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十几减九》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例题“12—9”的计算方法,然后展开师生对话,交流算法。师:谁来介绍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生1:我是数出来的。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呢?生1:我心里想着9,然后从9往下数(用手指表示),一直数到12,数了3个数,所以12减9就等于3。师:你能给你的方法起个名称吗?生1:(想了想)那就叫“数手指”法吧。生2:老师,我不用数手指,而是用小棒来摆。师:你是怎么摆的,又怎么算呢?生2:我先摆出12根小棒,然后拿走9根,剩下3根,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摆小棒”法。师:好一个“摆小棒”法,你真行!生3:我不用数手指,也不用摆小棒就能算出来!师:是吗?那就把你的高招说一说!生3:(得意地)我把12分成10和2,先用10减9等于1,再用1和2加起来就等于3。师:哇!你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巧妙的方法,老师佩服你!那你给这种方法起名称了吗?生3:我不知道该叫什么方法好。师:还有谁的方法和生3的一样?你们一起来商量一下,给这种方法起个什么名称。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很多名称,有的叫“分开减”法,有的叫“先算10”法,有的说是“10减”法,还有的叫“先算减,再算加”法。师:这些名称都有道理,老师把你们的这些说法综合起来,起一个又简单又合理的名称,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那就叫“破十法”吧!生4:我还有一种方法比“破十法”还好!师:是吗?怎么个好法,你说说!生4:因为我知道9加3等于12,所以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想加算减”法!师:你真会学习,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生5:老师,我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叫“连续减”法!师:(惊讶地)真的吗?怎么连续减呢?生5:(兴奋地跑上讲台)我先用12里的2减去9里面的2,再用10减去剩下的7就得到3。师:你真是一个“小数学家”,太了不起了!问题:试述此教学片段中,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活动的哪些特点?(20分)

以下是《十几减九》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例题“12—9”的计算方法,然后展开师生对话,交流算法。
师:谁来介绍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数出来的。
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呢?
生1:我心里想着9,然后从9往下数(用手指表示),一直数到12,数了3个数,所以12减9就等于3。
师:你能给你的方法起个名称吗?
生1:(想了想)那就叫“数手指”法吧。
生2:老师,我不用数手指,而是用小棒来摆。
师:你是怎么摆的,又怎么算呢?
生2:我先摆出12根小棒,然后拿走9根,剩下3根,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摆小棒”法。
师:好一个“摆小棒”法,你真行!
生3:我不用数手指,也不用摆小棒就能算出来!
师:是吗?那就把你的高招说一说!
生3:(得意地)我把12分成10和2,先用10减9等于1,再用1和2加起来就等于3。
师:哇!你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巧妙的方法,老师佩服你!那你给这种方法起名称了吗?
生3:我不知道该叫什么方法好。
师:还有谁的方法和生3的一样?你们一起来商量一下,给这种方法起个什么名称。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很多名称,有的叫“分开减”法,有的叫“先算10”法,有的说是“10减”法,还有的叫“先算减,再算加”法。
师:这些名称都有道理,老师把你们的这些说法综合起来,起一个又简单又合理的名称,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就叫“破十法”吧!
生4:我还有一种方法比“破十法”还好!
师:是吗?怎么个好法,你说说!
生4:因为我知道9加3等于12,所以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想加算减”法!
师:你真会学习,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生5:老师,我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叫“连续减”法!
师:(惊讶地)真的吗?怎么连续减呢?
生5:(兴奋地跑上讲台)我先用12里的2减去9里面的2,再用10减去剩下的7就得到3。
师:你真是一个“小数学家”,太了不起了!
问题:试述此教学片段中,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活动的哪些特点?(20分)


参考解析

解析:(1)营造和谐氛围,实现师生情感的交融。教学活动不仅有知识信息的传递,更需要情感的交流。本教学片段中,师生的情感融于认知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对话环境,给予学生一句句充满赞扬和信任的评价,让学生获得“心理自由与安全”,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大胆表达自己的算法。
(2)尊重学生,实现算法多样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算法多样化,也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体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大胆猜测、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他们去发现“12—9”的多种计算方法。同时,使学生各自的算法在全班同学面前得以展开,从而生成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教学资源。
(3)注重过程与方法,实现目标的达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索“12—9”的计算方法,并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怎样算,为什么要这样算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掌握计算的技能,又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关考题:

以下是QESuite web Version 1.0用户手册的相关内容,请仔细阅读并按要求回答问题下表是问题报告的文档结构,请给出问题报告的定义,并回答文档状态各个状态的含义。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某师范生在模拟教学中讲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内容时制作的一幅课件:问题:(1)该课件的内容存在哪些问题(6分)(2)课件制作中设计示意图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

