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2年小学六年级下册期中数学测试模拟卷(一)含答案

请根据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设计两道关于课文内容理解的

练习题。

练习一:

练习二:


正确答案:
示例一:“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这句话该怎样理解?示例二:课文为什么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美丽”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一:“有趣的食物联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0、31页] 材料二:“拥有好心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8一13页] 材料三:“解简易方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61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参考答案】有趣的食物联系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会辨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课堂导入:
1.讲述:有这么一则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想不想听?
播放多媒体课件:螳螂捕蝉的故事
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一只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黄雀……
2.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在这个例子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
讲述: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板书:蝉一螳螂一黄雀)
提问:螳螂为什么要捕蝉,黄雀为什么对螳螂虎视眈眈?那蝉吃什么呢?黄雀会不会被其他动物吃呢?
(完善板书:树汁一蝉一螳螂一黄雀)
3.谈话: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评析:利用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也进一步地了解了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并熟悉了用箭头表示的方法。同时安排学生列举生活中所了解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也是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


材料一:“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78—81页]材料二:“位置上下的认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 材料三:“Let’Slearn——Jobs”[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EP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5Whatdoesshedo?B部分]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人、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考查要点】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参考答案】
Let’s learn——Jobs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听、说、读、写职业词engineer、accountant、salesperson、policeman和cleaner。
(2)能够听、说、认、读How does he go to work ? He goes to work by bus.
并能在情境中运用。能运用句型What does your...do? My…isa/an…介绍人物的职业。
2.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运用自学讨论法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能利用网络学习、掌握和运用英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
讲授新知:
T:I love all my families.Let me tell you their jobs.Please come to “Newwords”.(打开课件中学单词界面,课件给学生提供单词的读音)。
S:(戴耳机在课件中自己点击,听、读)。
T:Pieasechoosethewayyouliketolearnthewords.你们可以借助课件中提供的与新词有相同发音的旧词或根据单词音标进行学习,也可以在提供的网站中学习。(如提供pen、giraffe和beer的发音,帮学生学习engineer的读音)
S:(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向同伴请教等方式学习,并完成任务表格)。
T:Whathaveyoulearned?
S:Newwordsreading,way storemembermeaning.
T:Whatelsehaveyoulearned?
Whichwordhaveyoulearned?
How doyourememberthewords?
Can you read the word?
What about theirmeanings?
S1:从teacher、worker等带有后缀er的单词知道cleaner的发音。
S2:从accountant中的count猜出是专门数数的人,应该是会计员。
S3:从salesperson中的sale得知与卖东西有关的人是售货员。
S4:把policeman分成police+ man来记忆。
引导学生小结学法,如后缀法、联想法、推测法等。


