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5岁。左大腿根部包块1年,肿大疼痛4小时。患者于1年前洗澡时无意中发现左大腿根部有一半球形软性包块,无红肿疼痛,在长时间站立或咳嗽时包块可增大,平卧后可缓慢变小。未行任何治疗。4小时前,肿块突然增大,变硬,疼痛。感下腹阵发性疼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量约500ml。查体:T37.1℃,P72次/分,R20次/分,BP130/90mmHg。体态略胖。心肺未见异常。腹部稍隆起,下腹可见肠型,腹肌紧张,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亢进。右大腿根部可见3cm×4cm大小之半球形肿块,压痛明显,活动度差,平卧位不能消失。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10g/L,白细胞12×109/L,红细胞4.0×1012/L。腹部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肠间可见多个液气平面。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如有两个以上诊断,应分别写出各自诊断依据,未分别写出扣分)、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患者,女性,45岁。左大腿根部包块1年,肿大疼痛4小时。患者于1年前洗澡时无意中发现左大腿根部有一半球形软性包块,无红肿疼痛,在长时间站立或咳嗽时包块可增大,平卧后可缓慢变小。未行任何治疗。4小时前,肿块突然增大,变硬,疼痛。感下腹阵发性疼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量约500ml。查体:T37.1℃,P72次/分,R20次/分,BP130/90mmHg。体态略胖。心肺未见异常。腹部稍隆起,下腹可见肠型,腹肌紧张,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亢进。右大腿根部可见3cm×4cm大小之半球形肿块,压痛明显,活动度差,平卧位不能消失。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10g/L,白细胞12×109/L,红细胞4.0×1012/L。腹部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肠间可见多个液气平面。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如有两个以上诊断,应分别写出各自诊断依据,未分别写出扣分)、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相关考题:

患者男性,56岁。主诉: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病史:患者于20余年前出现右下腹包块,呈可复性,行走时包块出现,有下坠感,有时包块在久站后可坠入右侧阴囊,平卧后可消失,无其他不适感。院外未曾系统治疗。查体:T 36.5℃,P 75次/分,R 21次/分,BP 115/76mmHg,右腹股沟区可见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呈梨形,远端达右耻骨结节处。平卧时,右腹股沟仍较饱满,有包块感,外环口扩大并有冲击感,肿块消失后压住内环口改站立位肿块不再出现。肿块坠入阴囊行透光实验(-)。

女性,66岁。右大腿卵圆窝反复出现圆形肿块10余年,此次因便秘突出包块增大,用力还纳后右下腹持续疼痛,伴呕吐而求医。查体: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叩诊肝浊音界缩小,肠鸣音减弱。对此患者处置中,不适当的是() A . 禁饮禁食B . 使用抗生素C . 半卧位D . 胃肠减压E . 严密观察血压,如有下降再行手术治疗

男性,2岁,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1年。患者1年前哭闹时发现右腹股沟处隆起包块,平卧后包块消失。1年来,包块逐渐增大,每于哭闹或咳嗽时出现,未予治疗。发病以来饮食、大小便及睡眠均正常,体重未下降,无遗传病家族史。查体:T36.2℃,P88次/分,R20次/分,BP90/60mmHg。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右腹股沟区可见约4cm×3cm:梨形"包块,平卧后按压包块,包块可消失。按住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让患儿站立并咳嗽,包块不再复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20g/L,WBC6.5×10/L,N0.60,Plt105×10/L。粪常规(-),尿常规(-)。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如有两个以上诊断,应分别写出各自诊断依据,未分别写出扣分)、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主诉:男性,56岁,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病史:患者于20余年前出现右下腹包块,呈可复性,行走时包块出现,有下坠感,有时包块在久站后可坠入右侧阴囊,平卧后可消失,无其他不适感。院外未曾系统治疗。查体:T36.5℃,P75次/分,R21次/分,BP115/76mmHg,右腹股沟区可见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呈梨形,远端达右耻骨结节处。平卧时,右腹股沟仍较饱满,有包块感,外环口扩大并有冲击感,肿块消失后压住内环口改站立位肿块不再出现。肿块坠入阴囊行透光实验(-)。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6岁。主诉: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病史:患者于20余年前出现右下腹包块,呈可复性,行走时包块出现,有下坠感,有时包块在久站后可坠入右侧阴囊,平卧后可消失,无其他不适感。院外未曾系统治疗。查体:T36.5℃,P75次/分,R21次/分,BP115/76mmHg,右腹股沟区可见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呈梨形,远端达右耻骨结节处。平卧时,右腹股沟仍较饱满,有包块感,外环口扩大并有冲击感,肿块消失后压住内环口改站立位肿块不再出现。肿块坠入阴囊行透光实验(-)。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72岁,发现右下腹肿物5个月,肿物站立时明显,平卧时可缩小,今晨排便时肿物突然增大,伴疼痛,疼痛逐渐加重,之后有发热、腹胀、恶心、呕吐。晚20点来医院急诊,查体:一般情况尚可,生命体征平稳。右腹股沟区肿物,进入阴囊,肿物壁张力高,有压痛。腹部查体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活跃,有气过水声。既往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20年。

