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的气象学家用云的催化方法在干旱季节做增雨试验,这种试验叫人工降雨,科学家使用的是()。A冰块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干冰

单选题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的气象学家用云的催化方法在干旱季节做增雨试验,这种试验叫人工降雨,科学家使用的是()。
A

冰块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干冰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消毒剂原形的急性经口LD≤5000mg/kg体重时,下一步进行的是A、判定其不能通过B、增做消毒剂的最高使用浓度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C、增做消毒剂的最低使用浓度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D、增做消毒剂的最高使用浓度5倍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E、重复进行二次消毒剂原形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今年二月初以来,为缓解旱情,我市多次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喷洒“干冰”的作用是( )A.使空气液化B.使空气中的小水珠汽化C.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D.“干冰”熔化变为雨水

消毒剂原形的急性经口LD50≤5000mg/kg体重时,下一步进行的是()A.判定其不能通过B.增做消毒剂的最高使用浓度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C.增做消毒剂的最低使用浓度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D.增做消毒剂的最高使用浓度5倍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E.重复进行二次消毒剂原形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在随机试验中,若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0.05,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有( )。A.做100次这种试验,A必发生5次B.做100次这种试验,A可能发生5次,也可能发生6次C.做40次这种试验,A发生2次左右D.做40次这种试验,A不发生的概率为0E.反复多次(如10 000次)做这种试验,A发生的频率约为5%

雨淋报警阀组应每月做一次主排水试验及报警试验,每年做一次开阀功能试验。雨淋装置及其辅件应每半年进行一次维护保养。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观点已成为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布云行雨”的愿望,如今已成为现实。简述两种人工降雨方法并说明其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的气象学家用云的催化方法在干旱季节做增雨试验,这种试验叫人工降雨,科学家使用的是()。A、冰块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干冰

积云静力催化中有利于播云增雨的最有利的条件是()。A、最小云宽阈值B、含水量阈值C、持续的上升运动并维持较长时间碰并增长不充分D、碰并增长不充分

人工冰核和致冷剂对过冷云催化增雨的机制是什么?

在各种压力试验方法中,()既可做管道的强度试验,又可做管道严密性试验。A、水压试验B、气压试验C、真空试验D、渗透试验

在各种压力试验方法中,()既可做管道的强度试验,又可做管道的严密性试验。A、水压试验B、气压试验C、真空试验D、渗透试验

春季安全检查以防雷和设备预防性试验为主,检查时间一般在()前。A、雷雨季节B、干旱季节C、风雪季节D、寒暑季节

什么叫船体密性试验?密性试验的方法是?

消毒剂原形的急性经口LD≤5000mg/kg毒性试验时,下一步进行的是()。A、判定其不能通过B、增做消毒剂的最高使用浓度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C、增做消毒剂的最低使用浓度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D、增做消毒剂的最高使用浓度5倍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E、重复进行二次消毒剂原形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人工增雨作业的物理依据是()A、静力催化B、过量催化C、爆炸影响D、动力催化

根据《高炮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业务规范》,人工增雨作业的物理依据是()。A、静力催化B、过量催化C、爆炸影响D、动力催化

马丁耐热试验方法最早是由马丁氏提出,这种方法在美国和日本使用比较普遍。

撒播干冰等催化剂,促进云滴加速凝结成水滴从而形成降水,属于人工增雨措施。

人工增雨的原理是什么?主要使用的催化剂有哪些?

在云下面有飘带形的降水,在没有到达地面之前就又蒸发掉,这种现象称为().A、雨幡B、焚风C、云砧

试述以色列人工增雨试验计划及主要结论。

多选题根据《高炮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业务规范》,人工增雨作业的物理依据是()。A静力催化B过量催化C爆炸影响D动力催化

多选题人工增雨作业的物理依据是()A静力催化B过量催化C爆炸影响D动力催化

问答题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观点已成为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布云行雨”的愿望,如今已成为现实。简述两种人工降雨方法并说明其理论基础。

问答题人工增雨的原理是什么?主要使用的催化剂有哪些?

问答题现有-10至-25℃的过冷却未降水层状云区,简述对其进行人工催化增雨的基本思路。

单选题有人问科学家:“你试验的这种新型电池总是失败,为什么还要继续?”科学家回答:“失败?我从来没有失败过,我现在已知道了5万种不能制造这种电池的方法了。”A科学家已经试验5万次B科学家在试验电灯C科学家研制成功了新型电池D科学家决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