材料一:“三角形的分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3、84页] 材料二:“卖火柴的小女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7—71页] 材料三:“我的责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63—65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参考答案】
我的责任
教学目标:
1.初步形成责任意识,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员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3.懂得怎样做才是一个有责任的人。讲授新知:
师:同学们,前一课我们学习了“我是谁”。大家已经知道了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场所,他的角色是不同的,那么怎样才能当好自己的角色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我的责任”。
板书:第二课我的责任
师: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责任,这个道理谁都懂。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事情该谁做。
板书:
一、这些事情该谁做
(课件展示四幅图片:房间该谁收拾?书包该谁收拾?家务该谁来做?教室该谁打扫?)师:这些事情该谁做?
生:(踊跃发言)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收拾……
师:同学们表现很好,都很会做事情。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观察一天的生活中家里人为自己做了哪些事,并记录下来。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记录,在小组中与同学交流,并一起分析哪些事情是自己做的,哪些事情是自己不会做的。说一说,对于会做的事,自己是否做了。
生:我会做的事有:洗碗、洗菜、整理房间等。不会做的事有:买菜、看医生等。
师:同学们很勤劳,都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请同学们归纳、思考一下,在不同的场合,哪些事情是我们必须做的?哪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参与做的?请同学们上台写。
(小黑板出示:我该做什么?1.在家里:2.在学校班级里:3.在社会上:)(生在答题卡上认真地写)
(板书: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家中、学校、社区的事情应该积极参与)
师:看来,同学们很会做事情,都是能干的好孩子。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事的道理,就应该积极地去做。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办呢?(课件展示三幅图片)
(板书:我们的好主意)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生:我告诉妈妈,认真一点,多洗几次就干净了……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办法。请大家谈一谈有没有和图中同学类似的情况,同桌互相讨论,想一想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生:我洗自己的衣服,妈妈担心洗不干净。我就学着大人洗衣的方法,洗干净了再让妈妈检查……
(板书:先拿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再与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同学商量一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既做好了事情,又锻炼了自己。在家里、在学校里,我们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我们都来给自己找个合适的岗位,做个有责任心的人。
(板书:给自己找岗位)
(课件展示找到岗位的四幅图片)
师:还有其他岗位吗?下面我们在班里找一找自己的岗位。找到后,要制订你的计划,并宣布一下。
生:擦讲台、擦门窗等。
师:同学们都很热爱劳动,热心为同学服务,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回家与家长商量一下,给自己找一件具体的事情做一做(例如扫地、饭后收拾碗筷等)。
(板书:要适合自己,力所能及)
师(总结):希望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在不同的生活场所当好自己的角色,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材料一:“骨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0、21页] 材料二:“丑小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6—129页] 材料三:“圆的周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小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5.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传授新知:
6. (一)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1.由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引出它们的周长。“你会算吗?”(如果学生谈到角或线的形状,就顺势引导:正方形是由4条这样的线段围成的,圆是由一条圆滑的曲线围成的)
2.(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追问:你是怎么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师板书c=4a)那你们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4倍,1/4)(师: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圆的周长能算吗?如果知道了计算公式能不能算?看来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4.猜想: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二)测量验证
1.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长。
②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2.①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②观察数据,对比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3.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到底是3倍多多少呢?引导学生看书。
(三)介绍圆周率
1.师: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
2.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小结:早在1500年前,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外国人早了整整一千年,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的巨大贡献,今天,同学们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们当中将来也会有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根据需要,我们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的?两个数相除又可说成是两数的比,所以这个结果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这个比值是固定的,而我们现在得到的结果有差异主要是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有误差造成的。那圆周率的数值到底是多少呢?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强调π≈3.14)在说的时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写和算的时候要按准确值计算,用等号)(四)推导公式
1.到现在,你会计算圆的周长吗?怎样算?
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表示d直径,字母公式怎样写?(板书:c=7πd)只告诉你直径,你能求出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知道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周长是它半径的多少倍?


