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细刮时,推研后显示出发亮的研点,对这些研点应()。A、不刮;B、重些刮;C、轻些刮;D、不重也不轻地刮。

进行细刮时,推研后显示出发亮的研点,对这些研点应()。

  • A、不刮;
  • B、重些刮;
  • C、轻些刮;
  • D、不重也不轻地刮。

相关考题:

一般在精刮和细刮时,为使显示出的研点没有闪光,清晰显目,应将显示剂涂在()表面。 A、工件B、校准件C、工件与校准件D、工件或校准件

进行细刮时,推研后显示出有些发亮研点,应()。 A、重刮B、轻刮C、不轻不重刮

精刮时,可将研点分为三类:最大最亮的研点(),中等研点(),小研点()。

进行细刮时,推研后显示出有些发亮的研点。应()。A.重些刮B.轻些刮C.不轻也不重地刮D.不刮

进行细刮时,推研后显示出有些发亮的研点,应()。A、重些刮B、轻些刮C、不轻也不重地刮D、重刮或轻刮

细刮工件表面研点时一定要遵循亮点重刮、()的原则。

水泵机组电动机轴瓦仍保持规定的接触点,无明显磨损时,可()A、不须研刮B、局部研刮C、补充研刮D、重新研刮

当研点为()点/25mm×25mm时,细刮即达要求。A、2~4B、4~6C、10~16D、20~25

刮削精度检验时,表面粗糙度与25mm×25mm框内的研点是对应的,()应达到Ra为2.5μm。A、粗刮B、细刮C、精刮D、刮花

细刮工件表面研点时一定要遵循暗点重刮、亮点轻刮的原则。

经过细刮工序的平板,检验它的精度时,可以在每平方英寸的正方形面积上,可以看到平均分布()。A、3~8个研点B、8~12个研点C、12~15个研点D、15~20个研点

精刮时要将最大最亮的研点()。

平面刮削时,能有效地避免平面研点刮削后的扭曲现象的研点法是()。A、直向研点法B、对角研点法C、横向研点法

在原始平板研刮中,每三块轮刮后,应掉换一次研点方法。

进行细刮时,推研后显示出有些发亮的研点,应()。A、重些刮B、轻些刮C、任意刮D、轻或重刮

在原始平板研刮,每三块轮刮后,应掉换一次研点方法。

进行细刮时,推研后显示出有些发亮的研点,应()A、重些刮B、轻些刮C、任意刮D、或轻或重刮

细刮时采用()法,随着研点的增多,刀迹逐步缩短。A、手刮B、挺刮C、短刮D、点刮

平板刮研时,采用三块平板互研互刮,通过粗刮、细刮和精刮保证平板的平面度,三块平板中任意两块对研,均须达到25mm*25mm范围内()接触。A、10~15点B、15~20点C、20~25点D、25~30点

粗刮轴瓦时,轴瓦内表面研点数为()点(25mm×25mm)研点分布要均匀。A、8~10B、12~14C、14~16D、16~18

为消除扭曲现象,平板在正研刮后,还应进行对角研刮。

在刮研中细刮时,使研点在25x25mm内有()个研点即合格。A、12--14个;B、8--10个;C、3--4个;D、5-8个。

精刮就是用粗刮刀仔细地刮削研点,当研点增加到20点/(25×25)mmz以上时,精刮结束。

精刮就是用精刮刀,更仔细地刮削()。A、研点B、刮点C、实点D、虚点

单选题平板刮研时,采用三块平板互研互刮,通过粗刮、细刮和精刮保证平板的平面度,三块平板中任意两块对研,均须达到25mm*25mm范围内()接触。A10~15点B15~20点C20~25点D25~30点

单选题进行细刮时,推研后显示出发亮的研点,对这些研点应()。A不刮;B重些刮;C轻些刮;D不重也不轻地刮。

单选题水泵机组电动机轴瓦仍保持规定的接触点,无明显磨损时,可()A不须研刮B局部研刮C补充研刮D重新研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