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为突出创新驱动,补齐技术短板,针对公司研发力量不强、研发结果转化利用不足、专利技术保护措施不力的现状,建议采用下列控制措施“补短板”:(1)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并与其签订专利技术保密协议;(2)组织直接参与研发工作、熟悉研发内容的核心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和验收;(3)对具有重大技术创新的产品,立即进行批量生产,第一时间抢占市场,通过市场来检验产品性能。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指出上述资料中存在的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甲公司为突出创新驱动,补齐技术短板,针对公司研发力量不强、研发结果转化利用不足、专利技术保护措施不力的现状,建议采用下列控制措施“补短板”:(1)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并与其签订专利技术保密协议;(2)组织直接参与研发工作、熟悉研发内容的核心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和验收;(3)对具有重大技术创新的产品,立即进行批量生产,第一时间抢占市场,通过市场来检验产品性能。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指出上述资料中存在的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指出上述资料中存在的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参考解析
解析:①资料中存在的不当之处:“组织直接参与研发工作、熟悉研发内容的核心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和验收”的表述不当。
理由:公司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独立评审和验收[或:违背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要求][或:违背了制衡性原则]。
②资料中存在的不当之处:“对具有重大技术创新的产品,立即进行批量生产,第一时间抢占市场”的表述不当。
理由:研究成果的开发利用应当分步推进,通过试生产充分验证产品性能,在获得市场认可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理由:公司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独立评审和验收[或:违背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要求][或:违背了制衡性原则]。
②资料中存在的不当之处:“对具有重大技术创新的产品,立即进行批量生产,第一时间抢占市场”的表述不当。
理由:研究成果的开发利用应当分步推进,通过试生产充分验证产品性能,在获得市场认可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相关考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9年发生的与无形资产相关的经济业务如下:(1)5月10日,自行研发某项行政管理非专利技术,截至5月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研发费用50000元,相关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经测试该项研发活动完成了研究阶段。(2)6月1日,该项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该阶段发生研发人员薪酬500000元,支付其他研发费用100000元,取得经税务机关认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3000元,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3)9月5日,该项研发活动结束,经测试达到预定技术标准,形成一项非专利技术并投入使用,该项非专利技术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4)12月1日,将上述非专利技术出租给乙公司,双方约定的转让期限为2年,月末,甲公司收取当月租金收入2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200元,款项存入银行。根据资料(1)至(3),甲公司自行研发非专利技术的入账金额是( )元。A.663000B.650000C.613000D.600000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9年发生的与无形资产相关的经济业务如下:(1)5月10日,自行研发某项行政管理非专利技术,截至5月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研发费用50000元,相关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经测试该项研发活动完成了研究阶段。(2)6月1日,该项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该阶段发生研发人员薪酬500000元,支付其他研发费用100000元,取得经税务机关认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3000元,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3)9月5日,该项研发活动结束,经测试达到预定技术标准,形成一项非专利技术并投入使用,该项非专利技术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4)12月1日,将上述非专利技术出租给乙公司,双方约定的转让期限为2年,月末,甲公司收取当月租金收入2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200元,款项存入银行。根据资料(1)至(4),年末甲公司该项非专利技术的账面价值是()元。A.600000B.560000C.700000D.570000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9年发生的与无形资产相关的经济业务如下:(1)5月10日,自行研发某项行政管理非专利技术,截至5月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研发费用50000元,相关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经测试该项研发活动完成了研究阶段。(2)6月1日,该项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该阶段发生研发人员薪酬500000元,支付其他研发费用100000元,取得经税务机关认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3000元,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3)9月5日,该项研发活动结束,经测试达到预定技术标准,形成一项非专利技术并投入使用,该项非专利技术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4)12月1日,将上述非专利技术出租给乙公司,双方约定的转让期限为2年,月末,甲公司收取当月租金收入2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200元,款项存入银行。根据资料(1),关于甲公司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A.支付时记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B.支付时记入“管理费用”科目C.期末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D.支付时记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