案例:以下是高中美术绘画板块“版画”的教学片段,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授课对象:高二年级学生教学目标:了解版画的起源及分类,初步掌握一至两种版画的制作方法。教学活动片段一:学习版画的起源及分类课件出示版画起源的标题和文字介绍,教师进行阅读,并让学生进行齐读。紧接着课件出示版画的分类:凸版画、平板画、孔版画、综合版画、电脑版画,教师通过文字和语言进行介绍,学生听.然后让学生齐读版画的分类。教学片段二:学习版画的制作方法课件出示版画的制作方法:(1)木版画的定义;(2)木版画的分类;(3)制作步骤:绘稿、板材整理、过稿、刻板、选纸、准备印刷材料、点彩、上色、铺纸、压印、干燥、整理。教师进行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学片段三:课堂评价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黑板画墙上,首先向同学介绍自己制作和设计的经验,然后评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问题:(1)你认为教学活动片段一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对版画的认识和了解 为什么 如果是你来教学,你会采用哪些方法 (2)在学习版画的初始就安排学习制作木版画你认为是否合适 为什么 教会学生制作版画除了讲解外还需要用哪些方法进行教学 (3)你认为这节课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否适合 为什么

下面是两位化学老师关于“二氧化硫”的教学设计片段。设计一?设计二?问题:?(1)说明两个教学设计片段的特点。(2)根据上述设计片段说说情境教学的好处,以及在化学教学中应如何选取素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李老师关于“新疆农业问题”的教学设计片段:问题:(1)为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出示哪些地理图片配合讲解?(8分)(2)分析探究式教学法的优点和局限性。(12分)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下面为一道物理试题和某同学的解答过程。求:(1)外力F的最大值;(2)在滑动过程中通过金属棒的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问题:(1)指出此道试题检测了学生所学的哪些知识点。(2)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3)针对学生解题过程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解决此类问题。

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师:细读第十三章,找出体现翠翠情绪变化的词句。 生:薄薄的凄凉一胡思乱想一忽然哭起来一神往倾心一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 师:翠翠为什么感到“薄薄的凄凉”?生:翠翠觉得好像缺少了些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对以上教学片段的解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上教学片段。关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从原文找到阅读的答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B.以上教学片段,老师控制解读的内容和节奏,完全牵引学生的课堂行为,禁锢了学生的思维C.以上教学片段,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主动解读,师生配合默契,提高了教学效率D.以上教学片段,充分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优秀课堂教学的示例

材料:下面是某教师的“公共利益的维护——每个人的责任”的教学片段,请阅读并回答问题。问题:(1)请指出本教学片段中所运用的课程资源种类。(2)结合上述教学片段,谈谈对开发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程资源的启示。

材料:下面是某思想政治老师关于“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的教学设计片段。问题:请运用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对本教学片段中问题设置的优缺点进行评析,并针对问题设置存在的缺陷提出修改建议。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某教师在执教《对不良诱惑说“不”》中关于“如何战胜不良诱惑”的教学片段。问题:请分析该教学片段在贯彻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录片段: 问题:结合该市发展的实际,谈谈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0分)

案例: 下面是“零指数幂”教学片段的描述,阅读并回答问题。片段一:观察下列式子,指数有什么变化规律?相应的幂有什么变化规律?猜测

请认真阅读下列教材片段,并按要求作答。[问题1][简答题]什么是运算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10分)[问题2][简答题]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问题3][简答题]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练习1,请在下面各小题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问题(一):试简要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问题(二):如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试拟定教学目标。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以下是赣美版美术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课:《汉字的艺术魅力一中国书法篆刻艺术欣赏》的教学片段,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同课导构镜头一:教学中邓老师通过多媒体,播放3分钟视频介绍汉字的艺术魅力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课题。镜头二:陈老师通过多媒体图片欣赏、……、探索、合作学习讲授书法字体的变化和篆刻艺术。问题1:本课属于什么学习领域?(1分)此学段本领域的目标是什么?(3分)问题2:说一说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1分)就以上案例来说一说哪一老师运用的更合理?(3分)问题3:结合镜头二新课环节中的教学知识目标,简述中国书法按照字体变化的先后可分为哪几类书体?(2分)问题4:结合本课知识点,简述篆刻艺术的发展过程。(2分)

阅读以下案例,回答问题。(1)以上教学片段体现出王老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 (2)运用案例中具体的事例说明王老师的教学理念。

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起成因的分析过程,片段教学的成效和缺陷,矛盾和问题,指的的是以下哪种教学评价的功能()。A、诊断功能B、导向功能C、激励功能D、控制功能

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郑玄对“邪”是怎样解释的?

