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1995年建造的油船,部分双层底压载舱出入口设在货泵舱内。问:是否符合要求?

某1995年建造的油船,部分双层底压载舱出入口设在货泵舱内。问:是否符合要求?


相关考题:

油船上所指密闭处所有()。①货油舱②泵舱③干隔舱及压载舱A.③B.①②C.①②③

美国《90油污法》对油船构造和货油系统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Ⅰ、油船必须具有双层底;Ⅱ、设置舱内油气回收装置;Ⅲ、设置专用压载舱。A.Ⅰ+ⅡB.Ⅰ+ⅢC.Ⅱ+ⅢD.Ⅰ+Ⅱ+Ⅲ

船舶在______破舱进水时,其危险性最大。A.双层底舱内船底B.双层底以上船侧C.压载边舱船侧D.油船货油舱船侧

美国《90油污法》对油船构造和货油系统的要求______。Ⅰ、油船必须建造成双层壳体;Ⅱ、货油舱必须设置液位和舱内压力监测装置;Ⅲ、货油舱必须设置超高液位报警装置;Ⅳ、设置舱内油气回收装置;Ⅴ、设置清洁压载舱。A.Ⅰ+Ⅱ+Ⅲ+ⅣB.Ⅰ+Ⅲ+Ⅳ+ⅤC.Ⅱ+Ⅲ+Ⅳ+ⅤD.以上全部

压载管线位于()内,直接与货油泵舱内的压载泵相连。 A.液货舱B.压载舱C.机舱D.隔离空舱

油船舱室可划分为__。①机舱②货油舱③泵舱及压载舱A.①②B.③C.①②③

为了双层壳压载舱内的检查,人员在入舱期间,不必保持舱内连续通风。

未经除气的封闭舱室包括.货油舱.货泵舱.燃油舱.干隔舱.双层底.艏艉间舱.深舱.压载舱和日用水柜等。

一艘2005年建造的沿海航行油船,货油装载量为4950吨,燃油装载量为60吨,按要求,在整个货油舱范围内应设()。A、边舱或处所B、双层底舱或处所C、边舱及双层底

压载管线位于()内,直接与货油泵舱内的压载泵相连。A、液货舱B、压载舱C、机舱D、隔离空舱

油船上所指密闭处所有()。A、货油舱B、泵舱C、干隔舱及压载舱D、A+B+C

《MARPOL73/78防污公约2006综合文本》第二十二条泵舱底的保护对于2007年1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载重量为5000吨及以上的油船,应符合以下哪些要求()A、泵舱应设有双层底且泵舱底和基线之间距离h不小于h/15(m)或h=2m,取小者B、如果泵舱的底板高出基线至少达所要求的最小高度,则泵舱处不需要双层底构造C、压载水泵应予合适布置,确保有效地从双层底舱中抽水D、无任何要求,不必设置双层底

单选题一般船舶的压载水舱都设在双层底舱内,并且不能以燃油舱兼作压载水舱,若须在燃油舱装压载水时则必须配备()。A调驳阀箱B舷旁排出阀C污水滤网D油水分离器

单选题当船舶在航行中稳性不足尚未满载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向双层底压载舱内注满压载水B将现有双层底压载水舱排空C用船吊将二层舱的货物移至底舱DA、C均可

单选题一艘2005年建造的沿海航行油船,货油装载量为4950吨,燃油装载量为60吨,按要求,在整个货油舱范围内应设()。A边舱或处所B双层底舱或处所C边舱及双层底

单选题铁素体球墨铸铁管可用于双层底舱和货油舱内的舱底、压载和货油管路,不得用于介质温度超过()的管路。A250℃B300℃C350℃D400℃

单选题油船残油处理技术中,()是其结构采用了双层边舱和双层底的船体结构。A装于上部法B改进的装于上部法C专用压载舱法D原油洗舱

单选题油船舱室可划分为()。A机舱B货油舱C泵舱及压载舱DA+B+C

判断题未经除气的封闭舱室包括.货油舱.货泵舱.燃油舱.干隔舱.双层底.艏艉间舱.深舱.压载舱和日用水柜等。A对B错

单选题双层底舱可用作贮存()。 Ⅰ、货油Ⅱ、汽缸油Ⅲ、燃油 Ⅳ、淡水Ⅴ、压载水Ⅵ、物料AⅠ+Ⅱ+ⅢBⅠ+Ⅲ+ⅤCⅢ+Ⅳ+ⅤDⅠ+Ⅴ+Ⅵ

多选题《MARPOL73/78防污公约2006综合文本》第二十二条泵舱底的保护对于2007年1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载重量为5000吨及以上的油船,应符合以下哪些要求()A泵舱应设有双层底且泵舱底和基线之间距离h不小于h/15(m)或h=2m,取小者B如果泵舱的底板高出基线至少达所要求的最小高度,则泵舱处不需要双层底构造C压载水泵应予合适布置,确保有效地从双层底舱中抽水D无任何要求,不必设置双层底

问答题某1995年建造的油船,部分双层底压载舱出入口设在货泵舱内。问:是否符合要求?

单选题油船上所指密闭处所有()。A货油舱B泵舱C干隔舱及压载舱DA+B+C

单选题美国《90油污法》对油船构造和货油系统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Ⅰ、油船必须具有双层底; Ⅱ、设置舱内油气回收装置; Ⅲ、设置专用压载舱。AⅠ+ⅡBⅠ+ⅢCⅡ+ⅢDⅠ+Ⅱ+Ⅲ

单选题船舶在()破舱进水时,其危险性最大。A双层底舱内船底B双层底以上船侧C压载边舱船侧D油船货油舱船侧

单选题双层底以外,下自船底或内底,上至甲板或平台的液舱称为()。A压载水舱B燃油舱及货油舱C淡水舱D深舱

单选题按规范规定,双层壳油船的()可兼作隔离空舱。 Ⅰ泵舱; Ⅱ压载舱; Ⅲ燃油舱。AⅠ、ⅡBⅡ、ⅢCⅠ、ⅢDⅠ、Ⅱ、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