A公司与B公司签订协议,由B公司独立按照协议相关内容完成某项技术的研发,A公司按照协议支付相应的资金并享用研发的成果。这种研发模式属于( )。A.自主研发B.合作研发C.委托研发D.内包研发
(2019年)2×15年1月1日至2×19年12月31日,与甲公司A专利技术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资料一:2×15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开始自行研发A专利技术以生产新产品。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为研究阶段,发生材料费5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3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200万元。 资料二:2×15年7月1日,A专利技术的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2×16年1月1日,该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并达到预定用途。在开发阶段,发生材料费8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4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300万元,上述研发支出均满足资本化条件。甲公司预计A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残值为零,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资料三:2×17年12月31日,A专利技术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0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5年,预计残值为零,仍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资料四: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450万元将A专利技术对外出售,价款已收存银行。 本题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费用及其他因素。要求: (1)编制甲公司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研发A专利技术时发生相关支出的会计分录。 (2)编制甲公司2×16年1月1日A专利技术达到预定用途时的会计分录。 (3)计算甲公司2×16年度A专利技术应摊销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4)计算甲公司2×17年12月31日对A专利技术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5)计算甲公司2×19年12月31日对外出售A专利技术应确认的损益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研发支出”科目应写出必要的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2019年)2×15年 1 月 1 日至 2×19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 A 专利技术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资料一:2×15年 1 月 1 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开始自行研发 A 专利技术以生产新产品。2×15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为研究阶段,发生材料费 500 万元、研发人员薪酬 3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 200 万元。资料二:2×15年 7 月 1 日。A 专利技术的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2×16年 1 月 1 日,该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并达到预定用途。在开发阶段,发生材料费 800 万元、研发人员薪酬400 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 300 万元。上述研发支出均满足资本化条件。甲公司预计 A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 10年,预计残值为零,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资料三:2×17年 12 月 31 日,A 专利技术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 1 000 万元。预计尚可使用 5年,预计残值为零,仍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资料四:2×19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以 450 万元将 A 专利技术对外出售,价款已收存银行。本题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要求:(“研发支出”科目应写出必要的明细科目)。(1)编制甲公司 2×15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研发 A 专利技术发生相关支出的会计分录。(2)编制甲公司 2×16年 1 月 1 日 A 专利技术达到预定用途时的会计分录。(3)计算甲公司 2×16年度 A 专利技术应摊销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4)计算甲公司 2×17年 12 月 31 日对 A 专利技术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5)计算甲公司 2×19年 12 月 31 日对外出售 A 专利技术应确认的损益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甲公司与无形资产相关的业务资料如下:(1)2×18年1月,甲公司以银行存款3600万元购入一项管理用土地使用权(不考虑相关税费)。该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2)2×18年6月,甲公司研发部门准备研究开发一项专利技术。研究阶段,企业为了研究成果的应用研究、评价,以银行存款支付了相关费用500万元。(3)2×18年8月,上述专利技术研究获得技术可行认证,转入开发阶段。开发阶段,直接发生的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以及相关设备折旧费分别为800万元、1500万元和500万元,同时以银行存款支付了其他相关费用200万元。以上开发支出均满足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4)2×18年10月,上述专利技术的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当月投入新产品A产品的生产。