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脱蜡催化剂还原时,系统压力控制在()Mpa。A、10.0B、12.0C、14.4D、14.6

异构脱蜡催化剂还原时,系统压力控制在()Mpa。

  • A、10.0
  • B、12.0
  • C、14.4
  • D、14.6

相关考题:

催化剂还原结束时,系统压力稳定在( )MPa。A、12B、14C、15D、15.3

催化剂烧焦时,系统压力应控制在()。A、0.3MPaB、0.4MPaC、0.5MPaD、0.6MPa

异构脱蜡催化剂还原结束标志项是()A、所有急冷氢阀门均关闭、催化剂床无温差ΔTB、冷高分切不出水C、反应器系统压力保持稳定2小时,即压降不超过0.17MPa/hD、循环气中的H2S浓度从开始一直维持在1~2vol%

异构脱蜡分馏系统置换氮气压力等级是()MPa。A、0.7B、1.3C、4.0D、10.0

催化剂干燥时,加氢裂化反应系统压力控制3.5MPa。

以下不属于异构脱蜡装置能耗控制项目的是()。A、循环水B、除氧水C、电D、催化剂

以下关于原料中氮含量对异构脱蜡反应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进料中氮含量越低,对异构脱蜡反应负面影响越大B、如进料量保持不变,为保证倾点指标,加工N含量高的原料时,需提高异构脱蜡反应温度C、原料中氮对异构脱蜡反应的影响更甚于硫的D、脱蜡反应器中,氮易转化成NH3,NH3与脱蜡催化剂的酸性中心中和,使脱蜡催化剂的异构活性和选择性下降

异构脱蜡段降温到204℃,同时系统泄压到()。密切监测系统中CO含量A、13MPaB、12MPaC、11MPaD、10MPa

异构脱蜡/后精制反应系统催化剂干燥时系统压力为()MPa。A、0.7B、14.4C、14.6D、3.5

关于异构脱蜡反应系统氮气置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异构脱蜡反应系统置换氮气压力等级是4.0MPaB、氮气置换的标准是系统氧含量低于1.5%C、异构脱蜡反应系统氮气在压缩机进口D、氮气置换时,注意打开每个急冷氢阀几分钟,以清除急冷氢管线中的空气

异构脱蜡催化剂还原时,循环氢纯度控制()A、≮99.9%B、≮99.0%C、≮99.99%D、≮98.0%

在异构脱蜡反应系统中,必须保证足够高的氢分压,较高的氢分压能有效地防止生焦反应,有利于保护催化剂活性,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异构脱蜡催化剂还原时,反应器入口温度最高为()℃。A、200B、260C、300D、320

异构脱蜡催化剂还原时,循环氢纯度控制≮99.9%。

加氢裂化塔底产品(减三线)合格后,改进异构脱蜡进料缓冲罐,异构脱蜡控制系统压力为()MPa。A、3.5B、6.0C、12.0D、14.4

异构脱蜡分馏系统置换氮气压力等级是0.7MPa。

关于异构脱蜡催化剂还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异构脱蜡催化剂还原时循环氢纯度≮99.9%B、异构脱蜡催化剂还原时,系统压力控制在14.4MpaC、异构脱蜡催化剂还原时,反应器入口温度最高为300℃D、异构脱蜡催化剂还原结束标志是反应器系统压力保持稳定2小时,即压降不超过0.17MPa/h

异构脱蜡反应压力越低,氢分压越低,催化剂越易产生结焦反应,催化剂活性、稳定性会降低。

下列不是催化剂还原所要具备的条件的是()。A、催化剂干燥结束B、新氢纯度不小99%C、循环氢全量循环D、系统压力保持在4.0MPa

异构脱蜡催化剂的主要作用为()。A、饱和芳烃B、加氢精制C、改善安定性D、异构降凝

催化剂还原结束时,异构脱蜡反应器的入口温度冷却至()℃,即进料温度。A、280B、260C、235D、205

以下关于反应压力对异构脱蜡反应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压力越低对异构脱蜡反应越好B、反应压力对异构脱蜡反应的影响大小还取决于氢油比、循环氢纯度以及原料的汽化率C、反应压力对异构脱蜡反应的影响表现的更为直观的是氢分压D、随着氢分压的下降,脱蜡催化剂的失活速率会上升

异构脱蜡催化剂的主要作用为将分子异构化以降低产物倾点。

异构脱蜡/后精制反应系统氢气气密达到的最高压力等级为()MPa。A、0.7B、1.3C、15.3D、14.4

以下关于原料性质对异构脱蜡反应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当原料较重时,改变异构脱蜡反应温度对产品质量无影响B、当原料较重时,需降低异构脱蜡反应温度C、当原料较重时,需提高异构脱蜡反应温度D、当原料较轻时,需提高异构脱蜡反应温度

以下关于反应压力对异构脱蜡反应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反应压力可提高氢分压,促进加氢异构脱蜡反应的进行,加快芳烃加氢饱和速度B、提高反应压力可提高氢纯度,促进加氢异构脱蜡反应的进行,加快芳烃加氢饱和速度C、提高反应压力可提高氢分压,促进加氢异构脱蜡反应的进行,降低芳烃加氢饱和速度D、较低的反应压力可促进加氢异构脱蜡反应的进行,加快芳烃加氢饱和速度

异构脱蜡系统常压塔塔顶压力是通过塔顶回流罐压控控制干气排放量来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