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试题及答案

按照田园城市和邻里单位的思想,采用了明确的功能分区,将各项城市用地及设施布置在围绕火车站所形成的半圆形地区内,这一规划为( )的规划。

A.巴罗

B.大伦敦

C.密尔顿新城

D.哈罗新城


正确答案:D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遵循一定原则,下面()不正确。

A: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与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同时进行,使各项建设在平面上统一和谐,竖向上相互协调
B:市用地竖向规划对起控制作用的坐标及高程可以根据情况改动
C: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合理选择规划地面形式与规划方法,应进行方案比较,优化方案
D: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有利于建筑布置及空间环境的规划和设计

答案:B
解析:
竖向规划首先要配合利用地形,而不应把改造地形、土地.平整看作是主要方式。在城市干路选线时,应尽.量配合自然地形,避免因追求道路网的形式而不顾起伏变化的地形。对一些影响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较大的控制点的标高要全面综合研究,必要时要放大比例尺,通过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比较。铁路与城市干路立交口的控制标高也要在总体规划阶段确定。铁路坡度及标高一般不易改变。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遵循一定原则,下面( )不正确。

A.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与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同时进行,使各项建设在平面上统一和谐,竖向上相互协调
B.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对起控制作用的坐标及高程可以根据情况改动
C.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合理选择规划地面形式与规划方法,应进行方案比较,优化方案
D.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有利于建筑布置及空间环境的规划和设计

答案:B
解析:
竖向规划首先要配合利用地形,而不应把改造地形、土地平整看作是主要方式。在城市干路选线时,应尽量配合自然地形,避免因追求道路网的形式而不顾起伏变化的地形。对一些影响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较大的控制点的标高要全面综合研究,必要时要放大比例尺,通过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比较。铁路与城市干路立交口的控制标高也要在总体规划阶段确定。铁路坡度及标高一般不易改变。


简述城市用地适用性的评价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涉及:
1)建设现状——用地内已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2)基础设施——用地内的基础设施条件。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的用途规定及调整的可能性。
4)生态环境——自然环境背景、自然基础及环境质量,正负面的影响。
5)文化遗产——地上、地下及待探明的保护规划与规定。
6)社会问题——产权、动迁、社会、民族、经济等。


简述城市用地的选择的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1)建设现状。指用地内已有的建筑物、构筑物状态,如现有村、镇、或其他地上、地下工程设施,对它们的迁移、拆除的可能性、动迁的数量、保留的必要与价值、可利用的潜力以及经济评估等问题。
(2)基础设施。用地内以及周边区域的水、电、气、热等供应网络以及道路桥梁等状况,即基础设施环境条件。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所在国土管理部门制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该用地的用途规定及调整的可能性。
(4)生态环境。用地所在的区域自然环境背景以及用地自身的自然基础和环境质量。
(5)文化遗存。用地范围内地上、地下已发掘或待探明的文化遗址、文物古迹及有关部门的保护规划与规定等状况。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试题及答案