甲公司预计该专利技术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甲公司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利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5)2×19年12月31日,由于新产品研发技术的出现,甲公司生产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故对其上述研发的专利技术进行减值测试,经测试,该项专利技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205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2100万元。假定计提减值准备后该项专利技术的使用年限、净残值和摊销方法均不变。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要求:(1)编制甲公司2×18年1月购入该项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分录。(2)编制土地使用权2×18年摊销的会计分录,计算甲公司2×18年12月31日该项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3)编制甲公司2×18年研究开发专利技术的有关会计分录。(4)计算甲公司研究开发的专利技术2×19年年末应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计提减值准备相关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1.2×15年1月1日至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A专利技术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资料一:2×15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开始自行研发A专利技术以生产新产品。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为研究阶段,发生材料费5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3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200万元。资料二:2×15年7月1日,A专利技术的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2×16年1月1日,该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并达到预定用途。在开发阶段,发生材料费8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4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300万元。上述研发支出均满足资本化条件。甲公司预计A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残值为零,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资料三:2×17年12月31日,A专利技术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 0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5年,预计残值为零,仍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资料四: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450万元将A专利技术对外出售,价款已收存银行。本题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要求:(“研发支出”科目应写出必要的明细科目)。(1)编制甲公司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研发A专利技术发生相关支出的会计分录。(2)编制甲公司2×16年1月1日A专利技术达到预定用途时的会计分录。(3)计算甲公司2×16年度A专利技术应摊销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4)计算甲公司2×17年12月31日对A专利技术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5)计算甲公司2×19年12月31日对外出售A专利技术应确认的损益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2×15年1月1日至2×19年12月31日,与甲公司A专利技术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本题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费用及其他因素。 (“研发支出”科目应写出必要的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资料一:2×15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开始自行研发A专利技术以生产新产品。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为研究阶段,发生材料费5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3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200万元。 要求: (1)编制甲公司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研发A专利技术时发生相关支出的会计分录。 资料二:2×15年7月1日,A专利技术的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2×16年1月1日,该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并达到预定用途。在开发阶段,发生材料费8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4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300万元,上述研发支出均满足资本化条件。甲公司预计A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残值为零,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要求: (2)编制甲公司2×16年1月1日A专利技术达到预定用途时的会计分录。 (3)计算甲公司2×16年度A专利技术应摊销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资料三:2×17年12月31日,A专利技术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0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5年,预计残值为零,仍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要求: (4)计算甲公司2×17年12月31日对A专利技术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资料四: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450万元将A专利技术对外出售,价款已收存银行。 要求: (5)计算甲公司2×19年12月31日对外出售A专利技术应确认的损益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甲公司2×17年3月1日准备自行研发一项专利技术,预计研发周期为1.5年,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各占用9个月。