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素渗碳钢渗碳后,采用一次淬火,其淬火加热温度为()。A、AC1+20~30℃B、AC1-AC3C、AC3+30~50℃D、A1+50~70℃

碳素渗碳钢渗碳后,采用一次淬火,其淬火加热温度为()。

  • A、AC1+20~30℃
  • B、AC1-AC3
  • C、AC3+30~50℃
  • D、A1+50~70℃

相关考题:

合金渗碳钢渗碳后必须进行()热处理才能使用。 A、淬火+低温回火B、淬火+中温回火C、淬火+高温回火D、完全退火

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选择在()。 A、Ac1+30~50℃B、Acm以上C、Ac3+30~50℃

合金()制成零件后一般进行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 A、碳素钢B、结构钢C、渗碳钢D、有色金属

工件渗碳后一次淬火加热温度如何选择?

下列属于化学热处理的有()。A、感应加热表面淬火B、火焰加热表面淬火C、渗碳D、渗氮E、等温淬火

过共折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选择在()A、Ac1+30~50cB、Ac3+30~50摄氏度C、Accmccm以上

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该选择在,亚共析钢则应该选择在。()A、Ac1+30~50℃B、Accm以上C、Ac3+30~50℃

渗碳钢渗碳后不需要进行淬火处理。

下列热处理方式中疲劳强度最高的是()。A、感应加热淬火B、渗碳淬火C、碳氮共渗淬火D、氮碳共渗

共析、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为()。A、Acm+30~50℃B、Ac3+30~50℃C、Ac1+30~50℃D、Ac2+30~50℃

亚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为()。A、Acm+30~50℃B、Ac3+30~50℃C、Ac1+30~50℃D、Ac2+30~50℃

下列不是合金渗碳钢热处理方法是()。A、渗碳后直接淬火和低温回火B、淬火和低温回火C、渗碳后直接淬火和中温回火D、淬火和中温回火

H54表示()后要求硬度为52~57HRC。A、高频淬火B、火焰淬火C、渗碳淬火D、渗氮淬火

亚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为()。A、Acm+30~50℃B、Ac3+30~50℃C、Ac1+30~50℃

氮碳共渗后的疲劳强度高于渗碳或碳氮共渗淬火但低于感应加热淬火。

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应该选择在()A、Acl+30—50CB、Ac3+30—50CC、Accm+30—50CD、T再+30—50C

共析和过共析钢合适的淬火加热温度范围是()A、Ac1+30~50℃B、Ac3+30~50℃C、Acm+30~50℃D、Accm+30~50℃

以提高钢件表面耐蚀力为目的,可选()A、渗碳B、淬火C、高频加热表面淬火D、渗氮

合金渗碳钢渗碳后必须进行()后才能使用。A、淬火加低温回火B、淬火加中温回火C、淬火加高温回火

渗碳钢()后性能最好。A、直接淬火B、一次淬火C、二次淬火

合金渗碳钢渗碳后必须进行()热处理。A、淬火+高温回火B、淬火+中温回火C、淬火+低温回火D、淬火+退火

共析、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为()。A、Acm+30~50℃B、Ac3+30~50℃C、Ac1+30~50℃

采用中碳钢材料制造齿轮在热处理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热处理方法。A、表面淬火B、渗氮或渗碳淬火C、调质D、正火

单选题合金渗碳钢的热处理一般都是()A渗碳后直接淬火和低温回火B淬火和低温回火C渗碳后直接淬火和中温回火D淬火和中温回火

单选题渗碳钢()后性能最好。A直接淬火B一次淬火C二次淬火

判断题氮碳共渗后的疲劳强度高于渗碳或碳氮共渗淬火但低于感应加热淬火。A对B错

单选题亚共析钢的加热温度在Ac3+30~50℃范围,使钢的组织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后获得马氏体和少量的残余奥氏体,此称()A亚温淬火B等温淬火C完全淬火D不完全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