2005年规划原理一、简答题(每题10分,一般不超过150字)1、简述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与城市空间布局组织关系。2、从体现城市土地经济价值角度简述城市用地分布特征。3、简述城市特色构成要素及保护对策。4、谈谈你对周礼考工记对中国都城的影响是“历代遵从,千古一致”的这一观点的看法。5、简述“新城市主义”的主要观点。6、简述芒福德区域思想。7、简述“大伦敦规划”的主题思想及对我国新城规划的借鉴作用。8、为什么要控制住宅区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9、为什么住宅建筑布局要考虑朝向和日照间距。二、论述题(每题20分,一般不超过200字)1、论述不同交通政策(如以地面公共交通为主,大容量轨道交通为主,或以私人小汽车为主)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的互动关系。2、城市规划为什么和如何对于城市建成环境进行开发控制的。3、为什么住宅区道路规划主张分级衔接和通而不畅。2004城规原理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1居住区各用地的界线划定的一般原则(周p197)2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有哪些生态考虑(周p19)3 城市主导产业的特点(赵p215)4 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三p201)5城镇体系和区域中对城市建设条件的评价的内容6区域增长极核理论及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借鉴7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理?考工记(注p23)8简述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特征(注p14)9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关系(三p201)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1. 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分析现在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负面影响2. 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控制的关系(三p237)3. 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结构及其特征(注p46)2003城规原理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1. 简述居住区生活环境质量与居住区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周p207)2. 工业用地布局主要原则(三p107)3. 图示城市形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注p79)4. 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注p35)5. 区域增长极核产生条件(注p6)6. 以图示方式城市土地极差地租理论分析城市土地同心圆模式(赵p280)7. 隋唐长安规划要点(注p22)8. 城与廓的概念(三p14)9.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层次及主要内容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1. 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目标是什么,可通过那些规划设计途径来提高它的品质(三p491)2.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内容、方式、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善3. 论述城市开发控制的各种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三p579)2002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1.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此题2001年也考过)2.划定历史保护街区的条件 (注p189)3.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4.都市区规划的基本概念5.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体制6.土地使用开发强度的考虑因素7.土地适用性评定的考虑因素(注p64)8.我国总体规划编制过程存在的问题9.城市设计与开发控制的关系。(三p577)后5道题中有两题15分,余每题10分城规原理2001年试题简答:1,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2、城市土地区位对于土地用途的影响。3、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4、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征。(注p24)5、城市历史保护与旧城更新改造的关系。(三p561)6、中心地理论中市场原则支配下的中心地网络特征。(注p569)论述; 、1. 你对城市设计概念的理解,谈谈在规划控制中如何运用城市设计的概念2.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小城镇发展的意义城规原理2000年试题一、专业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24分)1、城市化(三p9) 2、规划区 3、历史文化名城(注p180) 4、历史街区(注p180) 5、风玫瑰(三p73) 6、管线综合(三p350) 7、可达性(三p517) 8、需求管理二、简述(第一题7分,其余各题5分,共22分)1绿地率和公共绿地比例这两个规划指标在居住区规划中各自的作用(周注p159、208)2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的内容和目的(注p64)3 区位理论及其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应用4 明清北京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注p23)三、 论述(每题18分)1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对于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概念及其对城市规划的指导意义(注p37、39)3. 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内容、作用,你对城镇体系规划的现状的发展趋势的见解(注p971999城市规划原理试题一、专业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0分)1、住宅区(周p1) 2、社区(周p2) 3、城市结构(三p196) 4、城市形态(注p751) 5、区位 6、区划(zoning) (三p574) 7、区域规划(注p49) 8、土地开发(三p567) 9、城市开发(赵p289) 10、“一书两证” (三p580)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70分)1、城市土地使用分类及兼容控制的意义。(三p84)2、城市设计的作用。(三p525)3、列举并简析影响居住区环境质量的要素。(周p207)4、科析城市建设中市场导向的对立和统一。5、我国分几批公布了多少个历史文化名城?(三p531)6、我国宋与唐代相比较,在城市建设发展上有哪些重要的变化?简析其原因。(注p22)7、法国巴黎拿破仑第三和欧斯曼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注p26)


简述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1)结合城市用地选择,分析研究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
(2)综合解决城市规划用地的各项控制标高问题;
(3)使城市道路的纵坡度既能配合地形,又能满足交通上的要求;
(4)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地面排水;
(5)合理、经济地组织城市用地的土方工程,考虑到填方、挖方的平衡;
(6)适当考虑配合地形,注意城市环境的立体空间的美观要求。


简述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1.建设现状
2.基础设施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生态环境
5.文化遗存
6.社会问题


简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特征。


正确答案: 表明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受到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除了受儒家社会等级和社会秩序而产生的严谨、中心轴线对称规划布局外,在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还大量可见“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大量的城市规划布局中,充分考虑了当地地质、地理、地貌的特点,自由的外在形式下面是富于哲理的内在联系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在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这些理念在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古代,城市的等级严格按统治者的政治地位确定,不同政治地位的城市有不同的规模,不能超越。


简述城市用地的特点。


正确答案: 城市用地的特点:
①城市土地的基本自然属性是承载城市物质要素和社会经济活动;
②位置的极端重要性;
③开发经营的集约性;
④城市用地使用功能的固定性;
⑤城市用地功能的整体性;
⑥城市用地经济收益的不均衡性。