由于该专利技术符合当地有关自主研发的鼓励政策,甲公司当日即向当地政府申请500万元的研发补贴,其中200万元用于补助研究阶段的支出,300万元用于补助开发阶段的支出。甲公司该申请获得当地政府批准,并于2×17年4月1日拨付甲公司500万元补助款项;2×17年4月1日,甲公司开始该项专利技术的研发,进入研究阶段,至2×17年末,甲公司共发生研发支出700万元。2×18年1月1日,该项目如期进入开发阶段,至2×18年9月30日研发完成,共发生开发支出900万元,假定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甲公司将该专利技术作为管理用无形资产确认,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甲公司对政府补助采用总额法核算。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司上述业务的处理,表述不正确的有( )。A.甲公司取得的该政府补助属于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需要区分与收益相关部分和与资产相关部分分别进行处理B.甲公司2×17年末因该项政府补助影响当期损益的金额为250万元C.甲公司2×18年末因该项政府补助影响当期损益的金额为70万元D.甲公司2×18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855万元
甲公司为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国有大型集团企业,其所属产业是国家“去产能”的重点行业之一。2016 年初,甲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部门根据董事会要求,围绕国家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牵头研究起草了《2016 年度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服务“三去一降一补”建议书》。该建议书内容摘要如下:(1)关注产业政策,化解过剩产能。为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风险,建议采取下列策略“去产能”;①对本年度拟上马的所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节能环保等事前评估,严禁开工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②对市场较为成熟、利润较为稳定的业务单元,继续保持现有的业务规模和生产能力。(2)创新营销模式,缓解库存压力。为有效应对公司产品大量积压的风险,建议采取下列策略“去库存”;①通过“前向一体化”的方式并购营销渠道较广、竞争实力较强的零售商,并将其整合为公司的销售分部;②积极探索线上营销模式,通过“协议买断”的方式将积压产品出售给某电子商务平台公司。(3)优化筹资结构,合理降低杠杆。对融资业务的风险分析显示:公司 2015 年末的资产负债率(80%)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65%),且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如果继续通过“借新还旧”等传统方式融资,可能加剧偿债压力并带来其他潜在风险,最终引发资金链断裂。为了“去杠杆”,建议 2016 年度采用发行股票的方式弥补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缺口。(4)加强流程管控,降低运营成本。为控制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销售净利率,建议采用下列控制措施“降成本”:①在大宗原材料采购招标过程中,严格遵循低价者中标的原则;②强化预算刚性,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的成本费用开支,一律不予调整和批准;③重视成本分析工作并形成分析报告,及时传递给公司内部有关管理人员。(5)突出创新驱动,补齐技术短板。针对公司研发力量不强、研发结果转化利用不足、专利技术保护措施不力的现状,建议采用下列控制措施“补短板”:①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并与其签订专利技术保密协议;②组织直接参与研发工作、熟悉研发内容的核心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和验收;③对具有重大技术创新的产品,立即进行批量生产,第一时间抢占市场,通过市场来检验产品性能。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要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分别指出资料(4)、资料(5)中存在的不当之处,并逐项说明理由。
甲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家电产品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于2017年8月聘请A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提供2017年内部控制审计服务,并计划于2018年4月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018年2月,A会计师事务所项目组就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内部讨论,有关事项如下: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2017年12月,甲公司董事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为关联方M公司提供重大商业担保的议案》,并拟提交股东大会进行表决。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发现,甲公司董事会在表决该担保议案时,执行董事李某(同时为M公司的股东)参与表决并投赞成票。董事会会议记录显示,M公司已存在资不抵债、经营风险较大的情形,获得甲公司的担保对M公司持续经营至关重要。 要求: 1.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根据资料(1),指出甲公司内部控制存在哪些不当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2)2017年1月,甲公司投入大额资金启动家电类用户界面操作技术重大研发项目,并拟在取得研究成果后申请专利。2017年12月,甲公司获悉同行业的乙公司已于2017年11月抢先向国家专利行政部门申请同类技术的专利。甲公司被迫终止该研发项目。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发现,该研发项目经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批准后实施,审批文件中仅见董事长个人签字,与研发项目相关的档案中未见可行性研究报告。研发过程中,研究人员通过互联网、邮箱沟通涉密的技术细节,关键信息被黑客截获并出售给了乙公司。 要求: 2.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根据资料(2),指出甲公司内部控制存在哪些不当之处,并分别提出改进的控制措施。 (3)2017年12月,A会计师事务所项目组收到甲公司内部员工的举报信,举报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N公司(重要的业务单位)管理层串通舞弊,虚构销售收入。2018年1月,在甲公司的配合下,A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证实了N公司管理层与其销售部门、物流部门、财务部门有关负责人确实存在串通虚构2017年度销售收入的行为,导致虚增收入超过3亿元(金额重大)。 要求: 3.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针对资料(3),代A会计师事务所逐项回答:①请根据资料(3)所涉及事项对甲公司2017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有效性实施发表什么类型的内部审计意见,并说明理由;②在给甲公司的内部控制沟通和建议函中,提出与举报投诉相关的反舞弊控制措施。