【人教版】2022年小学六年级下册期中数学测试模拟卷(一)题号一二三四五六得分(测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2分)1.明明向南走8米记作+8m,那么-9米表示( )。2.在0.3,-4,+80%,0, 这几个数中,正数有( ),负数有( ),( )既没有是正数也没有是负数。3.今年稻谷的产量是去年的120%,今年比去年增产( )成。4.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2.5 -6 5 -4.505.九折表示十分之( ),百分之( )。6.刘丽将压岁钱8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三年,年利率是2.75%。到期后,刘丽能连本带息取出( )元。7.把一根长5米的圆柱形木料截成2段,表面积比原木料增加了0.785平方米。这根圆柱形木料的体积是( )立方米。8.大小两个圆的半径比是4:5,它们的直径比是( ),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9.底面直径和高相等的圆柱,侧面沿高展开后得到一个( )。7cm4cm10.按营业额的3%缴纳营业税,就是把( )看作单位“1”,( )占( )的3%。11.一瓶装满的矿泉水(如图),小明喝了一些,把瓶盖拧紧后倒置放平,无水部分高7厘米,瓶子内直径是4厘米,小明喝了( )毫升的水。12.某厂生产一批零件,292个合格,8个没有合格,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3.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0,这幅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36厘米,那么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14.把一段圆柱形木料削成一个的圆锥,削去部分是圆锥体积的( )倍。15.0.4:1.6的比值是( )。如果前项加上0.8,要使比值没有变,后项应加上( )。16.0.08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4.25公顷=( )平方米5.002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4米=( )厘米二、我会辨。(每题2分,共10分)17.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都可以用公式V=sh来计算。( )18.甲数比乙数多25%,则甲数:乙数=5:4 。( )19.如果Y=1.5X,那么X和Y成正比例。( )20.把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按3: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72平方厘米。( )21.如果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那么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三、我会选。(每题2分,共10分)22.下列各种关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A.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行路程和时间。B.三角形的高没有变,它的底与面积。C.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D.运送一批货物,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23.下图中,( )是圆柱的高,( )是圆锥的高。 A B C D E F24.一个正方形饭厅,用边长0.5米的方砖铺地,需要144块;如果用边长0.6米的方砖铺地,需要( )块。A.84 B.50 C.100 D.12025.在边长为12分米的正方形中,画一个的圆,这个圆的面积占整个正方形面积的( )。A.21.5% B.78.5% C.80% D.75%26.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然后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A表面积和体积都没变 B表面积和体积都发生了变化C表面积变了,体积没变 D表面积没变,体积变了四、请你分别画出已知图形按3:1的比例放大,再按1:2的比例缩小后的图形。(每题3分,共6分) 五、 我会算。(27题。每题1分,28题每题3分,共16分)27.口算。 3.144= 15= 1-0.74= 160(1-85%)=28.解比例。 8.5:=5:2.2六、我会解决问题。(前4题,每题5分;第5题6分,共26分)29.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小红精心挑选了礼物来表达对妈感恩之心。小红买的礼物打八折,共便宜了18元。这个礼物原价多少元?30.一个内直径是7厘米的瓶子里,水的高度是8厘米,把瓶盖拧紧倒置放平,无水部分是圆柱形,高度为12厘米,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31.2016年初妈妈把50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2年,到期时她获得本金和利息共52100元,这种储蓄的年利率是多少?32.张阿姨去商场购物,如果买90元一件的衬衫,能买4件;如果买60元一件的T恤,能买几件?(列比例解答)33.一个圆锥形水池,它的内直径是6米,深6米,池上装有3个同样的进水管,每个管每小时可以注入水9.42立方米,三管齐开,几小时可以注满水?答案一、1.向北走9米 2.0.3 +80%, -4 ,0 3. 二 4. 如下图 0 2.5 -6 5 -4.5 5.九 九十 6. 866 7. 1.9625 8. 4:5 4:5 16:25 9.长方形 10.营业额 缴纳的营业税 营业额 11. 87.92 12. 97.33% 13. 1440 14. 2 15. 0.25 3.2 16. 80 42500 5 0.2 400 二、 三、22.D 23.BD 24.C 25.B 26.C 四、 五、27. 12.56 225 0.26 24 28. 6.4 16.2 3.74 六、29. 90元 30. 769.3毫升 31. 2.10% 32. 6件 33. 2小时第5页/总5页


教学设计题: 材料一:"有趣的食物联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0、31页] 材料二:"拥有好心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8-13页] 材料三:"解简易方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61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有趣的食物联系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会辨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课堂导入:
1.讲述:有这么一则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想不想听?播放多媒体课件:螳螂捕蝉的故事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一只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黄雀……
2.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在这个例子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讲述: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板书:蝉→螳螂→黄雀)提问:螳螂为什么要捕蝉,黄雀为什么对螳螂虎视眈眈?那蝉吃什么呢?黄雀会不会被其他动物吃掉呢?(完善板书:树汁→蝉→螳螂→黄雀)
3.谈话: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评析:利用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也进一步了解了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并熟悉了用箭头表示的方法。同时安排学生列举生活中所了解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也是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


教学设计题: 材料一:"有趣的食物联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0、31页] 材料二:"拥有好心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8-13页] 材料三:"解简易方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61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有趣的食物联系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会辨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课堂导入:
1.讲述:有这么一则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想不想听?播放多媒体课件:螳螂捕蝉的故事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一只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黄雀……
2.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在这个例子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讲述: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板书:蝉→螳螂→黄雀)提问:螳螂为什么要捕蝉,黄雀为什么对螳螂虎视眈眈?那蝉吃什么呢?黄雀会不会被其他动物吃掉呢?(完善板书:树汁→蝉→螳螂→黄雀)
3.谈话: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评析:利用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也进一步了解了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并熟悉了用箭头表示的方法。同时安排学生列举生活中所了解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也是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