简述人口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


正确答案: 人口有三个维度的要素与城市规划关系特别密切: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1)人口规模是决定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最基本标杆,是估算未来居住、零售、办公空间需求、工业生产空间需求以及城镇设施空间需求,甚至一些类型的开放空间(如公园)需求的基础。
(2)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人口结构可以按照年龄、性别、家庭类型(如单身、有子女)、种族/文化、社会经济水平以及健康状况等进行分组。人口结构的变化源自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迁移、成活率和出生率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因此,需要对这些变化的成分进行模拟,使土地使用规划可以反映城乡人口中诸多不同群体的需求。
(3)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是第三个重要维度。人口分布是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工作地点、商业以及其他设施可达性的必要依据。空间分析是运用土地使用模型对人口统计和经济模型所预测的人口和就业增长在空间上的分布进行研究。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把未来人口的水平与结构作为输入项,通过规划在空间上进行分配,而不是进行空间分布的推测人口有三个维度的要素与城市规划关系特别密切: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1)人口规模是决定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最基本标杆,是估算未来居住、零售、办公空间需求、工业生产空间需求以及城镇设施空间需求,甚至一些类型的开放空间(如公园)需求的基础。
(2)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人口结构可以按照年龄、性别、家庭类型(如单身、有子女)、种族/文化、社会经济水平以及健康状况等进行分组。人口结构的变化源自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迁移、成活率和出生率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因此,需要对这些变化的成分进行模拟,使土地使用规划可以反映城乡人口中诸多不同群体的需求。
(3)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是第三个重要维度。人口分布是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工作地点、商业以及其他设施可达性的必要依据。空间分析是运用土地使用模型对人口统计和经济模型所预测的人口和就业增长在空间上的分布进行研究。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把未来人口的水平与结构作为输入项,通过规划在空间上进行分配,而不是进行空间分布的推测。


相关考题:

