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记水位计比测时,可按水位变幅分几个测段分别进行,每段比测次数应不少于()次。A、20B、30C、50D、60

自记水位计比测时,可按水位变幅分几个测段分别进行,每段比测次数应不少于()次。

  • A、20
  • B、30
  • C、50
  • D、60

相关考题:

时间、水位初始值(或零点高程)及采集段次等是()需要设置的基本参数。A.悬锤式水位计B.测针式水位计C.自记水位计D.自记水温计

自记水位计比测时,可按水位变幅分几个测段分别进行,每段比测次数应不少于()次。A.20B.30C.50D.60

自记水位计校测时,当校测水位与自记水位系统偏差超过()cm时,经确认后应重新设置水位初始值。A.2B.3C.2D.3

自记水位计校测时,当校测水位与自记水位()超过2cm时,经确认后应重新设置水位初始值。A.绝对值B.系统误差C.随机不确定度D.综合不确定度

自记水位与自记水位计()水位的系统偏差超过2cm时,经确认后应重新设置水位初始值。A.使用B.观测C.校测D.比测

自记水位计比测时,一般水位站比测结果应符合:置信水平95%的综合不确定度为()cm,系统误差为±1cm。A.1B.2C.3D.5

自记水位计比测时,一般水位站比测结果应符合()。A.95%的随机不确定度为3cmB.95%的综合不确定度为3cmC.系统误差为±1cmD.95%的系统误差为±1cm

下列叙述自记水位计校测要求正确的是()。A.在自记水位计正常观测使用期进行B.校测频次可根据仪器稳定程度、水位涨落率和巡测条件等确定C.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D.当校测水位与自记水位系统偏差不超过2cm时,不需重新设置水位初始值

自记水位计每次校测时,应记录()是否重新设置水位初始值等信息,作为水位资料计算整编的依据。A.校测时间B.校测水位值C.自记水位值D.温度

自记水位计设置应能测记到本站观测断面最高和最低水位。当受条件限制,一套自记水位计不能测记历年最高、最低水位时,可同时配置多套自记水位计或其他水位观测设备,且处在同一断面线上,相邻两套设备之间的最高水位观测值应有不小于0.1m的重合。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数字自记水位计比测时,可按水位变幅分几个测段分别进行,每段比测次数应不少于30次。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自记水位计校测时,当校测水位与自记水位系统误差超过2cm时,经确认后重新设置水位初始值。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自记水位计的比测测次有何要求?

自记水位计每次校测时,应记录()是否重新设置水位初始值等信息,作为水位资料计算整编的依据。A、校测时间B、校测水位值C、自记水位值D、温度

时间、水位初始值(或零点高程)及采集段次等是()需要设置的基本参数。A、悬锤式水位计B、测针式水位计C、自记水位计D、自记水温计

对自记水位计的记录成果应定时进行()。A、删减B、校测C、更换D、更改

自记水位计比测时,一般水位站比测结果应符合,置信水平95%的综合不确定度为3cm,系统误差为()cm。A、2B、1C、±2D、±1

cm时,经确认后应重新设置水位初始值。{A}自记水位计校测时,当校测水位与自记水位()超过A、绝对值B、系统误差C、随机不确定度D、综合不确定度

自记水位计比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在仪器安装调试后必须进行B、在历年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分几个测段分别比测C、以自记水位观测值为标准值D、每段比测次数应不少于30次

自记水位计仅使用于抢测洪峰。

多选题自记水位计每次校测时,应记录()是否重新设置水位初始值等信息,作为水位资料计算整编的依据。A校测时间B校测水位值C自记水位值D温度

单选题自记水位计比测时,一般水位站比测结果应符合,置信水平95%的综合不确定度为3cm,系统误差为()cm。A2B1C±2D±1

多选题自记水位计比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在仪器安装调试后必须进行B在历年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分几个测段分别比测C以自记水位观测值为标准值D每段比测次数应不少于30次

单选题自记水位计比测时,可按水位变幅分几个测段分别进行,每段比测次数应不少于()次。A20B30C50D60

单选题对自记水位计的记录成果应定时进行()。A删减B校测C更换D更改

单选题cm时,经确认后应重新设置水位初始值。{A}自记水位计校测时,当校测水位与自记水位()超过A绝对值B系统误差C随机不确定度D综合不确定度

单选题时间、水位初始值(或零点高程)及采集段次等是()需要设置的基本参数。A悬锤式水位计B测针式水位计C自记水位计D自记水温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