甲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家电产品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于2017年8月聘请A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提供2017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服务,并计划于2018年4月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018年2月,A会计师事务所项目组就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内部讨论,有关事项如下:(1)2017年12月,甲公司董事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为关联方M公司提供重大商业担保的议案》,并拟提交股东大会表决。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发现,甲公司董事会在表决该担保议案时,执行董事李某(同时为M公司股东)参与表决并投赞成票;董事会会议记录显示,M公司已存在资不抵债、经营风险较大的情形,获得甲公司的担保对M公司持续经营至关重要。(2)2017年1月,甲公司投入大额资金启用家电类用户界面操作技术重大研发项目,并拟在取得研究成果后申请专利。2017年12月,甲公司获悉同行业的乙公司已于2017年11月抢先向国家专利行政部门申请同类技术的专利,甲公司被迫终止该研发项目。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发现:该研发项目经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批准后实施,审批文件中仅见董事长个人签字;与研发项目相关的档案中未见可行性研究报告;研发过程中,研究人员通过互联网邮箱沟通涉密的技术细节,关键信息被黑客截获并出售给乙公司。(3)2017年12月,A会计师事务所项目组收到甲公司员工的内部举报信,举报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N公司(具有重要性)管理层串通舞弊,虚构销售收入。2018年1月,在甲公司的配合下,A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证实N公司管理层与其销售部门、物流部门、财务部门有关负责人确实存在串谋虚构2017年度销售收入的行为,导致虚增收入超过3亿元(金额重大)。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要求:1.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针对资料(1),指出甲公司内部控制存在哪些不当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2.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针对资料(2),指出甲公司内部控制存在哪些不当之处,并分别提出改进的控制措施。3.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针对资料(3),代A会计师事务所逐项回答:①仅根据资料(3)所涉事项,应对甲公司2017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什么类型的审计意见,并说明理由。②在给甲公司的内部控制沟通和建议函中,提出与举报投诉相关的反舞弊控制措施。
2017年1月,甲公司投入大额资金启用家电类用户界面操作技术重大研发项目,并拟在取得研究成果后申请专利。2017年12月,甲公司获悉同行业的乙公司已于2017年11月抢先向国家专利行政部门申请同类技术的专利,甲公司被迫终止该研发项目。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发现;该研发项目经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批准后实施,审批文件中仅见董事长个人签字;与研发项目相关的档案中未见可行性研究报告;研发过程中,研究人员通过互联网邮箱沟通涉密的技术细节,关键信息被黑客截获并出售给乙公司。 要求: 指出甲公司内部控制存在哪些不当之处,并分别提出改进的控制措施。
甲公司为一家上市的国有大型集团企业,其所涉及的业务涉及国家“去产能”的相关业务。甲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部门根据董事会要求,围绕国家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牵头研究起草了《2017年度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服务“三去一降一补”计划书》。该计划建议书内容摘要如下: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由于在“三去”任务中,本企业比较突出的是“去杠杆”。为优化筹资结构,合理降低杠杆,公司采取以下措施:①对筹资方案进行严格审批,重点关注筹资用途的可行性和相应的偿债能力。重大筹资方案,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筹资方案需经有关部门批准的,以及筹资方案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由总经理快速批准,以免耽误进度。 ②根据批准的筹资方案,严格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筹集资金。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重点关注信用风险、筹资成本、偿还能力以及流动性风险等,发行股票应当重点关注发行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以及公司控制权风险等。 (2)为控制公司的运营成本、外包成本、提高销售净利率,建议采用下列控制措施“降成本”:①建立采购定价制度,采取协议采购方式确定采购价格;②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外包成本,切实做到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下可将企业的所有业务外包出去。 (3)针对公司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企业研发项目失败概率大、资源浪费、研发成本过高,建议采用下列控制措施“补短板”:①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规划管理工作,履行相应职责。企业发展战略委员会对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形成发展战略建议方案。董事会应当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方案。发展战略方案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②根据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要求: 1.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逐项指出资料(1)中事项①和②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并逐项说明理由。 2.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逐项指出资料(2)中事项①和②项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并逐项说明理由。 3.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逐项指出资料(3)中事项①和②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并说明董事会应当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方案时重点关注的事项。
