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为42×2.5mm的管材,实测壁厚最大处为2.82mm,最小处为2.65mm,不合格。其原因是()A、坯料偏心太大B、配模不当,芯头选择过小C、配模不当,芯头选择过大D、拉模选择太小

成品为42×2.5mm的管材,实测壁厚最大处为2.82mm,最小处为2.65mm,不合格。其原因是()

  • A、坯料偏心太大
  • B、配模不当,芯头选择过小
  • C、配模不当,芯头选择过大
  • D、拉模选择太小

相关考题:

冲孔的毛刺单边,可能出现的原因() A、冲头和下模偏心B、间隙太大C、间隙太小D、间隙适中

下列哪项不是产生裂片的原因A.压力过大B.粘合剂选择不当C.冲头表面粗糙D.细粉过多E.冲头与模圈不符

芯模是管材内表面的成型部件,芯模收缩角β一般取10°-30°。

垂直放置于铸型中的型芯的芯头为()。A、水平芯头B、垂直芯头C、悬臂芯头D、特殊芯头

若塑件有侧孔或侧凹,分型面选择时为便于侧向分型和抽芯,一般应将抽芯或分型距较大的放在()上。A、动、定模开模方向B、动模C、定模

计算题:现生产某规格内螺纹管,已知管坯规格为9.52*0.38,现有减径模为8.58,螺纹芯头外径为7.68,现要求将螺纹芯头与管坯间隙调整至0.03mm,求新减径模规格?

环节印是由于跳车引起的,而引起跳车的主要原因是()。A、退火温度过高B、拉伸力过大C、退火不均匀,酸洗不干净,润滑不均匀或润滑不良,芯杆太细,芯头在拉模中的位置调整不当D、拉伸中心线与支配中心线不重合

出现内螺纹芯头跳的现象,可能造成的原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芯头与芯杆间隙太大B、游动芯头与减径模配合不佳C、高速电机和大盘速度不匹配D、高速电机油气润滑不足

翻孔后的工件,若孔壁与平面不垂直,产生主要原因是()。A、凸模、凹模间隙太大B、凹模圆角半径太小C、凸模圆角半径太大D、凸模、凹模间隙不均匀

根据配模原则,模套内锥体的圆锥角应()模芯外锥体的圆锥角。A、等于;B、大于;C、小于;D、可大可小。

外模标称尺寸为19.06与之配对的芯头标称尺寸为14/17.06,本道次壁厚为()mm(不考虑外模的修正值)A、2.53B、1C、2

计算题:生产9.52×0.7mm的管材,已知模孔直径为9.48mm,请选择芯头直径。

游动芯头拉管时,芯头锥角应()拉模锥角。A、大于B、小于C、等于D、小于或等于

计算题:现生产某规格内螺纹管,已知管坯规格为12.7*0.39,现有减径模为∮11.56,螺纹芯头外径为∮10.65,求生产该规格内螺纹管时螺纹芯头与管坯的理论间隙有多大?

计算题:实测9.52×0.71mm的管材,已知模孔直径为9.48mm,请选择芯头直径。

当生产时多次断管都在外模处,请问下列不是断管原因的为()A、因管坯壁厚大,拉拔阻力大B、芯头和外模严重磨损C、芯头与外模配合不好

壁厚为1mm的管材成品,标准规定的偏差为±0.10mm,实测壁厚尺寸为最大处1.15mm,最小处0.98mm,()能使管材合格。A、将芯头换小0.06~0.07mmB、将芯头换大0.06~0.07mmC、将芯头换小0.15mmD、将芯头换大0.13mm

计算题:壁厚为1.5mm的管材,标准允许偏差为±0.15mm,实测壁厚最大处为1.70mm,最小处为1.64mm,请问更换多大规格芯头才能使管材合格?

用∮30*1.4联拉管生产外径φφ9.52х0.70mm的光管第一道选用外模标称尺寸是φ23.87,芯头选用φ21.41/25.00,此道次的壁厚为()A、1.23B、1.26C、φ1.38

固定芯头拉伸芯头由芯杆固定,管材通过模孔同时实现(),管材的长度受芯杆限制。A、减壁B、增壁C、减径D、增径

铆钉头形成凸头主要是钉杆长度不足,()所造成的。A、顶模直径过小B、顶模直径过大C、罩模直径过大D、罩模直径过小

选择分型面时,应注意()。A、尽量将侧型芯设在定模上。B、尽量将侧型芯设在动模上。C、尽量将抽芯距较大的放在侧抽芯方向。D、尽量将抽芯距较小的放在开模方向。

角焊缝产生咬边的主要原因是:焊条角度不当及()。A、焊条直径选择不当B、电弧长度不当C、焊缝间隙过大D、焊接电流过小

造成喷雾量过小的原因是()。A、药液的工作压力太大B、喷孔的直径太小C、喷头芯螺旋槽截面积太大D、药液的粘性太小

在设计制造外径为5cm管材的模头时,应选择哪种内径的模头()A、小于5cmB、5cmC、大于5cm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产生裂片的原因()A黏合剂选择不当B细粉过多C压力过大D冲头表面粗糙E冲头与模圈不符

单选题在设计制造外径为5cm管材的模头时,应选择哪种内径的模头()。A小于5cmB5cmC大于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