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催化剂还原投用氨冷器必须是分离的氨水浓度大于()。A、50%B、25%C、75%D、40%

合成催化剂还原投用氨冷器必须是分离的氨水浓度大于()。

  • A、50%
  • B、25%
  • C、75%
  • D、40%

相关考题:

合成催化剂还原期加入氨的目的是()。 A、防止水分冻结B、建立分离器液位C、提高合成系统氨含量

催化剂干燥时可不投用高压空冷器A101。( )

半直接法制取硫铵是指( )。A.将煤气初冷至25~35℃,经捕集焦油雾后,送入饱和器回收氨,同时将剩余氨水中蒸出的氨也用于制取硫铵B.将煤气初冷至25~35℃,用硫酸在饱和器或喷洒式酸洗塔内吸收煤气中的氨,用适量浓度的硫酸溶液与焦炉煤气接触回收煤气中氨C.在初冷器中把煤气中含氨量降为4~8g/m^3,采用混合氨水流程,硫酸吸收氨,生产硫铵D.在初冷器中把煤气中含氨量降为4~8g/m^3,经捕集焦油雾,生产浓氨水或氨分解,磷铵吸收氨,生产无水氨

以下选项中属于半直接法制取硫铵的叙述的是( )。A.将煤气初冷至25~35℃,用硫酸在饱和器或喷洒式酸洗塔内吸收煤气中的氨,用适量浓度的硫酸溶液与焦炉煤气接触回收煤气中氨B.将煤气初冷却至25~35℃.经捕集焦油雾后,送入饱和器回收氨,同时将剩余氨水中蒸出的氨也用于制取硫铵C.在初冷器中把煤气中含氨量降为4~8g/m3,以捕集焦油雾,生产浓氨水或氨分解.磷铵吸收氨,生产无水氨D.在初冷器中把煤气中含氨量降为4~8g/m3,采用混合氨水流程,硫酸吸收氨,生产硫铵

催化剂还原时,产生()的即是还原反应产物同时又是已还原催化剂的毒物。A、氨B、水蒸气C、氨水D、化学水

合成塔进口气体氨含量高的原因是什么,正确的是()A、冷交换器的热交换器部分内漏,含氨高的管内气体漏入分离液氨后去合成塔的气体中B、冷交换器的氨分离器部分损坏,或油污堵塞造成氨分离效率低,或液位控制过高气体带液氨,使合成塔进口气体氨含量上升C、氨冷器温度高,影响气氨冷凝为液氨,使合成塔进口气体氨含量下降D、氨冷器温度高,影响气氨冷凝为液氨,使合成塔进口气体氨含量上升

氨冷器投用前应具备的条件有()。A、循环水已经进入氨冷器B、仪表正常C、循环水旁路应切出D、液氨、气氨回路应具备投用条件

催化剂还原操作前系统充氨的作用其中之一,是下降低还原气体中的()。A、氢B、氨浓度C、甲烷D、水蒸气浓度

合成催化剂还原时要以()作为第一控制指标。A、床层温度B、氨含量C、水汽浓度D、还原气空速

合成催化剂还原的三低是()A、低水汽浓度B、低压力C、低氨冷温度D、低氢

合成催化剂升温还原期间氨冷温度应控制在5~10℃严禁低于0℃。

半直接法制取硫铵是指()。A、将煤气初冷至25~35℃,经捕集焦油雾后,送入饱和器回收氨,同时将剩余氨水中蒸出的氨也用于制取硫铵B、将煤气初冷至25~35℃,用硫酸在饱和器或喷洒式酸洗塔内吸收煤气中的氨,用适量浓度的硫酸溶液与C、在初冷器中把煤气中含氨量降为4~8g/m^3,采用混合氨水流程,硫酸吸收氨,生产硫铵D、在初冷器中把煤气中含氨量降为4~8g/m^3,经捕集焦油雾,生产浓氨水或氨分解,磷铵吸收氨,生产无水氨

根据氨合成催化剂还原时的床层温度可判断催化剂的还原程度。()

氨合成催化剂还原时,水汽浓度与()有关A、温度B、压力C、空速D、成份

氨冷器液位过高过低或气氨压力升高会影响()效率A、氨分离器B、冷交C、氨冷器D、氨合成

氨合成催化剂还原时,出塔水汽浓度与温度、压力、空速有关。()

氨合成催化剂还原过程包括()。A、升温期B、还原初期C、还原主期D、还原末期

冰机简易流程图:合成、脱碳,氨冷器——气液分离器——冰机——油分离器——蒸发式冷凝器——小氨槽——储氨槽——合成﹑脱碳,氨冷器

氨合成催化剂在使用前必须经还原,而一经还原后,以后即不必再作处理,直到达到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合成催化剂还原期间会产生大量水,为了防止水分在氨冷器冻结需要()。A、加入甲醇B、停用氨冷器C、使用分离器D、加入氨

合成催化剂还原时,要以()作为还原程度控制指标。A、床层温度B、氨含量C、水汽浓度D、还原气量

合成催化剂还原时,要以()作为还原程度的控制指标。A、床层温度B、氨含量C、水汽浓度D、还原气量

为了防止合成催化剂在还原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将氨冷器冻结,应当在还原期间向塔后加入甲醇。

合成氨催化剂使用前必须()。 A、氧化B、还原C、先氧化后还原D、先还原后氧化

根据()可判断氨合成催化剂的还原程度。A、床层温度B、实际出水量C、氨水浓度D、合成塔出口气体成分

单选题合成催化剂还原期加入氨的目的是()。A防止水分冻结B建立分离器液位C提高合成系统氨含量

多选题氨冷器投用前应具备的条件有()。A循环水已经进入氨冷器B仪表正常C循环水旁路应切出D液氨、气氨回路应具备投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