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变镜片两激光隐记连线的中心点上方42mm处为远用焦度测量区。

渐变镜片两激光隐记连线的中心点上方42mm处为远用焦度测量区。


相关考题:

渐变镜片两激光隐记连线的中心点上方42mm处为远用焦度测量区。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配戴渐变焦镜片看远,配戴者被迫仰起头,证实()。A.远用球镜过负欠正B.远用球镜过正欠负C.远用柱镜轴位或焦度有误D.远瞳距有误

渐变镜片的两激光隐记连线中心点上方8mm为( )A.远用焦度测量区B.近用焦度测量区C.棱镜度测量区D.模糊区

渐变镜片的两激光隐记连线中心点上方8mm为( )。A.远用焦度测量区B.近用焦度测量区C.棱镜D.模糊区

辅助镜片与双焦眼镜近用基准点的复合后顶焦度为:-3.37-1.75×165,辅助镜片与双焦眼镜远用区的复合后顶焦度为:-5.87-1.75×165,则眼镜的近附加光度为()。 A.+2.12B.+2.25C.+2.37D.+2.50

焦度计测量镜片时,把镜片后表面放在焦度计支座上对中,如被测镜片是设计棱镜度为零的单光镜片,应在镜片的()处测量。 A.光学中心B.前表面C.后表面D.几何中心

渐进多焦镜片渐变度对渐变区的影响是()。 A.渐变度越慢,渐变区越长,也越窄B.渐变度越慢,渐变区越短,也越窄C.渐变度越快,渐变区越长,也越宽D.渐变度越快,渐变区越短,也越窄

渐进多焦眼镜分为四区,分别是()。 A.远用区、近用区、棱镜参考区、渐变区B.远用区、近用区、渐变区、像差区C.远用区、近用区、盲区、像差区D.远用区、像差区、近用区、焦外区

渐变焦镜片球镜过负欠正,配戴者被迫仰起头利用渐变区的正焦度补偿远用区焦度误矫。()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应用自动焦度计进行棱镜度为零的单光镜片的测量,应在镜片()位置测量。A、远用区的基准点B、镜片反面下方基准点C、镜片几何中心D、镜片边缘

焦度计测量镜片时,把镜片后表面放在焦度计支座上对中,如被测镜片是设计棱镜度为零的单光镜片,应在镜片的()处测量。A、光学中心B、前表面C、后表面D、几何中心

渐变镜片最上方为()A、视远区B、视近区C、偏差区D、渐变区

关于镜片后顶点焦度说法不合适的是()。A、镜片的主点焦度就是后顶点焦度B、镜片主点焦度与后顶点焦度误差要求小于0.125DC、焦度计上测量的镜处光度为后顶点焦度D、镜片的焦距是从主点至焦点的距离

渐变焦眼镜远用视力模糊,主要原因为()。A、近附加光度有误B、双侧瞳高不等C、双侧配镜十字偏低D、镜片远用焦度有误

恢复渐变焦镜片标记主要的目的在于()。A、验证远用顶焦度B、附加光度C、棱镜互差D、配镜十字移位

配戴渐变焦镜片看远,配戴者被迫仰起头,证实()。A、远用球镜过负欠正B、远用球镜过正欠负C、远用柱镜轴位或焦度有误D、远瞳距有误

渐变镜片的两激光隐记连线中心点上方8mm为()A、远用焦度测量区B、近用焦度测量区C、棱镜度测量区D、模糊区

后渐进镜片是镜片的渐变区和近用区的焦度是通过改变镜片前表面的曲率半径来实现。

关于焦度计的测量方法下列说法不合适的是()。A、检测棱镜时测量分值应选择0.01DB、将棱镜分解为水平与垂直两分量的是P-B键C、对棱镜度为零的单光镜片的测量应放在镜片几何中心D、对渐进镜片的测量应在镜片远用区的基准点进行测量

辅助镜片与双焦眼镜近用基准点的复合后顶焦度为:-3.37-1.75×165,辅助镜片与双焦眼镜远用区的复合后顶焦度为:-5.87-1.75×165,则眼镜的近附加光度为()D。A、+2.12B、+2.25C、+2.37D、+2.50

用一个远用矫正和一个近用矫正两个部分组成的镜片为()。A、近用镜片B、远用镜片C、渐变镜片D、双焦点镜片

单选题应用自动焦度计进行棱镜度为零的单光镜片的测量,应在镜片()位置测量。A远用区的基准点B镜片反面下方基准点C镜片几何中心D镜片边缘

单选题渐变镜片最上方为()A视远区B视近区C偏差区D渐变区

单选题用一个远用矫正和一个近用矫正两个部分组成的镜片为()。A近用镜片B远用镜片C渐变镜片D双焦点镜片

单选题关于镜片后顶点焦度说法不合适的是()。A镜片的主点焦度就是后顶点焦度B镜片主点焦度与后顶点焦度误差要求小于0.125DC焦度计上测量的镜处光度为后顶点焦度D镜片的焦距是从主点至焦点的距离

判断题渐变镜片两激光隐记连线的中心点上方42mm处为远用焦度测量区。A对B错

判断题后渐进镜片是镜片的渐变区和近用区的焦度是通过改变镜片前表面的曲率半径来实现。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