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滚筒式机械型力-夹头位置记录装置记录的伸长量是()的伸长。A、试样标距的伸长B、平行部分的伸长C、不仅包括平行部分,连过渡弧、试样夹头甚至拉杆产生的伸长

采用滚筒式机械型力-夹头位置记录装置记录的伸长量是()的伸长。

  • A、试样标距的伸长
  • B、平行部分的伸长
  • C、不仅包括平行部分,连过渡弧、试样夹头甚至拉杆产生的伸长

相关考题:

安装好的塞棒()对准水口砖中心,而应有一个偏移量,为了补偿夹头受热膨胀向外的伸长量。 A、紧贴着、B、必须垂直、C、不能垂直

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量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以内。 A.2%B.4%C.6%D.10%

机械连接接头单向拉伸的加载制度为( )。A.0-0.8fyk-0(测残余变形)一最大拉力(记录抗拉强度)一破坏B.0-0.6fyk-0(测残余变形)一最大拉力(记录抗拉强度)一0(测定最大力总伸长率)C.0-0.8fyk-0(测残余变形)一最大拉力(记录抗拉强度)一0(测定最大力总伸长率)D.O-0.6fyk-0(测残余变形)一最大拉力(记录抗拉强度)一破坏

土工织韧条带拉伸试验测定拉伸性能中开动试验机连续加荷直至试样断裂,停机并恢复至初始标距位置。记录最大负荷,精确至满量程的();记录最大负荷下的伸长量A/,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A.0.01B.0.005C.0.003D.0.002

钢筋机械连接断后伸长率是()之比的百分率。A、断后标距的伸长B、断后标距的残余伸长C、断后标距的多余伸长D、断后标距的总伸长

钢筋机械连接断裂总伸长率是断裂时刻()与原始标距之比的百分率。A、原始标距的总伸长B、原始标距的残余伸长C、原始标距的多余伸长D、原始标距的伸长率

关于热轧光圆钢筋的伸长率,不正确的是()A、根据供需双方协议,伸长率类型可选择B、如未经协议确定,则伸长率采用断后伸长率C、仲裁检验时,伸长率类型选定最大力总伸长率D、仲裁检验时采用断后伸长率或最大力总伸长率

在图解法测定拉伸性能指标时,若曲线有明显弹性直线段,则从曲线上一点引力轴的平行线与伸长轴的交点与原点间所截取的伸长轴线段可视为()。A、对应的非比例伸长量B、对应的总伸长量C、对应的残余伸长量

在没有使用引伸计时,拉伸曲线图的一根轴表示力,另一根轴表示()。A、标距部分的伸长B、夹头之间的位移C、平行部分的伸长

用自动记录方法绘制力一伸长曲线图时,伸长曲线的高度应使FP处于力轴量程的()以上。A、1/2B、1/3C、1/4

拉伸试验时,以()为纵坐标,以()为横坐标,记录得出的拉伸过程曲线称为拉伸图。A、应力B、力C、应变D、伸长

钢丝绳胶带的伸长量小,其张紧装置的行程可以减短。

原始标距的伸长量与原始标距之比的比值是指伸长率。

在缓冲器动作后回复至其正常伸长位置后电梯才能正常运行,为检查缓冲器的正常复位所用的装置应是()安全装置。A、机械B、电气C、断开D、连通

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量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以内。A、2%B、4%C、6%D、10%

伸长量()说明拉紧装置的行程也可以减小。A、大B、中C、小

预应力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量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之内A、2%B、4%C、6%

根据拉伸实验过程中拉伸实验力和伸长量关系,画出的力——伸长曲线(拉伸图)可以确定出金属的()A、强度和硬度B、强度和塑性C、强度和韧性D、塑性和韧性

钢绞线最拉力伸长率实验可以使用锚具夹头代替夹具

关于最大力总伸长率试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试样夹头之间的距离要大于400mmB、必须使用不劣于2级准确度的引伸计C、无论何种类型的钢绞线,总伸长率均要求大于3.5%D、预加负荷产生的伸长率应加在总伸长内

炉龄愈大,随着焦炉的正常伸长,焦炉的伸长量越小。

单选题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量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以内。A2%B4%C6%D10%

单选题在缓冲器动作后回复至其正常伸长位置后电梯才能正常运行,为检查缓冲器的正常复位所用的装置应是()安全装置。A机械B电气C断开D连通

单选题预应力筋张拉采用应力控制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之差应控制在()以内。A5%B6%C3%

单选题在张拉过程中,一般采用双控进行控制张拉,所谓双控是指()。A钢绞线伸长量及油压表读数B钢绞线伸长量和钢绞线数量C钢绞线伸长量及容许拉力

单选题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施工采用底模联合振动时,应将两侧模板上下振动器位置交错排列。模板应设置()。A正拱及预留压缩量B反拱及预留压缩量C正拱及预留伸长量D反拱及预留伸长量

填空题预施应力应采用双控制,即以张拉控制应力为主,并以钢绞线伸长量校核,实际伸长量应不超过理论伸长量的±6%,每端锚具回缩量应控制在()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