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轮对轮缘内侧距之差不大于()。A、0.1mmB、1mmC、18mmD、0.7mm

同一轮对轮缘内侧距之差不大于()。

  • A、0.1mm
  • B、1mm
  • C、18mm
  • D、0.7mm

相关考题:

同一轮对的两轮滚动圆直径之差不大于lmm()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轮对最小内侧距应大于1348mm,否则,轮缘内侧面将被翼轨挤压,不能安全通过道叉。

轮对内侧距离比最小内距小()mm及以下时,可旋削轮缘内侧面调整之。A、4B、3C、2D、1

CRH2A型动车组镟轮,开启轮对镟修设备,对轮对的内侧距、轮径、轴向窜动量、径向窜动量、突出轮缘高度、突出轮缘厚度等进行预测量。轮对预测量时,可用毛刷沾适量机油,涂在轮对内侧面靠轮缘处,避免轮对转动时发生啸叫声。

轮对内侧距离比轮对最小内距小()及以下时,可旋削轮缘内侧面调整。A、0.5mmB、lmmC、1.5mmD、2mm

测量轮对内侧距,需沿轮缘圆周测量三处。

CRH5A型动车组二级检修中关于车轮轮缘、轮对内侧距的限度要求正确的是()?A、轮缘厚度(新):32.2mmB、轮缘厚度(限度值):≥22.0mmC、轮缘高度(新):29mmD、轮缘高度(限度值):≤36.0mm

轮对内侧距离比轮对最小内距小1mm及以下时,可旋削轮缘内侧面调整。

提速轮对同一车轮相互垂直的直径差不大于0.5mm;车轮踏面及轮缘旋修后,轮缘外侧及踏面部位可局部留有黑皮,但连接部位应平滑过渡。

新组装或经重新组装的轮对须符合()。A、同一轮对的两车轮直径差不大于1mmB、同一车轮相互垂直的直径差不大于0.5mmC、同一车轮踏面与轴颈面在同一直径线上测量的两点距离差不大于0.6mm。D、轮对内侧距离任意三处差不大于3㎜

CRH380AL型动车轮对尺寸人工测量的不包括内容是()。A、轮径B、内侧距C、轮缘高度D、空气弹簧高度

动车组轮对尺寸人工测量的主要内容有()A、轮径B、内侧距C、轮缘高度D、空气弹簧高度

轨道车鉴定完好标准之一是轮对及走行系统车轮无裂纹,在距()15mm处测量轮缘厚度不小于23mm,轮缘高度不大于28mm。

轮对宽度等于轮对的轮背内侧距离加()倍轮缘厚度。A、1B、2C、3D、4

轮对内侧距与线路尺寸的关系从()方面验证。A、保证轮缘与钢轨之间有一定游间B、安全通过曲线C、安全通过辙叉D、以上都是

填空题轨道车鉴定完好标准之一是轮对及走行系统车轮无裂纹,在距()15mm处测量轮缘厚度不小于23mm,轮缘高度不大于28mm。

多选题CRH5A型动车组二级检修中关于车轮轮缘、轮对内侧距的限度要求正确的是()?A轮缘厚度(新):32.2mmB轮缘厚度(限度值):≥22.0mmC轮缘高度(新):29mmD轮缘高度(限度值):≤36.0mm

单选题某机车轮,轮缘厚度为33mm,轮背内侧距为1353mm,则轮对宽度为()mm。A1320B1353C1419D1452

单选题轮对内侧距离比轮对最小内距小()及以下时,可旋削轮缘内侧面调整。A0.5mmB1mmC1.5mmD2mm

单选题CRH380AL型动车轮对尺寸人工测量的不包括内容是()。A轮径B内侧距C轮缘高度D空气弹簧高度

单选题对公式的解释错误的是()。AS——直线上的轨距BB——轮对轮箍外侧距Ct——轮缘厚度D直线上钢轨内侧与轮缘内侧的全间隙

多选题动车组轮对尺寸人工测量的主要内容有()A轮径B内侧距C轮缘高度D空气弹簧高度

单选题轮对内侧距三处之差不得超过()mm。A1B2C3

单选题用内侧距尺测量轮对内侧距。两手握住内距尺,将其放置于两车轮内侧,使两限位钩落在两车轮轮缘最高部位。检测轮对内侧距,该值必须在()的范围内(每隔120°测一点,取三点均值)。轮对内侧距应从轮缘下方60mm处测量。尺寸超差时更换轮对。A1353.5mm至1354.2mmB1352.5mm至1354.2mmC1350.5mm至1354.2mmD1351mm至1354mm

填空题轨道车鉴定完好标准之一是轮对及走行系统车轮无裂纹,在距轮缘顶点()处测量轮缘厚度不小于(),轮缘高度不大于()。

判断题CRH2A型动车组镟轮,开启轮对镟修设备,对轮对的内侧距、轮径、轴向窜动量、径向窜动量、突出轮缘高度、突出轮缘厚度等进行预测量。轮对预测量时,可用毛刷沾适量机油,涂在轮对内侧面靠轮缘处,避免轮对转动时发生啸叫声。A对B错

单选题轮对内侧距离比最小内距小()mm及以下时,可旋削轮缘内侧面调整之。A4B3C2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