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9岁。上颌81⊥2缺失,患者欲修复其缺失前牙,关于分类。正确的是()A、为Kennedy第一类第一亚类牙列缺损B、为Kennedy第二类第一亚类牙列缺损C、为Kennedy第三类第一亚类牙列缺损D、为Kennedy第四类牙列缺损E、为Kennedy第三类第二亚类牙列缺损

患者,男,49岁。上颌81⊥2缺失,患者欲修复其缺失前牙,关于分类。正确的是()

  • A、为Kennedy第一类第一亚类牙列缺损
  • B、为Kennedy第二类第一亚类牙列缺损
  • C、为Kennedy第三类第一亚类牙列缺损
  • D、为Kennedy第四类牙列缺损
  • E、为Kennedy第三类第二亚类牙列缺损

相关考题:

患者缺失一颗前牙,其它牙有散在间隙,最佳的处理方法是A、修复缺失牙后用正畸治疗关闭间隙B、修复缺失牙后用光敏树脂贴面修复间隙C、用光敏树脂贴面修复间隙同时修复缺失牙D、先正畸关闭间隙后再修复缺失牙E、用烤瓷冠修复间隙同时修复缺失牙

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设计单端固定桥 ( )A、尖牙缺失B、修复前牙小间隙C、上颌侧切牙缺失D、第一、二磨牙缺失E、第二、三磨牙缺失

哪种情况下不能设计单端固定桥()A.尖牙缺失B.第二、三磨牙缺失C.修复前牙小间隙D.上颌侧切牙缺失E.第一、二磨牙缺失

牙列缺损患者在下述哪种情况下最适宜作固定义齿修复A、前牙缺失,余留牙比较正常B、后牙连续缺失3~4个牙C、个别前牙缺失的特殊职业(如演员、教师等)患者D、切牙缺失,牙弓前段为尖形E、个别后牙缺失,邻牙向缺隙倾斜

患者缺失一颗前牙,其他牙有散在间隙,最佳的处理方法是A.修复缺失牙后用正畸治疗关闭间隙B.修复缺失牙后用光敏树脂贴面修复间隙C.用光敏树脂贴面修复间隙同时修复缺失牙D.先正畸关闭间隙后再修复缺失牙E.用烤瓷冠修复间隙同时修复缺失牙

患者,男,61岁。上颌缺失,其余牙基本正常。欲行活动义齿修复。侧腭杆与相邻牙龈的距离为A.5mmB.1mmC.4mmD.2mmE.3mm

患者,男,49岁。上颌缺失,患者欲修复其缺失前牙,关于分类。正确的是A.为Kennedy第一类第一亚类牙列缺损B.为Kennedy第二类第一亚类牙列缺损C.为Kennedy第三类第一亚类牙列缺损D.为Kennedy第四类牙列缺损E.为Kennedy第三类第二亚类牙列缺损

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设计单端固定桥 ( )A.第一、二磨牙缺失B.尖牙缺失C.上颌侧切牙缺失D.第二、三磨牙缺失E.修复前牙小间隙

可设计双端固定桥修复的是A.上颌缺失B.上颌缺失C.上颌游离缺失D.上颌缺失E.上颌缺失

试述前牙缺失伴有深覆牙合患者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原则。

男,28岁。因外伤致上颌2|缺失,上颌2|的缺牙间隙小,患者的()力较小,上颌3|的冠根长大,行固定义齿修复,其修复体属于()A、双端固定桥B、粘接固定桥C、单端固定桥D、复合固定桥E、特殊固定桥

患者男性,61岁,上颌缺失,其余牙基本正常。欲行活动义齿修复。侧腭杆与相邻牙龈的距离()A、1~2mmB、1~3mmC、4~6mmD、2~3mmE、3~5mm

患者,男,上颌缺失,前牙深覆,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时,前牙正确的排牙方法是()A、加大覆B、加大覆盖C、适当磨改唇面D、适当磨短切牙切端E、唇面与邻牙协调,适当磨改舌面和切缘舌侧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选择人工前牙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A、患者前牙缺失间隙B、患者余留牙形态C、患者余留牙大小D、患者面型E、患者年龄

患者缺失踪一颗前牙,其他牙有散在间隙,最好的措置体例是()A、仅修复缺失踪牙B、修复缺失踪牙并用光敏修复间隙C、作烤瓷冠D、铲除有间隙的牙E、先正畸封锁间隙后再修复

单选题患者,男,57岁,21|12缺失,4|4做基牙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由于其上颌前突,前牙区倒凹较大,为了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义齿就位道的方向应为()。A由前往后B由后往前C由左向右D由右向左E平行戴入

单选题患者男性,57岁,糖尿病史,上颌牙列缺失,缺失。上颌全口义齿修复2年,下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3年余。因上颌义齿戴用不适就诊,要求重新制作。检查见上前牙区松软牙槽嵴,义齿固位、稳定差,下颌余留牙舌侧见牙结石,松动Ⅲ度,下颌义齿固位稳定尚可。上颌松软牙槽嵴形成的原因是()A上前牙缺失后牙槽嵴自然吸收形成B上颌义齿长期刺激所致C下前牙较大的力造成上前牙区牙槽嵴压迫性吸收D牙槽嵴吸收与软组织萎缩速度不一致造成E患者遗传因素造成

单选题患者,男,上颌缺失,前牙深覆,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时,前牙正确的排牙方法是()A加大覆B加大覆盖C适当磨改唇面D适当磨短切牙切端E唇面与邻牙协调,适当磨改舌面和切缘舌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