病历摘要男性,62岁。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10年,伴疼痛半年。患者10年前站立时发现右腹股沟区隆起肿块,约核桃大小,质软,无疼痛,平卧时消失。近1年来肿块逐渐增大达拳头大小,站立时有明显胀痛感。发病以来饮食正常,大便正常,尿频,尿后滴沥,夜间小便4~5次,睡眠不佳,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史:无药物过敏及手术、外伤史。无饮酒嗜好。查体:T36.8℃,P86次/分,R20次/分,BP130/85mmHg。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叩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右侧腹股沟区可见约8cm×8cm半球形肿块,透光试验阴性。平卧后按压肿块可消失,按住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病人站立咳嗽,肿块又复出现。辅助检查:血WBC4.5×109/L,N0.60,Hb140g/L,PLT200×109/L。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患者男性,56岁。主诉: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病史:患者于20余年前出现右下腹包块,呈可复性,行走时包块出现,有下坠感,有时包块在久站后可坠入右侧阴囊,平卧后可消失,无其他不适感。院外未曾系统治疗。查体:T36.5℃,P75次/分,R21次/分,BP115/76mmHg,右腹股沟区可见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呈梨形,远端达右耻骨结节处。平卧时,右腹股沟仍较饱满,有包块感,外环口扩大并有冲击感,肿块消失后压住内环口改站立位肿块不再出现。肿块坠入阴囊行透光实验(-)。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男性,49岁,右腹股沟区包块2年,增大伴疼痛5小时。患者2年前站立时发现右腹股沟区包块,鸽蛋大小(直径约3cm),质软,无不适,平卧时消失,2年来略增大。5小时前剧烈咳嗽后感腹股沟区胀痛,包块增大至拳头大小,压痛明显,不能还纳。感腹痛、恶心、呕吐2次,5小时来未排便排气,无发热。既往患"慢性支气管炎"10年。查体:T37.0℃,P85次/分,R20次/分,BP125/80mmHg。一般状况可,心肺无异常。腹部稍膨隆,下腹压痛伴轻度肌紧张,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7~8次/分。右腹股沟区包块约8cm×6cm×4cm大小,达阴囊上半部,表面肤色暗红;包块质韧,压痛明显,不能还纳,在其表面偶闻及肠鸣音,透光试验(-)。实验室检查:RBC4.0×109/L,Hb140g/L,WBC12.1×109/L。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75岁女性患者,右大腿卵圆窝反复出现圆形已多年,此次因便秘突出包块增大,用力还纳后右下腹持续疼痛,伴呕吐而求医。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叩诊肝浊音界缩小,肠鸣音减弱。患者术后第3天,再次出现腹部剧痛,弥漫全腹,则可能出现了()A、肠瘘B、胃穿孔C、小肠坏死D、肠粘连E、肠梗阻

女,75岁,右大腿卵圆窝部反复出现圆形包块10年,此次因便秘、突出包块就诊,用力还纳后右下腹持续疼痛伴呕吐。查体:下腹疼痛,肌紧张,叩诊肝浊音界缩小,肠鸣音消失。对诊断最有帮助的首选检查是()A、血常规B、子宫及附件B超检查C、立位腹部X线平片D、腹部CTE、直肠指检

75岁女性患者,右大腿卵圆窝反复出现圆形已多年,此次因便秘突出包块增大,用力还纳后右下腹持续疼痛,伴呕吐而求医。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叩诊肝浊音界缩小,肠鸣音减弱。手术中发现小肠破裂穿孔,应行术式()A、部分小肠切除吻合术B、肠破裂修补术C、小肠造瘘术D、短路手术E、以上均有可能

男性,30岁,三年来右腹股沟部出现可复性包块,突然右下腹痛伴呕吐1天,腹痛阵发性加重,发病后无排便排气。检查:全腹不胀,无肠型,右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偶可闻及气过水声,右腹股沟可扪及2cm×2cm×3cm质韧、压痛的包块,局部皮肤正常,阴囊正常。应采取何种治疗手段( )A、热敷,抗生素治疗B、手术复位C、急诊手术D、观察,暂不处理E、手法复位后择期手术

单选题75岁女性患者,右大腿卵圆窝反复出现圆形已多年,此次因便秘突出包块增大,用力还纳后右下腹持续疼痛,伴呕吐而求医。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叩诊肝浊音界缩小,肠鸣音减弱。患者术后第3天,再次出现腹部剧痛,弥漫全腹,则可能出现了()A肠瘘B胃穿孔C小肠坏死D肠粘连E肠梗阻

问答题【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6岁 。主诉: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 。病史:患者于20余年前出现右下腹包块,呈可复性,行走时包块出现,有下坠感,有时包块在久站后可坠入右侧阴囊,平卧后可消失,无其他不适感 。院外未曾系统治疗 。查体:T36 .5℃,P75次/分,R21次/分,BP115/76mmHg,右腹股沟区可见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呈梨形,远端达右耻骨结节处 。平卧时,右腹股沟仍较饱满,有包块感,外环口扩大并有冲击感,肿块消失后压住内环口改站立位肿块不再出现 。肿块坠入阴囊行透光实验(-) 。

问答题麻某,女,32岁,汉族。平素体健,患者于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后出现右下腹部疼痛,体温不高,但无恶心及呕吐,无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右下腹持续性疼痛,疼痛拒按,喜饮冷水,不思饮食,大便2日未行,舌红苔黄腻,脉数。查体:T36.5℃、P80次/分、R19次/分、BP110/60mmHg。腹部平坦,无明显胃肠型及包块;腹肌无异常紧张,肝、脾肋缘下未触及、无叩痛,右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听诊肠鸣音如常,结肠充气试验阳性,闭孔内肌试验阴性,腰大肌试验阴性。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2.6×109/L,N66%,CRP58mg/dl。腹部CT示:阑尾肿大。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