突出创新驱动,补齐技术短板。针对公司研发力量不强、研发结果转化利用不足、专利技术保护措施不力的现状,建议采用下列控制措施“补短板”: ①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并与其签订专利技术保密协议; ②组织直接参与研发工作、熟悉研发内容的核心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和验收; ③对具有重大技术创新的产品,立即进行批量生产,第一时间抢占市场,通过市场来检验产品性能。 要求: 指出资料中存在的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甲公司为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国有大型集团企业,其所属产业是国家“去产能”的重点行业之一。2016 年初,甲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部门根据董事会要求,围绕国家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牵头研究起草了《2016 年度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服务“三去一降一补”建议书》。该建议书内容摘要如下:(1)关注产业政策,化解过剩产能。为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风险,建议采取下列策略“去产能”;①对本年度拟上马的所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节能环保等事前评估,严禁开工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②对市场较为成熟、利润较为稳定的业务单元,继续保持现有的业务规模和生产能力。(2)创新营销模式,缓解库存压力。为有效应对公司产品大量积压的风险,建议采取下列策略“去库存”;①通过“前向一体化”的方式并购营销渠道较广、竞争实力较强的零售商,并将其整合为公司的销售分部;②积极探索线上营销模式,通过“协议买断”的方式将积压产品出售给某电子商务平台公司。(3)优化筹资结构,合理降低杠杆。对融资业务的风险分析显示:公司 2015 年末的资产负债率(80%)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65%),且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如果继续通过“借新还旧”等传统方式融资,可能加剧偿债压力并带来其他潜在风险,最终引发资金链断裂。为了“去杠杆”,建议 2016 年度采用发行股票的方式弥补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缺口。(4)加强流程管控,降低运营成本。为控制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销售净利率,建议采用下列控制措施“降成本”:①在大宗原材料采购招标过程中,严格遵循低价者中标的原则;②强化预算刚性,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的成本费用开支,一律不予调整和批准;③重视成本分析工作并形成分析报告,及时传递给公司内部有关管理人员。(5)突出创新驱动,补齐技术短板。针对公司研发力量不强、研发结果转化利用不足、专利技术保护措施不力的现状,建议采用下列控制措施“补短板”:①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并与其签订专利技术保密协议;②组织直接参与研发工作、熟悉研发内容的核心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和验收;③对具有重大技术创新的产品,立即进行批量生产,第一时间抢占市场,通过市场来检验产品性能。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要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逐项指出资料(1)中①和②项、资料(2)中①和②项的建议所采取的风险应对策略类型,并说明公司应如何选择和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甲公司为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国有大型集团企业,其所属产业是国家“去产能”的重点行业之一。2016 年初,甲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部门根据董事会要求,围绕国家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牵头研究起草了《2016 年度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服务“三去一降一补”建议书》。该建议书内容摘要如下:(1)关注产业政策,化解过剩产能。为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风险,建议采取下列策略“去产能”;①对本年度拟上马的所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节能环保等事前评估,严禁开工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②对市场较为成熟、利润较为稳定的业务单元,继续保持现有的业务规模和生产能力。(2)创新营销模式,缓解库存压力。为有效应对公司产品大量积压的风险,建议采取下列策略“去库存”;①通过“前向一体化”的方式并购营销渠道较广、竞争实力较强的零售商,并将其整合为公司的销售分部;②积极探索线上营销模式,通过“协议买断”的方式将积压产品出售给某电子商务平台公司。(3)优化筹资结构,合理降低杠杆。对融资业务的风险分析显示:公司 2015 年末的资产负债率(80%)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65%),且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如果继续通过“借新还旧”等传统方式融资,可能加剧偿债压力并带来其他潜在风险,最终引发资金链断裂。为了“去杠杆”,建议 2016 年度采用发行股票的方式弥补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缺口。(4)加强流程管控,降低运营成本。为控制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销售净利率,建议采用下列控制措施“降成本”:①在大宗原材料采购招标过程中,严格遵循低价者中标的原则;②强化预算刚性,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的成本费用开支,一律不予调整和批准;③重视成本分析工作并形成分析报告,及时传递给公司内部有关管理人员。(5)突出创新驱动,补齐技术短板。针对公司研发力量不强、研发结果转化利用不足、专利技术保护措施不力的现状,建议采用下列控制措施“补短板”:①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并与其签订专利技术保密协议;②组织直接参与研发工作、熟悉研发内容的核心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和验收;③对具有重大技术创新的产品,立即进行批量生产,第一时间抢占市场,通过市场来检验产品性能。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要求:根据资料(3),指出甲公司针对融资业务采用了哪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分析的具体方法;并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指出发行股票应重点关注哪些风险。
