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施灸时,皮肤与艾炷之间放不放中介物,又分为()、()。

根据施灸时,皮肤与艾炷之间放不放中介物,又分为()、()。


相关考题:

有关瘢痕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选用大小适宜的艾炷B、施灸前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大蒜汁C、每壮艾炷不必燃尽,燃剩1/4时应易炷再灸D、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E、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

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称为( )A、温和灸B、雀啄灸C、直接灸D、隔物灸E、温针灸

郑某宿患哮喘,经多种方法治疗无效。有人推荐其接受艾灸方法治疗。据古今医家经验,最适合郑某的艾灸方法是:A、温针灸B、温灸器灸C、间接灸D、艾条灸E、直接灸直接将小艾炷放在郑某的腧穴上施灸,且将皮肤烧伤化脓,此种灸法的名称是:A、雀啄灸B、雷火针灸C、太乙针灸D、瘢痕灸E、天灸直接将小艾炷放在郑某的腧穴上施灸形成的灸疮,何时能结痂痊愈:A、1~2周B、2~3周C、3~4周D、4~5周E、5~6周如为郑某治疗用小艾炷,则小艾炷其大小一般如:A、绿豆大小B、黄豆大小C、蚕豆大小D、麦粒大小E、红枣大小

施行无瘢痕灸换炷再灸,最佳时间为( )A、当艾炷烧到1/2时B、当艾炷烧到2/3时C、当艾炷烧到3/4时D、当艾炷烧到2/5时E、当艾炷烧到1/3时

下列有关瘢痕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选用大小适宜的艾炷B.施灸前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大蒜汁C.每壮艾炷不必燃尽,燃剩1/4时应易炷再灸D.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E.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

直接灸法又可分为(  )A.艾条灸、白芥子灸B.艾炷灸、艾条灸C.化脓灸、非化脓灸D.化脓灸、瘢痕灸

下列关于瘢痕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选用较小的艾炷 B.施灸前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大蒜汁C.每个艾炷不必燃尽,燃剩1/4时即更换新炷再灸D.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

有关瘢痕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选用大小适宜的艾炷B.施灸前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大蒜汁C.每壮艾炷不必燃尽,燃剩1/4时应易炷再灸D.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E.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

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称为( )A.温和灸B.雀啄灸C.直接灸D.隔物灸E.温针灸

直接灸法分为A、艾炷灸、艾条灸B、艾条灸、白芥子灸C、化脓灸、非化脓灸D、化脓灸、疤痕灸E、非化脓灸,无疤痕灸

施灸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A、先灸阳经,后灸阴经B、先灸上部,后灸下部C、施灸的壮数,应先灸少而后灸多D、先灸艾炷小者,后灸艾炷大者E、以上都是

在艾炷和穴位皮肤之间放置药物的灸法称为()A、温和灸 B、间接灸 C、直接灸 D、温针灸

临床上施灸的先后顺序是().A、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阴部,再灸阳部;壮数先多后少;艾炷先大后小B、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阳部,再灸阴部;壮数先多后少;艾炷先大后小C、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阳部,再灸阴部;壮数先少后多;艾炷先小后大D、先灸下部,再灸上部;先灸阴部,再灸阳部;壮数先多后少;艾炷先大后小E、先灸下部,再灸上部;先灸阴部,再灸阳部;壮数先少后多;艾炷先小后大

艾灸可分为艾炷灸、艾卷灸、____、____。

在艾灸中,“壮”是指()。A、施灸的时间长短B、施灸的艾炷大小C、施灸的艾炷的数目D、施灸的先后顺序E、施灸的面积大小

将大小适宜的艾炷,放在皮肤腧穴上施灸的是()A、温和灸B、温针灸C、雀啄灸D、直接灸E、间接灸

先在施灸腧穴上放置药物,再于其上放艾炷施灸的是()A、温和灸B、温针灸C、雀啄灸D、直接灸E、间接灸

单选题先在施灸腧穴上放置药物,再于其上放艾炷施灸的是()A温和灸B温针灸C雀啄灸D直接灸E间接灸

填空题艾炷直接灸可以分为()和非化脓灸。

多选题施灸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A先灸阳经,后灸阴经B先灸上部,后灸下部C施灸的壮数,应先灸少而后灸多D先灸艾炷小者,后灸艾炷大者E以上都是

判断题施灸壮数的大小、数量可根据病性、病势、体质、年龄及治疗部位而定。在肌肉浅薄处宜小壮少灸,在肌肉深厚处宜大壮多灸;久病体虚者宜小艾炷,新病体壮者宜大艾炷。A对B错

填空题艾灸可分为艾炷灸、艾卷灸、()()。

单选题将大小适宜的艾炷,放在皮肤腧穴上施灸的是()A温和灸B温针灸C雀啄灸D直接灸E间接灸

单选题在艾灸中,"壮"是指()A施灸的时间长短B施灸的艾炷大小C施灸的艾炷的数目D施灸的先后顺序E施灸的面积大小

填空题根据施灸时,皮肤与艾炷之间放不放中介物,又分为()、()。

单选题施行无瘢痕灸换炷再灸,最佳时间为()A当艾炷烧到1/2时B当艾炷烧到2/3时C当艾炷烧到3/4时D当艾炷烧到2/5时E当艾炷烧到1/3时

单选题在艾炷和穴位皮肤之间放置药物的灸法称为(  )。A直接灸B间接灸C温和灸D温针灸E回旋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