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为全国助残日。A: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B:每年5月的第四个星期日C: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D:每年6月的第四个星期日

《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为全国助残日。

A: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B:每年5月的第四个星期日
C: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D:每年6月的第四个星期日

参考解析

解析:《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相关考题:

下列( )规定主要是在保护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权。A.扶持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B.通过电影反映残疾人生活C.国家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给予救济D.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全国助残日为每年( )。A.5月的第一个星期六B.5月的第三个星期六C.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D.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残疾人享有的环境友好权包括( )。A.提供低保B.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C.宣传教育人们帮助残疾人D.宣传教育人们尊重残疾人

关于我国《残疾人保障法》,下面表述错误的是( )。A.《残疾人保障法》是保障残疾人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基本法律B.《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是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责任,包含有倡导性内容,但这是一部时间和空间容量较小的法律C.《残疾人保障法》通过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的权益D.《残疾人保障法》继承了我国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又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残疾人康复工作以社区康复为基础,( )为骨干,残疾人家庭为依托。A.家庭B.康复机构C.社区D.政府

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A.全国助残日B.世界残疾人日C.精神病日

下列规定中是在保护残疾人的康复权的是( )。A.扶持残疾人康复器械的研制B.弘扬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C.设立全国助残日D.通过电影反映残疾人生活

下列规定中,在保护残疾人的劳动权的是( )。A.扶持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B.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C.通过电影反映残疾人生活D.家庭应当鼓励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

社区康复是残疾人康复的重要方法。下列属于社区康复的活动是()。A:做好社区的计划免疫工作B:为社区公共厕所加装扶手和防滑垫C: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D:建立社区康复中心针对不同人进行康复训练E:利用“全国助残日”在社区开展为残疾人服务活动

每年12月3日为()。A、全国助残日B、世界残疾人日C、精神病日

2013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A、帮扶贫困残疾人B、加强残疾人文化

国家设立全国助残日,主要体现了对残疾人()的保障。A、康复权B、精神文化生活权C、社会福利权D、环境友好权

《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保障残疾人劳动权利的责任主体是()A、各级政府B、残疾人本人C、残疾人监护人D、各级党委

我国专门制定的关于残疾人保障的法律是()。A、《残疾人保障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C、《全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2007—2015年)》;D、《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E、《中华人民共和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

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的定义,残疾人保障法的宗旨是什么?

1996年8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A、《老年人权益保障法》B、《军人权益保障法》C、《妇女权益保障法》D、《残疾人权益保障法》

我国规定每年12月3日为"全国助残日"。()

依据《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什么规划中?

单选题国家设立全国助残日,主要体现了对残疾人()的保障。A康复权B精神文化生活权C社会福利权D环境友好权

单选题每年12月3日为()A全国助残日B世界残疾人日C精神病日

单选题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每年(),为全国助残日。”A5月的第1个星期日B5月的第2个星期日C5月的第3个星期日D5月的第4个星期日

单选题《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保障残疾人劳动权利的责任主体是()A各级政府B残疾人本人C残疾人监护人D各级党委

单选题我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康复工作以(  )为基础,康复机构为骨干,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A社区康复B家庭康复C生理康复D功能康复

判断题我国规定每年12月3日为"全国助残日"。()A对B错

单选题《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全国助残日是()。A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B每年6月第三个星期日C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日D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日

填空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为该年“全国助残日”;1992年联合国第47届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

单选题我国专门制定的关于残疾人保障的法律是()。A《残疾人保障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C《全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2007—2015年)》;D《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E《中华人民共和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