教学设计题: 材料一:"有趣的食物联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0、31页] 材料二:"拥有好心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8-13页] 材料三:"解简易方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61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有趣的食物联系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会辨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课堂导入:
1.讲述:有这么一则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想不想听?播放多媒体课件:螳螂捕蝉的故事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一只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黄雀……
2.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在这个例子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讲述: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板书:蝉→螳螂→黄雀)提问:螳螂为什么要捕蝉,黄雀为什么对螳螂虎视眈眈?那蝉吃什么呢?黄雀会不会被其他动物吃掉呢?(完善板书:树汁→蝉→螳螂→黄雀)
3.谈话: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评析:利用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也进一步了解了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并熟悉了用箭头表示的方法。同时安排学生列举生活中所了解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也是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


教学设计题:请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用具】教具、学具设备、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口○口○口_13579_246810_
(让学生观察。说出每道题中的规律)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设置情境,感知循环排列
(1)动物园里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你瞧,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老师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第一步。逐一贴出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第二步,逐一贴出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第三步,逐一贴出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第四步,怎样贴呢?学生试贴:青蛙、小熊、兔子、猴子师:为什么这样贴呢?说出你的理由。
(2)观察整幅方阵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小动物们轮流做排头。
生2:图案的对角线处的图案一样。
(3)请四个学生上台前做类似方阵图中动物的排列,四位同学不停的停换位置。(体会其中循环排列的含义)
师:深入观察,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同学们像在不停地转圈,重复轮流做排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出其中的排列规律,我们还可以说这种排列方式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4)小东家搞装修,房子是怎样布置的呢?我们一起参观参观,有什么规律呢?(出示第115页两幅图)学生讨论讲解:墙面与地面都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三)自由设计,加深感知
(1)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现在来到小东的房间,小东拿出一些贴画。你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设计,展示交流)。
(2)根据下面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
◇◆口_◆◇_口口■◇◆__
(3)讨论:有何规律,与上面的相同吗?
☆★○●●☆★○○●☆★__
得出:其中的循环排列与上面的方向正好相反。
(4)试着画一画,你有什么发现。
口■△口▲△__口■△▲▲口_口__△▲
得出:图形的排列呈顺时针循环排列。
(5)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针面规律)
(四)课后总结


教学设计题:请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用具】教具、学具设备、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口○口○口_13579_246810_
(让学生观察。说出每道题中的规律)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设置情境,感知循环排列
(1)动物园里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你瞧,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老师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第一步。逐一贴出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第二步,逐一贴出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第三步,逐一贴出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第四步,怎样贴呢?学生试贴:青蛙、小熊、兔子、猴子师:为什么这样贴呢?说出你的理由。
(2)观察整幅方阵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小动物们轮流做排头。
生2:图案的对角线处的图案一样。
(3)请四个学生上台前做类似方阵图中动物的排列,四位同学不停的停换位置。(体会其中循环排列的含义)
师:深入观察,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同学们像在不停地转圈,重复轮流做排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出其中的排列规律,我们还可以说这种排列方式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4)小东家搞装修,房子是怎样布置的呢?我们一起参观参观,有什么规律呢?(出示第115页两幅图)学生讨论讲解:墙面与地面都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三)自由设计,加深感知
(1)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现在来到小东的房间,小东拿出一些贴画。你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设计,展示交流)。
(2)根据下面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
◇◆口_◆◇_口口■◇◆__
(3)讨论:有何规律,与上面的相同吗?
☆★○●●☆★○○●☆★__
得出:其中的循环排列与上面的方向正好相反。
(4)试着画一画,你有什么发现。
口■△口▲△__口■△▲▲口_口__△▲
得出:图形的排列呈顺时针循环排列。
(5)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针面规律)
(四)课后总结


相关考题:

