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在卢瑟福建立原子有核模型时,他是依靠下列哪种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Aα粒子Bβ粒子Cγ射线D中微子流

单选题
在卢瑟福建立原子有核模型时,他是依靠下列哪种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
A

α粒子

B

β粒子

C

γ射线

D

中微子流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英国人卢瑟福在1911年经过实验,得出结论:原子中有一个非常非常小的核,它集中了()99.99%的质量。他提出了原子有核模型---()模型。

1911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的存在A.电子B.原子核C.中子D.原子

在a粒子散射实验中,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金箔,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实验得到的结果的是(??)A.a粒子穿过金箔时都不改变运动方向B.极少数a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偏转,有的甚至反弹C.a粒子穿过金箔时都有较小偏转D.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偏转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原子结构”的内容要求为:“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材料二某版本高中物理教科书关于“仅粒子散射实验”的教学内容如下:α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如铀和镭)中发射出来的快速运动的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4倍、电子质量的7300倍。1909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指导他的学生盖革和马斯顿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时,所用仪器的俯视图如图l8.2—2所示。R是被铅块包围的α粒子源,它发射的d粒子经过一条细通道,形成一束射线,打在金箔F上。M是一个带有荧光屏S的放大镜,可以在水平面内转到不同的方向对散射的α粒子进行观察。被散射的lot粒子打在荧光屏上会有微弱的闪光产生。通过放大镜观察散光就可以记录在某一时间内向某一方向散射的α粒子数。从仅粒子源到荧光屏这段路程处于真空。当α粒子打到金箔时,由于金原子中的带电粒子对α.粒子有库仑力作用,一些α粒子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就是发生了α粒子的散射。统计散射到各个方向的仅粒子所占的比例,可以推知原子中电荷的分布情况。任务:(1)简述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内容。(2)结合所给材料,完成“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原子结构”的内容要求为:“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材料二某版本高中物理教科书关于“a粒子散射实验”的教学内容如下: a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如铀和镭)中发射出来的快速运动的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4倍、电子质量的7300倍。 1909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指导他的学生盖革和马斯顿进行a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时,所用仪器的俯视图如图18.2—2所示。R是被铅块包围的a粒子源,它发射的a粒子经过一条细通道,形成一束射线,打在金箔F上。M是一个带有荧光屏S的放大镜,可以在水平面内转到不同的方向对散射的d粒子进行观察。被散射的仅粒子打在荧光屏上会有微弱的闪光产生。通过放大镜观察散光就可以记录在某一时间内向某一方向散射的a粒子数。从a粒子源到荧光屏这段路程处于真空。 当a粒子打到金箔时,由于金原子中的带电粒子对a粒子有库仑力作用.一些a粒子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就是发生了a粒子的散射。统计散射到各个方向的a粒子所占的比例。可以推知原子中电荷的分布情况。 (1)简述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内容。 (2)结合所给材料,完成“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下列叙述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玻尔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B、汤姆生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能级假设D、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下列叙述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的发光现象C、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D、赫兹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1919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用Q粒子做炮弹轰击原子核时,首次发现了()A、原子B、电子C、质子D、中子

对原子光谱不连续的现象作出解释的是卢瑟福的有核行星系模型。

1911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的存在A、电子B、原子核C、中子D、原子

与α粒子相比,中子作为轰击原子核的粒子,更容易钻进原子核的原因是中子()。

卢瑟福用于证明原子中有一个带正电荷原子核的实验()A、α粒子的散射实验B、电子衍射C、阴极射线能推动叶片转动或作功D、原子光谱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物粒子只具有粒子性,不具有波动性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光波是概率波,光子在前进和传播过程中,其位置和动量能够同时确定D、在工业和医疗中经常使用激光,是因为其光子的能量远大于γ光子的能量

1938年,德国人()在用慢中子轰击铀核时,首次发现了原子核的裂变现象,并放出新的中子。A、哈恩B、查德威克C、卢瑟福D、麦克斯韦

在外来粒子轰击下,原子核才发生裂变的现象称为()。A、自发裂变B、诱发裂变C、相变D、衰变

下列实验事实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关系正确的是()A、电子的发现: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B、α粒子散射: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C、α粒子散射:玻尔原子结构模型D、氢原子光谱: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提出的氢原子结构理论主要依据的现象是()A、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B、中子轰击铀核产生裂变的现象C、原子核的天然放射性现象D、低压氢气放电管中的氢气在高电压作用下发光,产生线状谱线的现象

单选题1919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用Q粒子做炮弹轰击原子核时,首次发现了()A原子B电子C质子D中子

单选题玻尔提出的氢原子结构理论主要依据的现象是()A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B中子轰击铀核产生裂变的现象C原子核的天然放射性现象D低压氢气放电管中的氢气在高电压作用下发光,产生线状谱线的现象

单选题1911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的存在A电子B原子核C中子D原子

单选题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用α粒子“轰击”金箔,并对散射的α粒子进行统计。根据实验结果,他提出原子内部存在()。A中子B质子C原子核D电子云

单选题下列叙述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的发光现象C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D赫兹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单选题下列哪位科学家最先依靠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A姜瑟夫B卢瑟福C查德威克D薛定谔

判断题对原子光谱不连续的现象作出解释的是卢瑟福的有核行星系模型。A对B错

单选题下列叙述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玻尔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B汤姆生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能级假设D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单选题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完成了α粒子离散实验:用α粒子“轰击”金箔,并对散射的α粒子进行统计。根据实验结果,他提出原子内部存在着( )。A中子B质子C原子核D电子云

单选题下列实验事实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关系正确的是()A电子的发现: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Bα粒子散射: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Cα粒子散射:玻尔原子结构模型D氢原子光谱: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