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导前滑与轧辊半径、压下量、中性角之间的关系?

推导前滑与轧辊半径、压下量、中性角之间的关系?


相关考题:

轧辊辊径不变,压下量与咬入角之间是()关系。 A、正比B、反比C、不相关

某一板带轧机咬入角4.8°,压下量为1.5mm,求轧辊直径。(cos4.8°=0.9965)

压下量△h与轧辊直径D及咬入角α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A.Δh=D(1—cosα)B.Δh=D(1—sinα)C.Δh=D(1—tanα)D.Δh=D(1—cotα)

压下量与轧辊直径及咬入角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A.Δh=D(1-cosα)B.Δh=D(1-sinα)C.Δh=D(1-tgα)

前滑值与中性角的关系呈直线关系。

简述压下量、咬入角、轧辊工作直径之间的关系。

当压下量一定时,加大轧辊直径,相应的咬入角也变大了,咬入就越困难。

推导相对变形程度与压下量、厚度之间的关系?

轧制过程中,轧件压下量、摩擦系数、轧辊直径如何影响轧件的前滑?

推导真变形程度(对数应变)与压下量、厚度之间的关系?

压下量△h与轧辊直径D及咬入角α之间存在的关系为()A、Δh=D(1—cosα)B、Δh=D(1—sinα)C、Δh=D(1—tanα)D、Δh=D(1—cotα)

轧辊工作半径R=250mm,压下量为Δh=40mm,试计算变形区长度。

推导咬入角与轧辊半径、压下量之间的关系?

当温度速度和轧辊直径相同时,压下量越大,咬入角()。

在压下量相同时,旧轧辊较新轧辊容易咬入。

以下参数在计算轧制力矩不需要用到的是()A、平均单位轧制压力B、压下量C、轧辊半径D、轧辊宽度

轧件开始轧入轧辊时,轧件和轧辊最先接触的点和轧辊中心连线与轧辊中心线所构成的圆心角叫做()A、中性角B、咬入角C、接触角D、以上都不对

咬入角,轧辊半径和压下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h=2R(1—cosα)B、∆h2=2R(1-cosα)C、∆h=2R(1—sinα)

压下量、咬入角、轧辊工作辊径间关系为()。

轧制时轧制道次的多少与()的大小有关系。A、压下量B、宽展量C、轧辊重车量

当压下量一定时,增加轧辊直径,轧件的咬入角增大。

当轧辊直径一定,压下量越大,咬入角越大。

轧制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轧件压下量-前滑随轧件压下量的增加而减少B、摩擦系数-其他条件相同时,摩擦系数增加,前滑减小C、轧辊直径对前滑的影响-辊径增加,前滑增加D、前张力增加时,前滑增加

压下量、轧辊直径与咬入角存在的关系()。

压下量与轧辊直径及咬入角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A、Δh=D(1-cosα)B、Δh=D(1-sinα)C、Δh=D(1-tg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前滑与中性角呈抛物线的关系B、前滑与咬入角呈直线关系C、前滑与轧件厚度呈双曲线关系D、前滑与轧辊直径呈直线关系

在生产中,当轧辊直径一定时,减小压下量则咬入角(),咬入就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