考题 问答题教学设计题: 材料一:"有趣的食物联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0、31页] 材料二:"拥有好心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8-13页] 材料三:"解简易方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61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 有趣的食物联系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会辨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课堂导入: 1.讲述:有这么一则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想不想听?播放多媒体课件:螳螂捕蝉的故事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一只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黄雀…… 2.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在这个例子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讲述: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板书:蝉→螳螂→黄雀)提问:螳螂为什么要捕蝉,黄雀为什么对螳螂虎视眈眈?那蝉吃什么呢?黄雀会不会被其他动物吃掉呢?(完善板书:树汁→蝉→螳螂→黄雀) 3.谈话: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评析:利用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也进一步了解了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并熟悉了用箭头表示的方法。同时安排学生列举生活中所了解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也是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考题 问答题请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编写教学设计。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设备 图片若干 教学设计 (一)旧知回顾 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口○口○口_ 13579— 246810一 (让学生观察。说出每道题中的规律)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设置情境.感知循环排列 1.动物园里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你瞧.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老师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步。逐一贴出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 第二步.逐一贴出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 第三步,逐一贴出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 第四步,怎样贴呢?学生试贴:青蛙、小熊、兔子、猴子 师:为什么这样贴呢?说出你的理由。 2.观察整幅方阵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小动物们轮流做排头。 生2:图案的对角线处的图案一样。 3.请四个学生上台前做类似方阵图中动物的排列,四位同学不停的停换位置。(体会其中循环排列的含义) 师:深入观察,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同学们像在不停地转圈,重复轮流做排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出其中的排列规律,我们还可以说这种排列方式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4.小东家搞装修.房子是怎样布置的呢?我们一起参观参观.有什么规律呢?(出示第115页两幅图)学生讨论讲解:墙面与地面都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三)自由设计,加深感知 1.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现在来到小东的房间,小东拿出一些贴画。你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设计,展示交流)。 2.根据下面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 ◇◆口一◆◇一口口■◇◆—— 3.讨论:有何规律.与上面的相同吗? ☆★○●●☆★○○●☆★—— 得出:其中的循环排列与上面的方向正好相反。 4.试着画一画.你有什么发现。 口■△口▲△——口■ △▲▲口一口——△▲ 得出:图形的排列呈顺时针循环排列。 5.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针面规律) (四)课后总结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教学设计题:请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编写教学设计。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用具】教具、学具设备、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口○口○口_13579_246810_ (让学生观察。说出每道题中的规律)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设置情境,感知循环排列 (1)动物园里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你瞧,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老师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第一步。逐一贴出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第二步,逐一贴出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第三步,逐一贴出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第四步,怎样贴呢?学生试贴:青蛙、小熊、兔子、猴子师:为什么这样贴呢?说出你的理由。 (2)观察整幅方阵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小动物们轮流做排头。 生2:图案的对角线处的图案一样。 (3)请四个学生上台前做类似方阵图中动物的排列,四位同学不停的停换位置。(体会其中循环排列的含义) 师:深入观察,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同学们像在不停地转圈,重复轮流做排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出其中的排列规律,我们还可以说这种排列方式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4)小东家搞装修,房子是怎样布置的呢?我们一起参观参观,有什么规律呢?(出示第115页两幅图)学生讨论讲解:墙面与地面都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三)自由设计,加深感知 (1)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现在来到小东的房间,小东拿出一些贴画。你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设计,展示交流)。 (2)根据下面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 ◇◆口_◆◇_口口■◇◆__ (3)讨论:有何规律,与上面的相同吗? ☆★○●●☆★○○●☆★__ 得出:其中的循环排列与上面的方向正好相反。 (4)试着画一画,你有什么发现。 口■△口▲△__口■△▲▲口_口__△▲ 得出:图形的排列呈顺时针循环排列。 (5)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针面规律) (四)课后总结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教学设计题: 材料一:"有趣的食物联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0、31页] 材料二:"拥有好心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8-13页] 材料三:"解简易方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61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 有趣的食物联系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会辨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课堂导入: 1.讲述:有这么一则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想不想听?播放多媒体课件:螳螂捕蝉的故事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一只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黄雀…… 2.