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测定中,C60 及其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当方量少时,宜采用()方法评定。A、方差已知B、方差未知C、非统计D、标准差法

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测定中,C60 及其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当方量少时,宜采用()方法评定。

A、方差已知
B、方差未知
C、非统计
D、标准差法

参考解析

解析:(2)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 中规定了评定混凝土强度的方法,包括方差已知统计方法、方差未知统计方法以及非统计方法三种。工程中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但应优先选用统计方法。
(3)对 C60 及其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当混凝土方量较少时,宜留取不少于 10 组的试件,采用方差未知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

相关考题:

不属于应提高混凝土配制强度的情况()A、现场条件与试验室条件有显著差异时B、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C30级及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C、A或BD、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时

结合有关数理统计方法评定项目及规定内容,回答下列有关问题。(2)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中的合格判定系数λ?取( )。A.0.95B.1.05C.1.1D.1.15

回弹仪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适用于在现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其他构筑物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快速评定,所试验的水泥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 ),温度应不低于( )。A.50mm;5℃B.100mm;5℃C.50mm;10℃D.100mm;10℃

结合有关数理统计方法评定项目及规定内容,回答下列有关问题。(2)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中的合格判定系数λ3a取()。A.0.95B.1.05C.1.1D.1.15

对C50及其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当混凝土方量较少时,宜()评定混凝土强度。A.留取不少于10组的试件,采用方差未知统计方法B.留取不少于10组的试件,采用方差已知统计方法C.留取不少于20组的试件,采用方差未知统计方法D.留取不少于20组的试件,采用非统计方法

对于C50及其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当混凝土方量较少时,宜留取不少于( )的试件,采用( )评定混凝土强度。 A、5组,方差已知的统计方法 B、10组,方差未知的统计方法 C、5组,方差未知的统计方法 D、3组,方差已知的统计方法

关于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小偏心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下列哪种描述正确(  )A. 宜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B. 宜采用高强度等级的纵筋C. 截面长短边比值宜大于1.5D. 若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则需选用高强度等级的纵筋

对C60及其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当混凝土方量较少时,宜留取不少于()组的试件,采川标准差未知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A、5B、10C、3D、8

对C60及其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当混凝土方量较少时,宜留取不少于(  )组的试件,采用标准差未知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A.5B.10C.3D.8

回弹仪按回弹冲击能量大小分为:重型、中性、轻型。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C50时通常采用中型回弹仪;混凝土抗压强度≥C60时,宜采用重型回弹仪。( )

对于C60及其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当混凝土方量较少时,宜留取不少于( )组的试件,采用( )评定混凝土强度。A.3,方差已知的统计方法B.5,方差已知的统计方法C.5,方差未知的统计方法D.10,方差未知的统计方法

设备底座与基础之间的二次灌浆用料,当设计无规定时,宜采用( )。A.普通混凝土B.高强度混凝土C.膨胀混凝土D.快凝混凝土

属于应提高砼配制强度的情况()A、现场条件与试验室条件有显著差异时B、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C30级及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C、A或BD、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时

高强度混凝土是指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及其以上的混凝土。A、C30B、C40C、C50D、C60

按抗压强度等级不同,混凝土分()。A、普通混凝土B、低强度混凝土C、高强度混凝土D、超高强度混凝土E、特种混凝土

采用预拌混凝土时,供方应提供()、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混凝土质量合格证和混凝土运输单;当需要其他资料时,供需双方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关于受压构件的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宜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B、宜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以及高强钢筋C、宜采用高强钢筋,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D、宜采用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以及低强度钢筋

对C60及其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当混凝土方量较少时,宜()评定混凝土强度。A、留取不少于10组的试件,采用方差未知统计方法B、留取不少于10组的试件,采用方差已知统计方法C、留取不少于20组的试件,采用方差未知统计方法D、留取不少于20组的试件,采用非统计方法

采用非统计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时,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60时,合格评定系数应取()A、λ3=1.15λ4=0.90;B、λ3=1.15λ4=0.95;C、λ3=1.10λ4=0.90;D、λ3=1.10λ4=0.95。

遇到哪种情况时,应提高混凝土配制强度()。A、现场条件与试验室条件无显著差异时B、C30及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统计方法评定时C、C30及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时D、C25及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时

当用于评定样本容量小于是10组时,应采用()评定混凝土强度。A、非统计方法B、数理统计方法C、标准差法D、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大于等于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多选题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提高混凝土试配强度的情况是()。A现场条件与试验室条件有显著差异时B采用机械搅拌、振捣的混凝土C采用统计方法评定的混凝土DC30及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时

单选题对C60及其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当混凝土方量较少时,宜留取不少于()组的试件,采用标准差未知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A5B10C3D8

单选题对C60及其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当混凝土方量较少时,宜()评定混凝土强度。A留取不少于10组的试件,采用方差未知统计方法B留取不少于10组的试件,采用方差已知统计方法C留取不少于20组的试件,采用方差未知统计方法D留取不少于20组的试件,采用非统计方法

判断题当连续生产的混凝土,其用于评定的样本容量小于10组时,应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A对B错

单选题不属于应提高混凝土配制强度的情况()A现场条件与试验室条件有显著差异时B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C30级及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CA或BD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时

多选题混凝土取样的检验批次划分标准是()。A对大批量、连续生产混凝土的强度应采用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B对大批量、连续生产混凝土的强度应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C对小批量或另行生产混凝土的强度应采用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D对小批量或另行生产混凝土的强度应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