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刮为修点刮法,达到尺寸形位精度要求斑点应为()/(25mm*25mm)。A、6个B、10个C、16个D、20个

精刮为修点刮法,达到尺寸形位精度要求斑点应为()/(25mm*25mm)。

  • A、6个
  • B、10个
  • C、16个
  • D、20个

相关考题:

床身刮研时,先刮V形导轨A1两面,水平仪作为半精测量,光学平直仪作为精测量垂直面内只许外凸,刮研点数()。A、(6~10)点/(25mm×25mm)B、(16~18)点/(25mm×25mm)C、(18~22)点/(25mm×25mm)D、(20~22)点/(25mm×25mm)

精刮是在()的基础上,通过精刮增加接触点,使工件符合精度的要求。A、细刮B、粗刮C、手刮D、挺刮

刮研时,根据工件()要求,平面刮削分为粗刮、细刮、精刮和刮花。A、表面粗糙度B、精度C、大小D、位置精度

当研点为()点/25mm×25mm时,细刮即达要求。A、2~4B、4~6C、10~16D、20~25

精刮削时要用点刮法。

刮削精度检验时,表面粗糙度与25mm×25mm框内的研点是对应的,()应达到Ra为2.5μm。A、粗刮B、细刮C、精刮D、刮花

对于刮制平面,如果精度要求不高,可以用()来检测平面度。A、尺寸法B、测量法C、加工法D、着色法

刮研修复轴瓦,必须与轴颈配研修刮,并且要保证修刮后的轴瓦接触面积要大于总面积的80%,接触点要分布均匀,接触斑点达到规定要求。

精刮为修点刮法,达到尺寸、形位精度要求,研点应为()/25mm×25mm。A、6个B、10个C、16个D、20个

粗刮平面至每25mm×25mm的面积上有()研点时,才可进入细刮。A、12~20B、4~6C、2~3D、20以上

点刮法,刀迹长度约为5mm属于()。A、粗刮B、细刮C、精刮D、刮花

对滑动轴承精刮,要求研点数不低于()点(25mm×25mm),且要均匀分布。A、12~14B、14~16C、16~18D、18~20

床身刮研时,先刮V形导轨A1两面,水平仪作为半精测量,光学平直仪作为精测量。垂直面内和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要求不超过0.005mm/1000mm,0.01mm/全长。垂直面内只许外凸,刮研点数()。A、(6~10)点/(25mm×25mm)B、(16~18)点/(25mm×25mm)C、(18~22)点/(25mm×25mm)D、(20~22)点/(25mm×25mm)

根据工件精度要求,平面刮削分为粗刮、细刮、精刮和()。A、半精刮B、半细刮C、粗刮花D、刮花

精刮的目的是()改善表面质量,通常采用点刮法。

细刮时应采用长刮法,而精刮时应采用点刮法进行刮削。

检验刮削精度,用25mm2的正方形方框内的研点数的多少来确定,研点数达到8~16个点时,精刮结束

精刮为修点刮法,达到尺寸形位精度要斑点()/25*25平方毫米。A、6B、10C、16D、20

精刮是在()的基础上,通过精刮增加接触点,使工件符合精度要求。A、细刮B、粗刮C、手刮D、挺刮

精刮时要采用( )。 A、短刮法B、点刮法C、长刮法D、混合法

精刮平面时应采用()。A、长刮法B、短刮法C、点刮法D、连续推产法

平板刮研:采用3块平板互研互刮,通过粗刮、细刮和精刮保证平板的平面度。3块平板中任意2块对研,均须达到()范围内,()点接触。A、15mm×15mm,10~15点接触B、20mm×20mm,15~20点接触C、25mm×25mm,20~25点接触D、30mm×30mm,25~30点接触

粗刮、细刮和精刮分别采用什么方法?应达到什么要求?

平板刮研时,采用三块平板互研互刮,通过粗刮、细刮和精刮保证平板的平面度,三块平板中任意两块对研,均须达到25mm*25mm范围内()接触。A、10~15点B、15~20点C、20~25点D、25~30点

内柱外锥式轴承装配修刮外套内锥孔,其接触斑点为()/25×25mm2。A、4~8点B、8~12点C、12~16点D、25点以上

单选题平板刮研时,采用三块平板互研互刮,通过粗刮、细刮和精刮保证平板的平面度,三块平板中任意两块对研,均须达到25mm*25mm范围内()接触。A10~15点B15~20点C20~25点D25~30点

单选题平板刮研:采用3块平板互研互刮,通过粗刮、细刮和精刮保证平板的平面度。3块平板中任意2块对研,均须达到()范围内,()点接触。A15mm*15mm;10~15点接触B20mm*20mm;15~20点接触C25mm*25mm;20~25点接触D30mm*30mm;25~30点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