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电试验电压和爬电距离都参照额定电压值确定。

介电试验电压和爬电距离都参照额定电压值确定。


相关考题:

柜内两带电导体之间、带电导体与裸露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最小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说法错误的是( )。(A)额定工作电压60V&ltUi≤300V、额定电流≤63A,爬电距离为5.0mm (B)额定工作电压60V&ltUi≤300V、额定电流≤63A,电气距离为5.0mm (C)额定工作电压300V&ltUi≤600V、额定电流≤63A,爬电距离为8.0mm (D)额定工作电压300V&ltUi≤600V、额定电流≤63A,电气距离为8.0mm

工频电压下,绝缘配合的原则是()。A.工頻运行电压下电瓷外绝缘的爬电距离应符合相应环境污秽等级的爬电比距要求;B.电气设备应能承受一定幅值和时间的工頻过电压;C.能承受一定幅值和时间的故障冲击波;D.电气设备应能承受一定幅值和时间的谐振过电压。

断路器的爬电比距是指断路器外绝缘的爬电距离对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之比。爬电距离是在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沿固体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A对B错

叙述电气产品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概念,并根据自己生产公司产品的电压等级说出一种产品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具体要求值。

电气设备的爬电距离与其额定绝缘电压或工作电压、()和绝缘材料组别有关。A、爬电比距B、漏电起痕C、污染等级D、对地距离

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对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之比称()A、外绝缘比距B、工作电压比距C、爬电比距D、内绝缘比距

电气设备的()与电器的额定绝缘电压或工作电压、污染等级和绝缘测量组别有关。A、爬电距离B、对地距离C、漏电起痕D、电气间隔

电瓷外绝缘爬电比距定义?()A、爬电比距=绝缘子爬距/额定线电压B、爬电比距=绝缘子爬距/额定相电压C、爬电比距=绝缘子爬距/最高线电压D、爬电比距=绝缘子爬距/最高相电压

爬电比距指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设备额定工作电压之比。

断路器的额定绝缘电压(U1)是制造厂规定的电压值,此值与介电试验电压以及爬电距离有关。除非另有规定,额定绝缘电压是断路器的最大额定电压值,在任何情况下,最大额定电压不应超过额定绝缘电压。

电缆结构设计和电性能检测用的基准电压是()。A、额定电压B、基准电压C、试验电压D、设计电压

爬电距离不随工作电压、绝缘件的变化而变化。

同一电压等级,爬电距离一般大于等于电气间隙。

介电性能包括()。A、工频耐受电压B、额定冲击耐受电压C、工频耐受电压,额定冲击耐受电压

电器设备的爬电距离与污染等级、绝缘电压和材料组别无关。

装置额定绝缘电压660V,材料类别为Ⅲa,污染等级为3级,最小爬电距离应为12.5mm。

额定电压越高,爬电距离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泄漏比距是指绝缘子的爬电距离对()有效值之比。A、最高工作电压B、操作过电压C、雷电过电压D、运行电压

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爬电比距计算时,其计算电压取()A、系统最高工作电压值B、额定电压值C、运行相电压值

绝缘子串的爬电距离和结构长度的确定应考虑在()等各种条件下均能安全可靠运行。A、工频电压B、大气过电压C、操作过电压D、谐振过电压

绝缘子串的爬电距离和结构长度的确定应考虑在()、大气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等各种条件下均能安全可靠运行。

电压范围Ⅰ变电所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需要考虑的是:()A、电气设备电瓷外绝缘的爬电距离应符合相应环境污秽等级的爬电比距要求B、承受一定幅值和时间的工频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C、与空载过电压的绝缘配合D、与雷电过电压的绝缘配合

断路器的爬电比距是指断路器外绝缘的爬电距离对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之比。爬电距离是在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沿固体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依据《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绝缘子的爬电距离与其两端承担的最高运行电压之比称为()。A、爬电比距B、统一爬电比距C、最小爬电比距D、最大爬电比距

判断题爬电比距指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设备额定工作电压之比。A对B错

判断题断路器的额定绝缘电压(U1)是制造厂规定的电压值,此值与介电试验电压以及爬电距离有关。除非另有规定,额定绝缘电压是断路器的最大额定电压值,在任何情况下,最大额定电压不应超过额定绝缘电压。A对B错

问答题叙述电气产品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概念,并根据自己生产公司产品的电压等级说出一种产品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具体要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