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在这个例子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讲述: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板书:蝉→螳螂→黄雀)提问:螳螂为什么要捕蝉,黄雀为什么对螳螂虎视眈眈?那蝉吃什么呢?黄雀会不会被其他动物吃掉呢?(完善板书:树汁→蝉→螳螂→黄雀) 3.谈话: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评析:利用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也进一步了解了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并熟悉了用箭头表示的方法。同时安排学生列举生活中所了解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也是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小摄影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材料二:“角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材料三:“我和动物交朋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 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与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通过从平面图形中发现角、指出角、画角,使学生经历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正方形纸、活动角、直尺、三角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角 板书“角”字,问:这是什么字?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上面有角? 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角的数学乐园游玩,在角的乐园里,我们不仅能玩得开心,还可以学到许多有关角的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在哪些地方有角。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出示课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到它们吗? 设计意图:将生活中的角抽象出具体的图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象。 3.出示练习 第1题,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作适时的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角的表象的正确认识。 4.教师拿出各种形状的纸,提问学生:在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最后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的纸问学生,这张纸有角吗?(没有) 设计意图:当学生对角形成正确的表象后,再次从平面图形中准确找角,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拓宽学生的视野,角不但能独立存在还可藏在图形中。 5.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圆形纸,试着折出一个角。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折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出角的表象。 (二)动手实践,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1.摸一摸你所折的角,你有什么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有一个尖儿,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 2.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字,同样角的各个部分也都有名字,出示角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教师结合幻灯片的演示强调:这个尖尖的部分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3.课件出示几个角,请同学分别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角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三)观察比较,知道角有大有小。 1.活动一:学生自己先用活动角摆一个角,然后根据教师的要求摆一个比自己手中的角更大或者更小的角。 2.活动二:师生互动,先由教师摆出一个角,然后学生再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大的角,到前面比一比。再让学生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小的角进行比较。 3.课件演示: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角,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谁大谁小? 4.课件出示练习题:下面的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实践,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角度埋下伏笔。 (四)动手尝试,掌握角的画法 1.活动一: (1)怎样画一个角呢?学生自由尝试画角。 (2)师:展示画对的角,请同学说说是怎么画的。 生:先画顶点,再画两条直直的边。 师:画角需要用到一些什么工具呢?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设计意图: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2.活动二:学生练习画角 (1)请你自己动手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角的画法和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2)出示课件,请你画一个比老师的角更大的角和一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简单渗透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出示课件:小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先要定顶点。再从顶点引两边。边长短,角不变。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记忆角的组成、角的域法以及角的大小。 2.出示课件:欣赏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3.猜猜看一张长方形的纸有4个角,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4.出示课件:找找图形中共有多少个角? 5.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汉语拼音(j q x)”(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材料二:“百分数的认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材料三:“1et’s ta1k about the past”(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 汉语拼音(j q x)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拼读j、q、x与i、u组成的音节。 2.知道j、q、x与#组成音节时,#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3.分清b、d、P、q四个声母。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u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分清b、d、p、q四个声母。 三、教学准备 图、卡片、四个半圆和竖、吸铁石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昨天我们又学习了三个新的声母,是哪三个? (回答后,板书三个声母,齐读) 2.谁会在四线格里写出这三个声母? (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点评谁写得好,好在哪里) (二)学习j、q、x与i、u组成的音节 1.与i相拼 (1)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字母小故事,小朋友比一比谁听得最认真、最仔细,好吗?(以课本剧的形式,请几个小朋友上台表演,教师一边解说一边指导他们进行表演)一天,j、q、x这三个小伙伴一起在森林里玩游戏(三个小朋友戴着头饰出场,并一起玩耍),i看见了(一个小朋友戴着i的头饰),说:“你们好,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三个小伙伴同意了,于是他们就一起玩。 你们看(j、q、x一起和i握着手),j和i、q和i、x和j都成了好朋友,谁能来拼拼? (2)同学们踊跃发言,读ji、qi、xi。 2.与#相拼 (1)老师接着故事往下说。他们正玩得高兴呢,u过来了(一个小朋友戴着u的头饰),说:“喂,我也要玩!”j、q、x这三个小伙伴看了看u,说:“我们不和没礼貌的孩子玩。”过了一会儿,#过来了(一个小朋友胸13有个u字,戴着一副墨镜),他摘掉墨镜,说:“你们好,我是#,我们一起玩游戏好吗?”j、q、x都笑着说:“好啊,我们一起玩吧。”j、q、x和#一起手拉着手,玩起了游戏。 (2)故事讲完了,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声母j、q、x能与#相拼,不能与u相拼。