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热处理后硬度较低(40HRC以下)的工件可采用()进行校直。A、冷压校直法B、加热校直法C、热点校直法D、坚韧校直

对热处理后硬度较低(40HRC以下)的工件可采用()进行校直。

  • A、冷压校直法
  • B、加热校直法
  • C、热点校直法
  • D、坚韧校直

相关考题:

对工件表面进行研磨时,所用的些微磨料具有()。 A、较低的硬度B、较高的硬度C、极低的硬度D、极高的硬度

硬度指标中洛氏硬度适合测定()的硬度。 A.热处理工件B.毛坯C.硬而薄工件D.金属薄镀层

焊后热处理工艺中,与钢的退火工艺相比,正火工艺的特点为( )。A:正火较退火的冷却速度快,过冷度较大B:正火得到的是奥氏体组织C:正火处理的工件其强度、硬度较低D:正火处理的工件其韧性较差

焊后热处理工艺中,与钢的退火工艺相比,正火工艺的特点为()。A.正火较退火的冷却速度快,过冷度较大B.正火得到的是奥氏体组织C.正火处理的工件其强度、硬度较低D.正火处理的工件其韧性较差

调质热处理后的工件,表面硬度提高,切削加工困难,故应安排在精加工之后、光整加工之前进行。

为消除工件淬火后的内应力,适当降低钢的硬度,提高钢的韧性,可采用()的热处理方法。A、正火B、调质C、回火D、退火

对工件进行热点校直必须在回火()进行。A、前B、前和后都可C、后D、中

对淬火后的工件进行回火,可以()。A、提高工件硬度B、稳定工件尺寸C、改善工件性能D、减少内应力和降低脆性

工件进行氮化热处理的目的有()。A、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B、提高工件的耐磨性C、提高工件的耐腐蚀性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轴颈磨损量小于0.2mm,而轴颈表面又要求一定硬度时,可采用()方法进行修复。A、镀铬B、振动电堆焊C、冷校直D、热校直

热处理后的清洗又必须在()温度以下进行,以防止工件的硬度下降或发生组织转变。A、A1B、回火C、MsD、100℃

要使渗碳工件表层高硬度、高耐磨还需进行()热处理。A、退火B、正火C、淬火D、淬火后回火

对工件进行热处理时,要求某一表面达到的硬度为HRC60~65,其意义为()。A、布氏硬度60~65B、维氏硬度60~65C、洛氏硬度60~65D、精度

当砂轮与工件的接触面较大时,为避免工件烧伤和变形,应选择()的砂轮。A、 细粒度,较高硬度B、 细粒度,较低硬度C、 粗粒度,较高硬度D、 粗粒度,较低硬度

碳素工具钢热处理后的硬度可达60~64HRC,但()较低,允许的切削速度很低。

对于硬度高于40HRC的碳素钢、合金钢及非铁材料的圆柱形或板形工件可用冷压校直法进行校直。

对于热处理后硬度要求较高的工件,可采用()。A、冷压校直B、加热校直法C、坚韧校直D、锤击校直法

普通热处理通常是指对工件进行()的热处理。

消除工件内部残余应力的方法有()A、淬火B、磨削C、时效热处理D、冷校直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GB/T 15361—2009)规定,钢制动轮的制动面经过热处理后材料表面硬度为:45~55HRC;深度()mm处不低于40HRC。A、1B、2C、3D、4

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工件的强度和硬度。

判断题对于因回火温度过高而造成回火硬度不足的工件,可在较低温度下重新回火进行补救。A对B错

判断题调质热处理后的工件,表面硬度提高,切削加工困难,故应安排在精加工之后、光整加工之前进行。A对B错

判断题对于淬火温度过高而造成淬火硬度不足的工件,可在较低温度下重新淬火进行补救。A对B错

单选题消除工件内部残余应力的方法有()A淬火B磨削C时效热处理D冷校直

判断题对于硬度高于40HRC的碳素钢、合金钢及非铁材料的圆柱形或板形工件可用冷压校直法进行校直。A对B错

多选题工件进行氮化热处理的目的有()。A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B提高工件的耐磨性C提高工件的耐腐蚀性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