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0岁,3个月前因皮肤黏膜出血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泼尼松治疗缓解。近1周来疲乏无力。脾肋下2cm,血红蛋白70g/L,网织红细胞0.06,血小板60×10/L,白细胞数正常,血清总胆红素76umol/L,间接胆红素66umol/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巨核细胞35个,Coombs试验阳性。其诊断是()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贫血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Evans综合征D、脾功能亢进E、药物引起的溶血反应

患者,女,20岁,3个月前因皮肤黏膜出血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泼尼松治疗缓解。近1周来疲乏无力。脾肋下2cm,血红蛋白70g/L,网织红细胞0.06,血小板60×10/L,白细胞数正常,血清总胆红素76umol/L,间接胆红素66umol/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巨核细胞35个,Coombs试验阳性。其诊断是()

  • 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贫血
  •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C、Evans综合征
  • D、脾功能亢进
  • E、药物引起的溶血反应

相关考题:

某患者,女,32岁,全身皮肤出血点伴牙龈出血1周来诊。血常规:PLT 30×109/L,临床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下列体征支持ITP诊断的是 ( )A.皮肤有略高出皮面的紫癜B.面部蝶形红斑C.关节出血D.口腔溃疡E.脾脏不大

患者,女,反复发生皮肤黏膜淤血人院,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士发现患者出现呕吐、呼吸不规则、昏迷,此时考虑患者出现了A.消化道出血B.呼吸抑制C.颅内出血D.消化道出血E.呼吸道出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观察和预防A.胃肠道出血B.脑出血C.鼻出血D.皮肤黏膜出血E.感染

患者,女,25岁。因皮肤瘀斑伴月经过多2个月来诊,化验血小板为20×109/L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患者化验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主要成分是A.IgGB.IgAC.IgMD.IgD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临床表现是A、皮肤、黏膜瘀点B、鼻出血C、皮肤紫癜D、牙龈出血E、消化道出血

女,8岁,3个月前因皮肤黏膜出血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泼尼松治疗缓解。近1周来疲乏无力。脾肋下2cm,Hb 70g/L,网织红细胞0.08,血小板60×109/L,白细胞数正常;血清总胆红素76μmol/L,间接胆红素66μmol/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巨核细胞35个,Coombs试验阳性。其诊断是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贫血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Evans综合征D.脾功能亢进E.药物引起的溶血反应

患者,女,26岁。因反复发生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入院,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期间护士发现患者出现脉搏增快、视物模糊、瞳孔大小不等。则患者最可能出现A、心力衰竭B、眼部疾病C、颅内出血D、消化道出血E、呼吸道出血

患者,女,反复发生皮肤黏膜淤血入院,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士发现患者出现呕吐、呼吸不规则、昏迷,此时考虑患者出现了( )A、消化道出血B、呼吸抑制C、颅内出血D、消化道出血E、呼吸道出血

患者男性,50岁,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入院,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为A、消化道B、泌尿道C、生殖道D、颅内E、皮肤黏膜

患者女,26岁。因反复发生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入院,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期间护士发现患者出现脉搏增快、视物模糊、瞳孔大小不等。患者最可能出现了A.心力衰竭B.眼部疾病C.颅内出血D.消化道出血E.呼吸道出血

患者,女,32岁,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身体评估时发现下列哪项体征与本病不符A.皮肤黏膜出血B.脾肿大C.面色苍白D.月经量增多E.淋巴结肿大

女性,26岁。10天来全身皮肤出血点伴牙龈出血来诊。化验PLT35 × 109/L,临床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不支持ITP诊断的是A.多数病变轻而局限 B.皮肤黏膜出血常见 C.月经过多常见 D.严重内脏出血常见

患者,女性,38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常规显示:红细胞3.3×10/L,血红蛋白93g/L,白细胞5.2×10/L,血小板21×10/L。目前患者最大的危险是A.感染B.全身皮肤、黏膜出血C.消化道出血D.泌尿道感染E.颅内出血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最多见的出血部位是()。A、颅内B、胃肠道C、关节腔D、皮肤黏膜E、肌肉

患儿,女,12岁,因反复鼻出血,伴皮肤、黏膜出血点8个月来诊。查体:皮肤黏膜散布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肝未及,脾左肋下刚及边。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8.5×109/L,淋巴细胞0.60,中性粒细胞0.35,血小板40×109/L。患儿最可能的诊断为()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型)C、血友病D、过敏性紫癜E、急性白血病

患者,女,26岁,10天来全身皮肤出血点伴牙龈出血来诊。化验PLT35×10/L,临床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下列体征支持ITP诊断的是()A、皮肤有略高出皮面的紫癜B、面部蝶形红斑C、口腔溃疡D、下肢肌肉血肿E、脾脏不大

患者,女,26岁,10天来全身皮肤出血点伴牙龈出血来诊。化验PLT35×10/L,临床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该患者的首选治疗是()。A、糖皮质激素B、脾切除C、血小板输注D、长春新碱E、达那唑

患者因皮肤黏膜出血、发热1个月就诊,诊断为急性型再障,支持诊断的血小板检查结果是()A、100×109/LB、10×109/LC、60×109/LD、30×109/LE、50×109/L

单选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观察和预防()。A胃肠道出血B脑出血C鼻出血D皮肤黏膜出血E感染

判断题患儿女,7个月。感冒后出现全身皮肤、黏膜散在出血点,多为针尖大小,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并有鼻出血,血化验:血小板为20x109/L。红细胞及白细胞正常。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患儿在护理措施中应该鼓励患儿多运动。A对B错

单选题患者,女,36岁,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身体评估时发现下列哪项体征与本病不符A皮肤黏膜出血B脾肿大C面色苍白D月经量增多E淋巴结肿大

单选题女,8岁,3个月前因皮肤黏膜出血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泼尼松治疗缓解。近1周来疲乏无力。脾肋下2cm,Hb70g/L,网织红细胞0.08,血小板60×109/L,白细胞数正常;血清总胆红素76μmol/L,间接胆红素66μmol/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巨核细胞35个,Coombs试验阳性。其诊断是()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贫血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Evans综合征D脾功能亢进E药物引起的溶血反应

单选题患者男性,50岁,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入院。主管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患者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为()。A皮肤、黏膜B消化道C泌尿道D生殖道E颅腔

单选题患者,女,26岁,10天来全身皮肤出血点伴牙龈出血来诊。化验Plt35×10/L,临床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下列体征支持ITP诊断的是()。A皮肤有略高出皮面的紫癜B面部蝶形红斑C口腔溃疡D下肢肌肉血肿E脾脏不大

单选题患者,女,20岁,3个月前因皮肤黏膜出血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泼尼松治疗缓解。近1周来疲乏无力。脾肋下2cm,血红蛋白70g/L,网织红细胞0.06,血小板60×109/L,白细胞数正常,血清总胆红素76umol/L,间接胆红素66umol/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巨核细胞35个,Coombs试验阳性。其诊断是()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贫血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Evans综合征D脾功能亢进E药物引起的溶血反应

单选题患者女,17岁,因“自幼有出血倾向,月经量多,血小板减少”来诊。查体:皮肤、黏膜淤斑,血小板形态巨大。最可能的诊断是()A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血小板无力症CWiskott-Aldrich综合征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EEvan综合征

单选题患者女,20岁。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检查时发现口腔黏膜有散在出血点。护士为患者做口腔护理时应特别注意( )A用温水漱口B夹紧棉球C所有物品要清洁D擦洗动作要轻柔E先擦洗瘀斑处

单选题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最多见的出血部位是()。A颅内B胃肠道C关节腔D皮肤黏膜E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