但是j、q、x与#相拼时,u要把两点去掉。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3)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记住j、q、x与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留出时间让学生踊跃发言) 下面老师带领你们朗读一个顺口溜。u见了j、q、x,摘下墨镜敬个礼。 #见了j、q、x,头上两点要省去。j、q、x,三兄弟,见了#,把点去。 (4)拼读j一#—ju;q—#—qu;x—#—xu。 (三)区分b、d、P、q四个声母 1.我们刚刚学的q是由什么组成的?(半圆和一竖) 2.(教师拿出半圆和一竖,摆在黑板上)我把半圆放在竖的左上方,它就成了q。想想看,再把它们的位置变一变,你还能摆成什么? (教师请学生上去摆,并说右上半圆PPP;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bbb。学生贴完了说给大家听,其余学生跟着读) 3.刚才小朋友摆、说、读得都不错,但老师给你一个字母,你能否很快认出它呢?下面老师来抽卡片,请小朋友看到字母就把儿歌背出来。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学会了j、q、x与i、#相拼的音节,知道了u见了j、q、x,头上两点要省去,还分清了b、d、P、q四个声母。 2.巩固练习。j—()→ju;q—#→();x—#→()。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凡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材料二:“秒的认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材料三:“How many?”(PEP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 凡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插叙的反衬作用,以及对比写法和含蓄结尾对突出中心的作用。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本及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上网收集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地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讨论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第3、8、10、11、12、15自然段)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让学生出示预习中收集到的图片、视频等) 2.出示课文朗读录音,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 (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第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九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第二课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做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体会到凡卡高兴的心情。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 (2)守夜和砍圣诞树。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7.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二)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 (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 3.讨论: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拓展阅读 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材料二:“测量”(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材料三:“家庭小账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盆、位”等12个生字,会写“分、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情感目标 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 二、教学重点 感悟诚实的美好品质,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三、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心情,明白国王选继承人的标准是诚实。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些小伙伴,不但知道了他们之间的故事,还明白了一些道理。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王国,超越时空回到古代(适时播放相关录像或有关画面),看那儿的人们吵吵嚷嚷在干什么?原来国王用一种独特的方法选继承人,是什么方法呢?为什么最后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成了继承人? 2.揭题 (1)好吧,咱们今天就来学习第29课。(板书课题,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盆”、“分”。(让学生认识“皿”字底,鼓励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的办法学)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复习学过的识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识字方法?运用以前所学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3.小组交流自学所得(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自学情况,教师进行指导)。结合本课实际,归纳和总结自主识字的常用方法。 4.想一想:国王用什么方法选继承人?为什么最后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成了继承人?(屏幕出示)并用“”画出读不懂的问题。 5.讨论以上问题,后质疑。(师可根据学生质疑情况采取互相释疑或对疑问进行梳理过渡)过渡:雄日为什么手里捧着的是空花盆呢?他是怎样培育花种的?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第2自然段 (1)自读思考。 (2)讨论:雄日是怎样培育花种的?(用动画展示种子发芽的过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或你怎么看雄日?) (3)有感情地朗读:你能把自己对雄日的感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吗?①自由放声朗读。②指名朗读。(评议:他读得怎么样?)过渡:当许许多多穿着漂亮衣服的孩子,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涌上街头的时候,雄日呢?(用动画出示相关画面)看到这些,国王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2.读第3自然段 (1)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2)讨论:看到这些,国王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如果你就是国王,看到这些,心里会怎么想,当时会是什么感受?(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读课文。 (4)再读课文,找最要好的伙伴合作:准备表演。(提示:雄日的话可以根据前文自己补充,最好能复述下来。) (5)表演课本剧(配适当的画面和音乐背景)。演后评议。 3.读最后一段 (1)指名朗读。 (2)说说:那些捧着美丽花朵的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 (3)进入情景地读国王说的最后一句话。(屏幕出示)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把你想对那些捧着美丽花朵的孩子说的话写下来,并读一读。 3.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后实践活动 以“游诚实国”为题,想一想雄日当了国王以后,他的国家会怎么样?自编童话,续讲故事。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小摄影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材料二:“角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材料三:“我和动物交朋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 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与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通过从平面图形中发现角、指出角、画角,使学生经历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正方形纸、活动角、直尺、三角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角 板书“角”字,问:这是什么字?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上面有角? 