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建、改建的建筑物,楼外预埋的通信管道应与建筑物的建设同步进行,并应与公用通信管道相连接。

对于新建、改建的建筑物,楼外预埋的通信管道应与建筑物的建设同步进行,并应与公用通信管道相连接。


相关考题:

通信管道建设在人行道上时,管道与建筑物的距离通常保持在()米以上。 A、1B、1.5C、2

配合市政建设应急通信工程项目主要包括()。 A.线路设备迁移B.通信管道设备迁移C.重建线路设备和通信管道D.新建线路设备和通信管道

埋地油罐应与露出地面的工艺管道( )作电气连接并接地

对于新建、改建的建筑物,楼外预埋通信管道应与建筑物的建设同步进行,并应与()相连接。 A.公用通信管道B.私用通信管道C.移动通信管道D.广电通信管道

在建筑群内地下通信管道设计中,下列哪些项符合规范的规定?A 应与红外公用通信管网、红外内各建筑物及通信机房引入管道衔接B 建筑群地下通信管道,宜有一个方向与公用通信管网相连C 通信管道的路由和位置宜与高压电力管、热力管、煤气管安排在不同路侧D 管道坡度宜为0.1%~0.2% ,当室外道路已有坡度时,可利用其地势获得坡度

在动力基础设计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A. 基础应与混凝土地面连接B. 基础不宜与建筑物基础连接C. 与机器相连接的管道应直接在建筑物上固定D. 应验算地基承载力并控制基础的沉降和倾斜

在建筑群内地下通信管道设计中,下列哪些项符合规范的规定? ()(A)应与红线外公用通信管网、红线内各建筑物及通信机房引入管道衔接(B)建筑群地下通信管道,宜有一个方向与公用通信管网相连(C)通信管道的路由和位置宜与高压电力管、热力管、燃气管安排在不同路侧(D)管道坡度宜为1‰ ~2‰,当室外道路已有坡度时,可利用其地势获得坡度

通信管道应与杆路在两侧。

调度通信综合楼内的通信站应与同一楼内的动力装置、建筑物避雷装置共用一个()。

通信管道建设在人行道上时,管道与建筑物的距离通常保持在()米以上。A、3.0B、2.5C、2.0D、1.5

通信管道与通道中心线应与道路中心线平行。()

厂区煤气管道埋地敷设时,应与建筑物或道路平行,宜设在人行道或绿化带内,不得通过堆积易燃易爆材料和有腐蚀物的场地。

根据《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地下通信管道及通道工程的设计。A、新建B、扩建C、改建D、扩容

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接。距离建筑物100m内的金属管道应每隔()m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应不大于20Ω。埋地或地沟内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亦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配合市政建设应急通信工程项目主要包括()。A、线路设备迁移B、通信管道设备迁移C、重建线路设备和通信管道D、新建线路设备和通信管道

一类建筑物中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与()的接地装置相连。距离建筑物100m内的管道,应每隔()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建筑物外部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的顶端和底端应与防雷装置连接,对于建筑物内部靠近外墙的竖直金属管道并不要求应与防雷装置连接。

根据《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YD5025-2005),在城镇以及路权资源受到限制的地区,()长途通信塑料管道时,应考虑统筹规划、联合建设、资源共享。A、新建B、扩建C、改建D、迁改

调度通信综合楼内的通信站应与同一楼内的动力装置、建筑物避雷装置共用一个接地网。

对于新建、改建的建筑物,楼外预埋通信管道应与建筑物的建设(),并应与共用通信管道相连接。A、不同步进行B、同步进行C、配合市政进行

在城镇以及路权资源受到限制的地区,新建、扩建和改建长途通信塑料管道时,应考虑统筹规划、联合建设、资源共享。

长途光缆线路进城应尽量利用现有通信管道。需新建管道时,不需与市区管道建设相协调。

对于新建、改建的建筑物,楼外预埋通信管道应与建筑物的建设同步进行,并应与()相连接。A、公用通信管道B、私用通信管道C、移动通信管道D、广电通信管道

通信管道规划原则()。A、以城市发展规划和通信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B、统建公用C、当规划道路红线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40m时,应在道路两侧修建通信管道D、当规划道路红线之间的距离小于40m时,通信管道应建在用户较少的一侧,并预留过街管道

填空题一类建筑物中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与()的接地装置相连。距离建筑物100m内的管道,应每隔()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判断题建筑物外部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的顶端和底端应与防雷装置连接,对于建筑物内部靠近外墙的竖直金属管道并不要求应与防雷装置连接。A对B错

多选题关于动力基础设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A基础应与混凝土地面连接B基础不宜与建筑物基础连接C与机器相连接的管道应直接在建筑物上固定D应验算地基承载力并控制基础的沉降和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