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均匀处理的加热温度是(),并保温2h。A、400~800℃B、850~900℃C、950~1000℃

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均匀处理的加热温度是(),并保温2h。

  • A、400~800℃
  • B、850~900℃
  • C、950~1000℃

相关考题:

焊后将奥氏体不锈钢接头加热到800~900℃,保温两小时后冷却,称为()。 A、稳定化处理B、均化处理C、减小应力

将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850-950℃,保温2-6小时后空冷,这种工艺叫()。 A、奥氏体化B、固溶处理C、稳定化处理D、上述说法都不对

将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850~950℃,保温2~6h后空冷,这种工艺叫()。 A、奥氏体化B、固溶处理C、稳定化处理D、上述说法都不对

共析钢加热为奥氏体后,冷却时所形成的组织主要决定于()。 A.奥氏体加热时的温度B.奥氏体在加热时的均匀化程度;C.奥氏体冷却时的转变温度D.奥氏体的冷却速度

奥氏体不锈钢的固溶处理是指( )A.把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050~1100℃,碳在奥氏体中固溶,保温一定时间,快速冷却到427℃以下,以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B.把奥氏体中渗碳体通过加热固溶在奥氏体中。C.把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850~900℃,保温一定时间,快速冷却到427℃以下,以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D.把奥氏体中铬和镍通过加热固溶在奥氏体中。

焊接奥氏体不锈钢,加大冷却速度的目的是()。A、避免产生淬硬现象B、形成双相组织C、进行均匀化处理D、缩短焊接接头在危险温度区停留的时间

影响奥氏体晶粒度长大的两个最主要因素是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并且加热温度的影响比保温时间更为明显。()

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两个最主要因素是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并且加热温度的影响比保温时间更为明显。()

奥氏体不锈钢的均匀化处理温度为600~850℃。

奥氏体化温度愈高,保温时间愈长,则形成的奥氏体晶粒愈()A、细小B、粗大C、均匀

焊后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至()℃之间,保温两小时后空冷,称为均化处理。A、1050~1100B、900~1000C、850~900

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奥氏体晶粒的尺寸保持不变。

关于钢材加热过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一般情况下钢的热处理需要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组织全部或部分转化为奥氏体,这一过程称为钢的奥氏体化B、钢在奥氏体化的过程中需要延长保温时间,通过碳原子的扩散才能获得均匀化的奥氏体C、奥氏体晶粒大小受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加热速度和化学成分的影响D、加热速度越快,奥氏体实际形成温度越高,可获得细小的起始晶粒,这对奥氏体晶粒细化有利的

奥氏体形成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奥氏体晶粒将会长大。

淬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使其奥氏体化后,以大于奥氏体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快速冷却,从而发生马氏体转变的热处理过程。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接头进行均匀化处理的目的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如何进行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均匀化处理?

奥氏体不锈钢的固溶处理是指()。A、把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050~1100℃,碳在奥氏体中固溶,保温一定时间,快速冷却到427℃以下,以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B、把奥氏体中渗碳体通过加热固溶在奥氏体中C、把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850~900℃,保温一定时间,快速冷却到427℃以下,以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D、把奥氏体中铬和镍通过加热固溶在奥氏体中

将1G18NqTi奥氏体型不锈钢加热至850-950℃保温2-6小时后至冷,这种工艺叫()。A、固熔处理B、稳定化处理C、退火处理D、回火处理

奥氏体晶粒的大小主要取决与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共析钢加热奥氏体化后,冷却时转变的组织主要取决于()A、奥氏体化的加热温度B、奥氏体化后的成分均匀程度C、奥氏体冷却时的转变温度

奥氏体不锈钢的固溶处理是将焊接接头加热到(),使碳重新熔入到奥氏体中。

钢在加热时需保温一段时问的目的是()A、奥氏体形核B、获得成分均匀的奥氏体C、奥氏体晶核长大

在奥氏体温度区间升高加热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都将促使奥氏体晶粒长大。

单选题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均匀处理的加热温度是()℃,并保温2h。A400~800B850~900C950~1000D≥1000

判断题在奥氏体温度区间升高加热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都将促使奥氏体晶粒长大。A对B错

问答题为了要获得均匀奥氏体,在相同奥氏体化加热温度下,是原始组织为球状珠光体的保温时间短还是细片状珠光体的保温时间短?试利用奥氏体的形成机制说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