甲公司为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国有大型集团企业,其所属产业是国家“去产能”的重点行业之一。2018年年初,甲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部门根据董事会要求,围绕国家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牵头研究起草了《2018年度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服务“三去一降一补”建议书》。该建议书内容摘要如下:(1)关注产业政策,化解过剩产能。为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风险,建议采取下列策略“去产能”:①对本年度拟上马的所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节能环保等事前评估,严禁开工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②对市场比较成熟、利润较为稳定的业务单元,继续保持现有的业务规模和生产能力。(2)创新营销模式,缓解库存压力。为有效应对公司产品大量积压的风险,建议采取下列策略“去库存”:①通过“前向一体化”的方式并购营销渠道较广、竞争实力较强的零售商,并将其整合为公司的销售分部;②积极探索线上销售模式。通过“协议买断”的方式将积压产品出售给某电子商务平台公司。(3)优化筹资结构,合理降低杠杆。对融资业务的风险分析显示:公司2017年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为80%,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65%),且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如果继续通过“借新还旧”的传统方式融资,可能导致偿债压力大且带来其他潜在风险,最终引发资金链断裂。为了“去杠杆”,建议2018年度采用发行股票的方式弥补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缺口。(4)加强流程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为控制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销售净利率,建议采用下列控制措施“降低成本”:①在大宗原材料采购招标过程中,严格遵守低价者中标的原则;②强化预算刚性,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的成本费用开支一律不予调整和批准;③重视成本分析工作并形成分析报告,及时传递给公司内部有关管理人员。(5)突出创新驱动,补齐技术短板。针对公司研发力量不强、研发成果转化利用不足、专利技术保护措施不利的现状,建议采用下列控制措施“补短板”:①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并与其签订专利技术保密协议;②组织直接参与研发工作,熟悉研发内容的核心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和验收;③对具有重大创新的产品,立即进行批量生产,第一时间抢占市场,通过市场来检验产品性能。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要求:1.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逐项指出资料(1)中①和②项,资料(2)中①和②项的建议所采取的风险应对策略类型,并说明公司应如何选择和调整风险应对策略。2.根据资料(3),指出甲公司针对融资业务采用了哪些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风险分析的具体方法;并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指出发行股票应重点关注哪些风险。3.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分别指出资料(4)和资料(5)中存在的不当之处,并逐项说明理由。
受经济危机影响,甲公司经营业绩不佳,于是甲公司对研发部门进行调整,招募了一批优秀的研发人员,并研发了几款深受市场欢迎的产品,改善了公司的经营状况。上述信息中,甲公司采取的变革类型包括( )。A.技术变革B.产品和服务变革C.结构和体系变革D.人员变革
林海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公司成立之初就设立了知识产权部,并制定了《员工保密协议》《专利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林海公司开展研发活动需关注的主要风险包括( )。A.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B.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C.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D.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
下列有关总行委托产品研发流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总行制定年度计划时,可将部分总行产品项目委托给分中心或有研发能力的分行研发B、分中心(分行)根据总行下达任务,进行需求编写、产品测试、试点推广等相应研发工作C、需求编写完成后,总行产品研发部组织进行需求书评审,出具评审报告D、验收通过后,产品移交总行,分中心(分行)要配合总行做好产品推广等后续工作。
对跨国公司学习能力要求理解正确的是()A、仅仅利用企业研发开发新产品B、不开发新技术,而是向其他企业学习新技术C、企业自己研发,并进行技术合作D、具有从诸多环境中学习的能力,并能将其成果进行扩散和传播
甲公司是一家智能手机研发企业,近日通过社会招聘引进了海归博士王某从事智能手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攻关,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一研究与开发》的有关要求,甲公司在与王某签订劳动合同时,应特别约定()。A、研究成果归属B、离职条件C、离职后保密义务D、离职后竞业限制年限及违约责任
多选题下列有关总行委托产品研发流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总行制定年度计划时,可将部分总行产品项目委托给分中心或有研发能力的分行研发B分中心(分行)根据总行下达任务,进行需求编写、产品测试、试点推广等相应研发工作C需求编写完成后,总行产品研发部组织进行需求书评审,出具评审报告D验收通过后,产品移交总行,分中心(分行)要配合总行做好产品推广等后续工作。
单选题甲公司是一家传统行业企业,该行业初始投资要求巨大,且国家采用生产牌照制进行管理。作为传统行业,该行业技术进步速度缓慢,市场已趋于饱和。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适合甲公司的研发选择是( )。A企业内部研发B购买专利C合作研发D委托科研机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