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下量△h与轧辊直径D及咬入角α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A.Δh=D(1—cosα)B.Δh=D(1—sinα)C.Δh=D(1—tanα)D.Δh=D(1—cotα)

压下量△h与轧辊直径D及咬入角α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

A.Δh=D(1—cosα)

B.Δh=D(1—sinα)

C.Δh=D(1—tanα)

D.Δh=D(1—cotα)


相关考题:

某一板带轧机咬入角4.8°,压下量为1.5mm,求轧辊直径。(cos4.8°=0.9965)

压下量与轧辊直径及咬入角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A.Δh=D(1-cosα)B.Δh=D(1-sinα)C.Δh=D(1-tgα)

如图所示,μ=(24sinωt)V。i=(4sinωt)A。ω=2000rad/s。则无源二端网络可以看作电阻R与电感L相串联,R与L的大小分别为(  )。 A. 1Ω和4H B. 2Ω和2H C. 4Ω和1H D. 4Ω和4H

用正弦规检测被测零件锥角α,与量块高度H、正弦规中心距L三者之间的关系为()。A、sinβ=H/LB、sinβ=L/HC、cosα=H/L

用双角铣刀加工前角γ0=0°的齿槽时,必须使工作铣刀的刀尖与工件中心偏移,偏移量S称横向偏移量,由()式求得。A、S=(D/2-h)tanδB、S=(D/2-h)cosδC、S=(D/2+h)sinδD、S=(D/2-h)sinδ

简述压下量、咬入角、轧辊工作直径之间的关系。

压下量△h与轧辊直径D及咬入角α之间存在的关系为()A、Δh=D(1—cosα)B、Δh=D(1—sinα)C、Δh=D(1—tanα)D、Δh=D(1—cotα)

轧辊咬入轧件的条件()。(μ为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摩擦系数)A、μ>tanαB、μ<tanαC、μ=tanαD、tanα与μ无关

推导咬入角与轧辊半径、压下量之间的关系?

在平辊中轧制矩形断面轧件,若轧辊直径为Φ600mm,咬入角20°,为求压下量?(sin20°=0.34;cos20°=0.94;tg20°=0.36)

咬入角,轧辊半径和压下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h=2R(1—cosα)B、∆h2=2R(1-cosα)C、∆h=2R(1—sinα)

咬入角计算公式为()A、α=cos-1(1()△h/D)B、α=cos-1(1()D/△h)C、α=cos-△h/DD、α=cos-(1()△h/D)

压下量、咬入角、轧辊工作辊径间关系为()。

变形区长度L=90mm,轧辊工作直径D=600mm,求压下量Δh。

压下量、轧辊直径与咬入角存在的关系()。

压下量与轧辊直径及咬入角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A、Δh=D(1-cosα)B、Δh=D(1-sinα)C、Δh=D(1-tgα

使用正弦规时,将正弦规放在平板上,圆柱之一与平板接触,另一圆柱下垫以量块,则正弦规的工作平面与平板间组成一角度。其关系式为:()。A、sinа=h/LB、sin2а=h/LC、cosа=2h/LD、cosа=h/L

在坐标镗床上镗削圆锥角为α的圆锥孔时,镗刀的轴向进给量L与镗刀的径向进给量H需要保持规定的比值()。A、tanα=B、tan=C、sinα=D、cosα=

用正弦规检测被测零件的斜角β,与量块高度H、正弦规中心距L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A、cosβ=H/LB、cosβ=L/HC、sinβ=L/HD、sinβ=H/L

用双角铣刀加工前角γ00°的齿槽时,工作台升高量H是通过公式()计算出的。A、H=D/2[1-cos(δ+γ)]+hcosδB、H=D/2[1-sin(δ+γ)]+hsinδC、H=D/2[1+cos(δ+γ)]-hcosδ

焊缝单探头探伤时,缺陷的埋藏深度可用公式()计算。A、h=S•cosβB、h=S•sinβC、h=K×LD、h=S/cosβ

电感的主要单位亨利(H)、毫亨利(mH)、微亨利(μH)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mH=()μH。

联通CDMA技术体制中规定,HLR的SIN为()。A、46003H0H1H2H30000B、46003H0H1H2H31000C、46003H0H1H2H32000D、46003H0H1H2H33000

轧辊工作直径D=600mm,压下量Δh=27mm变形区长度?

离心泵叶轮直径(D)与扬程(H)的关系为()。A、H/H1=D/D1B、H/H1=(D/D1)×(D/D1)C、H/H1=(D/D1)×(D/D1)×(D/D1)

单选题使用六分仪测定已知高度H(m)的物标的垂直角α(′),求距离D(nmile)的公式是()。AD=H×tanα/1852BD=H÷(1852×tanα)CD=H×sinα/1852DD=H×cosα/1852

单选题离心泵叶轮直径(D)与扬程(H)的关系为()。AH/H1=D/D1BH/H1=(D/D1)×(D/D1)CH/H1=(D/D1)×(D/D1)×(D/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