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升温时,炉出口气体含氧量应不大于()。

系统升温时,炉出口气体含氧量应不大于()。


相关考题:

升温炉的点火操作:先引入火把,再稍开燃料气火嘴阀门点燃,火嘴点着后逐步开大燃料气阀及烟道气蝶阀,使火苗燃烧正常,当升温炉出口温度高于触媒层温度时,把升温气体送入待升温槽对其进行升温,根据升温曲线调节火嘴的燃料气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开车时或更换新触媒后,中温铁锰锌脱硫剂需要升温还原,升温气体通过升温炉来加热,升温炉用燃料气作热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氨站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氨系统气体置换遵循原则:()。A、确保连接管道、阅门有效隔离B、氮气置换氨气时,取样点氨气含量应不大于35×10-6C、压缩空气置换氮气时,取样点含氧量应达到18%~21%D、氮气置换压缩空气时,取样点含氧量小于2%

当用惰性气体置换空气时,置换管道末端放散管口气体中含氧量不大于5%时,置换合格。

炉101点火,两器升温时,分布管前温度不大于580℃。

为什么开工升温炉辐射出口371℃时,恒温时间不宜过长?

开工阶段,主蒸汽升温时,应控制过热炉出口主蒸汽温升不超过30℃/h。

气化炉蒸汽升温结束后要求气化炉出口温度大于()度。

热媒炉升温时,可采用逐步提高热媒炉出口温度设定值的方式,使热媒炉自动升温。()

当含氧量达到()时,全线紧急停车,大量的惰性气体喷人炉内进行洗炉。

LF炉化渣应采用(),升温时采用()。

制备烟煤时,其干燥气体应采用惰化气体,负压系统末端气体的含氧量,不应大于()A、1%B、8%C、12%D、10%

制备烟煤时,其干燥气体应采用();负压系统末端气体的含氧量,不应大于()。

感应固化炉的防爆系统可以用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和炉内()检测两种方式。A、含氧量B、平直度C、卷曲D、复合辊

定期分析燃烧炉出口气中的含氧量,应控制在0.5~1%(vol)以内。

输送火灾危险登记为甲乙类物料的管道采用气体扫线时,应使用含氧量不大于5%的惰性气体。

输送甲、乙类油品的管道采用气体介质吹扫放空工艺时,应使用含氧量不大于()的惰性气体。A、1%B、3%C、5%D、10%

辅助燃烧炉进风分为两路,分别叫()和(),一次风进炉膛,二次风进筒体夹套,开工升温过程中,要求炉膛温度不大于950℃,炉出口温度不大于680℃。

合成使用开工加热炉升温时,开工加热炉工艺气出口温度和合成塔工艺气出口温度差应小于()。A、190℃B、200℃C、210℃D、220℃

开车时或更换新触媒后,中温铁锰锌脱硫剂需要升温还原,升温气体通过升温炉来加热,升温炉用燃料气作热源。

转化升温引人蒸汽时,炉出口温度应控制在()℃以上。A、350B、650C、810D、230

升温炉的点火操作:先引入火把,再稍开燃料气火嘴阀门点燃,火嘴点着后逐步开大燃料气阀及烟道气蝶阀,使火苗燃烧正常,当升温炉出口温度高于触媒层温度时,把升温气体送入待升温槽对其进行升温,根据升温曲线调节火嘴的燃料气量

转化升温引人天然气时,炉出口温度应控制在()℃以上。A、210B、350C、650D、800

主工艺系统升温时,DCS人员应密切监控()。A、热媒主管温度B、升温系统温度C、热媒炉负荷D、温度上升速度

输送火灾危险等级为甲、乙类物料的管道采用气体扫线时,应使用含氧量不大于()的惰性气体。A、1%B、5%C、10%D、20%

混合煤气发生炉并炉前应进行含氧量分析,当大于()时应禁止并炉。

填空题制备烟煤时,其干燥气体应采用();负压系统末端气体的含氧量,不应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