考题 问答题简述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正确答案: (1)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密切: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只是在地域范围的大小和规划内容的重点与深度不同。 (2)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与区域市“点”与“面”的关系,一个城市总是和它对应的一定区域范围相联系。不同的是,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必然有其相应地域中心。从普遍意义上说,区域的经济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会促进地区的发展。 (3)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协同进行: 区域规划把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地点,制定出产业布局规划方案;分析和预测区域内城镇人口增长趋势,规划城镇人口分布,并根据区内各城镇的不同条件,大致确定各城镇的性质、规模、用地发展方向和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联系。城市规划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区域规划的规定和预测等工作。如对新建项目的选址和扩建项目的用地安排,就有待城市规划进一步落实;城市规划中的交通、动力、供排水等基础设施骨干工程的布局应与区域规划的布局骨架相互衔接协调;有时在城市规划具体落实过程中也可能需要对区域规划做某些必要的调整和补充。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简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特征。正确答案: 表明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受到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除了受儒家社会等级和社会秩序而产生的严谨、中心轴线对称规划布局外,在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还大量可见“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大量的城市规划布局中,充分考虑了当地地质、地理、地貌的特点,自由的外在形式下面是富于哲理的内在联系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在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这些理念在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古代,城市的等级严格按统治者的政治地位确定,不同政治地位的城市有不同的规模,不能超越。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简述城市用地适用性的评价影响因素。正确答案: 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涉及: 1)建设现状——用地内已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2)基础设施——用地内的基础设施条件。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的用途规定及调整的可能性。 4)生态环境——自然环境背景、自然基础及环境质量,正负面的影响。 5)文化遗产——地上、地下及待探明的保护规划与规定。 6)社会问题——产权、动迁、社会、民族、经济等。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简述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正确答案: (1)结合城市用地选择,分析研究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 (2)综合解决城市规划用地的各项控制标高问题; (3)使城市道路的纵坡度既能配合地形,又能满足交通上的要求; (4)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地面排水; (5)合理、经济地组织城市用地的土方工程,考虑到填方、挖方的平衡; (6)适当考虑配合地形,注意城市环境的立体空间的美观要求。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简述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环境、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正确答案: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规范环境保护行动的筹划,是实现环境目标的手段,属于城市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城市生态规划-讲生态学思想和原理渗透于城市规划各个方面,使城市规划生态化,同时关注城市的社会生态、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三者层次不同--城市生态规划层次最高,城市规划居中,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最低。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简述城市用地的构成。正确答案: 是基于城市用地的自然与经济区位,以及由城市职能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合与布局结构,而呈现不同的构成形态。按照行政隶属层次,宏观上分为市区、地区、郊区等。按功能用途的组合,分为工业区,居住区等。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简述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正确答案: (1)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密切: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只是在地域范围的大小和规划内容的重点与深度不同。 (2)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与区域市“点”与“面”的关系,一个城市总是和它对应的一定区域范围相联系。不同的是,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必然有其相应地域中心。从普遍意义上说,区域的经济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会促进地区的发展。 (3)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协同进行: 区域规划把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地点,制定出产业布局规划方案;分析和预测区域内城镇人口增长趋势,规划城镇人口分布,并根据区内各城镇的不同条件,大致确定各城镇的性质、规模、用地发展方向和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联系。城市规划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区域规划的规定和预测等工作。如对新建项目的选址和扩建项目的用地安排,就有待城市规划进一步落实;城市规划中的交通、动力、供排水等基础设施骨干工程的布局应与区域规划的布局骨架相互衔接协调;有时在城市规划具体落实过程中也可能需要对区域规划做某些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考题 问答题简述人口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正确答案: 人口有三个维度的要素与城市规划关系特别密切: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1)人口规模是决定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最基本标杆,是估算未来居住、零售、办公空间需求、工业生产空间需求以及城镇设施空间需求,甚至一些类型的开放空间(如公园)需求的基础。 (2)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人口结构可以按照年龄、性别、家庭类型(如单身、有子女)、种族/文化、社会经济水平以及健康状况等进行分组。人口结构的变化源自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迁移、成活率和出生率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因此,需要对这些变化的成分进行模拟,使土地使用规划可以反映城乡人口中诸多不同群体的需求。 (3)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是第三个重要维度。人口分布是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工作地点、商业以及其他设施可达性的必要依据。空间分析是运用土地使用模型对人口统计和经济模型所预测的人口和就业增长在空间上的分布进行研究。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把未来人口的水平与结构作为输入项,通过规划在空间上进行分配,而不是进行空间分布的推测人口有三个维度的要素与城市规划关系特别密切: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1)人口规模是决定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最基本标杆,是估算未来居住、零售、办公空间需求、工业生产空间需求以及城镇设施空间需求,甚至一些类型的开放空间(如公园)需求的基础。 (2)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人口结构可以按照年龄、性别、家庭类型(如单身、有子女)、种族/文化、社会经济水平以及健康状况等进行分组。人口结构的变化源自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迁移、成活率和出生率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因此,需要对这些变化的成分进行模拟,使土地使用规划可以反映城乡人口中诸多不同群体的需求。 (3)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是第三个重要维度。人口分布是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工作地点、商业以及其他设施可达性的必要依据。空间分析是运用土地使用模型对人口统计和经济模型所预测的人口和就业增长在空间上的分布进行研究。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把未来人口的水平与结构作为输入项,通过规划在空间上进行分配,而不是进行空间分布的推测。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简述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基本内容。正确答案: 1.结合城市用地选择,分析研究自然地形,尽量少占或不占农田 2.综合解决城市规划用地的各项控制标高问题 3.使城市道路纵坡技能配合地形又能满足交通上的需求 4.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地面排水 5.合理地、经济地组织好城市用地的土方工程,考虑到填方、挖方平衡 6.适当考虑配合地形,注意城市环境的立体空间美观要求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简述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环境、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正确答案: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规范环境保护行动的筹划,是实现环境目标的手段,属于城市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城市生态规划-讲生态学思想和原理渗透于城市规划各个方面,使城市规划生态化,同时关注城市的社会生态、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三者层次不同--城市生态规划层次最高,城市规划居中,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最低。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