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角的数学乐园游玩,在角的乐园里,我们不仅能玩得开心,还可以学到许多有关角的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在哪些地方有角。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出示课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到它们吗? 设计意图:将生活中的角抽象出具体的图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象。 3.出示练习 第1题,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作适时的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角的表象的正确认识。 4.教师拿出各种形状的纸,提问学生:在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最后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的纸问学生,这张纸有角吗?(没有) 设计意图:当学生对角形成正确的表象后,再次从平面图形中准确找角,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拓宽学生的视野,角不但能独立存在还可藏在图形中。 5.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圆形纸,试着折出一个角。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折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出角的表象。 (二)动手实践,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1.摸一摸你所折的角,你有什么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有一个尖儿,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 2.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字,同样角的各个部分也都有名字,出示角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教师结合幻灯片的演示强调:这个尖尖的部分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3.课件出示几个角,请同学分别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角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三)观察比较,知道角有大有小。 1.活动一:学生自己先用活动角摆一个角,然后根据教师的要求摆一个比自己手中的角更大或者更小的角。 2.活动二:师生互动,先由教师摆出一个角,然后学生再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大的角,到前面比一比。再让学生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小的角进行比较。 3.课件演示: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角,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谁大谁小? 4.课件出示练习题:下面的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实践,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角度埋下伏笔。 (四)动手尝试,掌握角的画法 1.活动一: (1)怎样画一个角呢?学生自由尝试画角。 (2)师:展示画对的角,请同学说说是怎么画的。 生:先画顶点,再画两条直直的边。 师:画角需要用到一些什么工具呢?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设计意图: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2.活动二:学生练习画角 (1)请你自己动手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角的画法和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2)出示课件,请你画一个比老师的角更大的角和一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简单渗透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出示课件:小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先要定顶点。再从顶点引两边。边长短,角不变。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记忆角的组成、角的域法以及角的大小。 2.出示课件:欣赏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3.猜猜看一张长方形的纸有4个角,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4.出示课件:找找图形中共有多少个角? 5.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材料二:“测量”(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材料三:“家庭小账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盆、位”等12个生字,会写“分、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情感目标 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 二、教学重点 感悟诚实的美好品质,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三、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心情,明白国王选继承人的标准是诚实。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些小伙伴,不但知道了他们之间的故事,还明白了一些道理。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王国,超越时空回到古代(适时播放相关录像或有关画面),看那儿的人们吵吵嚷嚷在干什么?原来国王用一种独特的方法选继承人,是什么方法呢?为什么最后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成了继承人? 2.揭题 (1)好吧,咱们今天就来学习第29课。(板书课题,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盆”、“分”。(让学生认识“皿”字底,鼓励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的办法学)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复习学过的识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识字方法?运用以前所学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3.小组交流自学所得(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自学情况,教师进行指导)。结合本课实际,归纳和总结自主识字的常用方法。 4.想一想:国王用什么方法选继承人?为什么最后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成了继承人?(屏幕出示)并用“”画出读不懂的问题。 5.讨论以上问题,后质疑。(师可根据学生质疑情况采取互相释疑或对疑问进行梳理过渡)过渡:雄日为什么手里捧着的是空花盆呢?他是怎样培育花种的?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第2自然段 (1)自读思考。 (2)讨论:雄日是怎样培育花种的?(用动画展示种子发芽的过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或你怎么看雄日?) (3)有感情地朗读:你能把自己对雄日的感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吗?①自由放声朗读。②指名朗读。(评议:他读得怎么样?)过渡:当许许多多穿着漂亮衣服的孩子,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涌上街头的时候,雄日呢?(用动画出示相关画面)看到这些,国王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2.读第3自然段 (1)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2)讨论:看到这些,国王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如果你就是国王,看到这些,心里会怎么想,当时会是什么感受?(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读课文。 (4)再读课文,找最要好的伙伴合作:准备表演。(提示:雄日的话可以根据前文自己补充,最好能复述下来。) (5)表演课本剧(配适当的画面和音乐背景)。演后评议。 3.读最后一段 (1)指名朗读。 (2)说说:那些捧着美丽花朵的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 (3)进入情景地读国王说的最后一句话。(屏幕出示)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把你想对那些捧着美丽花朵的孩子说的话写下来,并读一读。 3.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后实践活动 以“游诚实国”为题,想一想雄日当了国王以后,他的国家会怎么样?自编童话,续讲故事。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