有12%的个体来自大种群。迁移后新种群中R的基因频率为( )。A.0.648B.0.72C.0.768D.0.88

若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体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选择是育种工作中一个最基本和有效的手段,通过选择能产生新基因,增加水产动物某一种群内具有育种价值的基因频率,降低育种所不需要的基因频率。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B、随机交配将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C、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0.32D、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下列关于鸭跖草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鸭跖草种群数量增加,则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也增加B、若鸭跖草种群中RR个体的百分比增加,则R基因频率也增加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降为0D、只有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才能决定鸭跖草的进化方向

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某一相对性状(分别由A和a控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频率为0.64,则a的基因频率以及杂合子Aa的频率分别是()A、0.6,0.48B、0.6,0.96C、0.2,0.32D、0.2,0.48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该种群()A、显性基因的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频率B、随机交配将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C、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0.32D、基因频率若发生变化,说明新物种已经产生

根据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如果一个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表明该性状对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B、目前基因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C、使用农药后,某种农业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而越冬后存活的大多是对农药敏感的个体,原因可能是具有抗药性的个体不耐低温D、若某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则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就越来越弱

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全部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A、a基因频率分别为()A、42.5%、32.5%、55%、45%B、55%、45%、55%、45%C、42.5%、32.5%、45%、55%D、55%、45%、45%、55%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D、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卷舌是一种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假若在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中有36%的人不能卷舌那么在这个种群中,该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A、36%B、40%C、72%D、60%

下列关于物种和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B、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C、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均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是哪一项?()。A、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若某种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aa的个体占6%,则A基因的频率是56%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D、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可根据其年龄组成预测

一个年轻的岛屿上棒眼黑腹果蝇在种群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陆地上种群中棒跟黑腹果蝇的频率,请分析这种现象最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A、基因突交B、瓶颈效应C、小概率事件D、奠基者效应

在某一个种群中,隐性性状者aa占16%,那么该性状的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概率分别为()A、0.36、0.48B、0.36、0.24C、0.16、0.48D、0.48、0.36

在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中,如果某一性状的隐性表型的频率是0.09,杂合子的频率是()。A、0.3B、0.6C、0.21D、0.42E、0.84

判断题在一个种群中若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则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一定是0.3%。A对B错

单选题若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体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单选题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某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19,则杂合子Aa的频率是()A0.1B0.6C0.9D0.18

单选题在某一个种群中,隐性性状者aa占16%,那么该性状的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概率分别为()A0.36、0.48B0.36、0.24C0.16、0.48D0.48、0.36

单选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某昆虫的体色黑色(B)对灰色(b)为显性。生活在某一个区域内的该昆虫种群,原来B与b的基因频率各为50%,后来该区域煤烟污染严重,若干年后发现B的基因频率为90%,b的基因频率为10%。由此可推断()。A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C该种群产生了新物种D该种群产生了生殖隔离

多选题如果一个种群中存在着某一对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别是50%,一段时间后,比例变化为5%和95%。据此进行以下的判断,正确的是()A该种群很可能能进行有性生殖B该种群所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C频率提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该种群中有95%个体表现出了更加适应环境的性状

判断题选择是育种工作中一个最基本和有效的手段,通过选择能产生新基因,增加水产动物某一种群内具有育种价值的基因频率,降低育种所不需要的基因频率。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