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检查不合格(包括待处理)的气瓶应与合格气瓶(),以防止相互混淆。A将阀门卸下B隔离存放C做出明显标记D经确认瓶内无异物

经检查不合格(包括待处理)的气瓶应与合格气瓶(),以防止相互混淆。

A将阀门卸下

B隔离存放

C做出明显标记

D经确认瓶内无异物


参考解析

相关考题:

按《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气瓶检验机构应当将检验不合格的报废气瓶予以破坏性处理。()

填充气瓶前应检查气瓶,气瓶应 ()。A、检定周期内气瓶,外观检查合格。B、外观检查合格的新气瓶。C、使用中的气瓶。

经检查不合格(包括待处理)的气瓶应与合格气瓶(),以防止相互混淆。A、将阀门卸下B、隔离存放C、做出明显标记D、经确认瓶内无异物

对气瓶的检查包括()。 A.是否在有效检验周期内B.是否气C.打开气瓶遮盖物,检查气瓶有无异常D.气瓶大小

瓶装燃气经营企业、瓶装燃气供应站点,应当遵守下列规定,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得用非法制造、报废、改装的气瓶充装燃气B、不得用超期限未检验的气瓶充装燃气C、不得用检验不合格的气瓶充装燃气D、可以用气瓶相互倒灌燃气

充装后的气瓶,先静置( )h,使其压力稳定,温度均衡,不合格的气瓶严禁出厂。A.12B.24C.36D.48

气瓶填充站的气瓶档案包括: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书、气瓶检验记录等。气瓶的档案应保存到气瓶报废为止。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填充气瓶前应检查气瓶,气瓶应()。A.外观检查合格的新气瓶。B.检定周期内气瓶,外观检查合格。C.使用中的气瓶。

乙炔气瓶单位容积充装量小于()kg/L时,按不合格气瓶处理。A0.15B0.12C0.16D0.18

气瓶充装单位应严格按照GBl6804—1997《气瓶警示标签》的要求制作并粘贴气瓶警示标签。对于未按标准要求粘贴气瓶警示标签的充装单位,按年审不合格处理。A对B错

经检查不合格(包括待处理)的气瓶,应分别存放,并作出明显标记,以防与合格气瓶相互混淆。A对B错

超过定期检验周期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气瓶可以办理使用登记。A对B错

气瓶应装防震圈和瓶帽等安全附件。防震圈是为了防止气瓶瓶体受撞击的一种保护附件,瓶帽的安全作用是()。A、气瓶超压时可安全泄压B、密封气瓶,防止介质溢出C、防止气瓶瓶阀受撞击破坏D、限制气瓶内的压力防止超压

气瓶充装单位应严格按照GBl6804—1997《气瓶警示标签》的要求制作并粘贴气瓶警示标签。对于未按标准要求粘贴气瓶警示标签的充装单位,按年审不合格处理。

气瓶检验单位应将检验不合格的报废气瓶予以破坏性处理。

乙炔气瓶单位容积充装量小于()kg/L时,按不合格气瓶处理。A、0.15B、0.12C、0.16D、0.18

乙炔气瓶单位容积充装量小于()kg/L时,按不合格气瓶处理。

经检查不合格(包括待处理)的气瓶,应分别存放,并作出明显标记,以防与合格气瓶相互混淆。

超过定期检验周期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气瓶可以办理使用登记。

检查中发现瓶体或瓶阀沾有油脂的气瓶,严禁充装。应将其存放于不合格气瓶存瓶区,待查明原因后,送气瓶检验站处理。

某焊工因乙炔气瓶用空,换瓶后将气瓶卧放滚动到工作地点,即投入使用,因乙炔气瓶内丙酮流出而着火。产生事故的原因为:()。A、乙炔气瓶不合格B、焊工没有检查乙炔瓶是否漏气C、使用前未将丙酮放空D、使用前未竖立置放20min

作为压力容器,气瓶的安全使用包括()。A、防止气瓶受热B、气瓶使用到最后应留有余气C、加强气瓶的维护D、气瓶使用单位可自行改变充装气体的品种E、正确操作和使用

多选题经检查不合格(包括待处理)的气瓶应与合格气瓶(),以防止相互混淆。A将阀门卸下B隔离存放C做出明显标记D经确认瓶内无异物

判断题经检查不合格(包括待处理)的气瓶,应分别存放,并作出明显标记,以防与合格气瓶相互混淆。A对B错

判断题检查中发现瓶体或瓶阀沾有油脂的气瓶,严禁充装。应将其存放于不合格气瓶存瓶区,待查明原因后,送气瓶检验站处理。A对B错

判断题气瓶充装单位应严格按照GBl6804—1997《气瓶警示标签》的要求制作并粘贴气瓶警示标签。对于未按标准要求粘贴气瓶警示标签的充装单位,按年审不合格处理。A对B错

填空题乙炔气瓶单位容积充装量小于()kg/L时,按不合格气瓶处理。

判断题超过定期检验周期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气瓶可以办理使用登记。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