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惠”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注?

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雱”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

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起成因的分析过程,片段教学的成效和缺陷,矛盾和问题,指的是以下哪种教学评价的功能()A、诊断功能B、导向功能C、激励功能D、控制功能

单选题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师:细读第十三章,找出体现翠翠情绪变化的词句。 生:薄薄的凄凉一胡思乱想一忽然哭起来一神往倾心一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 师:翠翠为什么感到“薄薄的凄凉”? 生:翠翠觉得好像缺少了些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对以上教学片段的解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以上教学片段。关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从原文找到阅读的答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B以上教学片段,老师控制解读的内容和节奏,完全牵引学生的课堂行为,禁锢了学生的思维C以上教学片段,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主动解读,师生配合默契,提高了教学效率D以上教学片段,充分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优秀课堂教学的示例

问答题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生1: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生2:乌鸦爱动脑,它想的办法挺巧妙。生3: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生4: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生5:乌鸦不大会动脑筋,挺愚蠢的。生6: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问题: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以评述。(20分)

问答题下面是某英语教师在写作课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Tell students we would write an article for our favorite sports, and the topic is about sports.Show students a model article on the screen and lead them to find out the format of an article: main heading, smaller heading and the body.Run a brainstorming activity: 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the sports and the famous athletes.Ask students the questions as follows.Why are you interested in that sport?Who is your favorite athlete ?What do you do to improve your skills?Then I would ask them to have a discussion about the above questions. They can change their ideas with their partners and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en choose one idea to write with. After the discussion, I would pick some students to report their topics at the front.根据上面的课堂教学片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该片段属于什么教学环节?体现了哪种写作教学模式? (2)请从写作教学原则的角度,评价该教学片段。 (3)该片段中教师的课堂角色有哪些?

问答题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并回答问题。教学目标:了解版画的起源及分类,初步掌握一至两种版画的制作方法。教学活动片段一:学习版画的起源及分类。课件出示版画起源的标题和文字介绍,教师进行阅读,并让学生进行齐读。紧接着课件出示版画的分类:凸版画、平板画、孔版画、综合版画、电脑版画,教师通过文字和语言进行介绍,学生听,然后让学生齐读版画的分类。教学活动片段二:学习版画的制作方法。课件出示木版画的制作方法,(1)木版画的定义;(2)木版画的分类;(3)制作步骤:绘稿、板材整理、过稿、刻板、选纸、准备印刷材料、点彩、上色、铺纸、压印、干燥、整理。教师进行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学活动片段三:课堂评价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黑板或墙上,首先向同学介绍自己制作和设计的经验,然后评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问题:(1)你认为教学活动片段一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对版画的认识和了解?为什么?如果是你来教学,你会采用哪些方法?(2)在学习版画的初始就安排学习木版画你认为是否合适?为什么?教会学生制作版画除了讲解外还需要用哪些方法来进行教学?

单选题阅读下面一位教师教授高中二年级课文——历史文学名篇苏洵的《六国论》,课堂开篇的一段教学实录片段,并回答下面问题。  师:本文的作者是谁?  生(齐):苏洵。  师:此人被列入什么?  生(齐):唐宋八大家。  师:他的两个儿子是谁?  生(齐):苏轼和苏辙。  在此课教学进程中,还经常出现“作者的论证合乎逻辑吗?”“老师说得对不对”等要求学生齐声回答的问题。  对此教学实录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此教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基础知识,集中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B教师采用了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设问形式教学,能集聚人气C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该教师的教法,会取得利于学生学习的“满堂问”“满堂答”的积极效果D本案例中“此人被列入什么?”这一设问是具有歧意的情境设定,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避免

问答题根据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案例片段:在教学时设计了以下三个片段:  片段一:为了引出“birthday”这一话题,我与学生进行了以下对话:  Teacher: Excuse me, when is your birthday?  Student A: On February the eleventh.  Teacher: Do you know your father’s/mother’s birthday?  Student A: …  片段二:在谈到切蛋糕庆祝生日时,我这样问道:  Teacher: Now Helen will cut her birthday cake into pieces. Who do you think should get the first cake?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Helen,有的说Helen’s father。  片段三:在最后布置回家作业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开放性任务,让学生回家以后,调查家里人的生日。  问题:  (1)上述教学片段是怎样体现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的?  (2)试述上述教学片段体现的新课改教学理念。  (3)简述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问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材料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内容标准: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问题:(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拟定本教材片段的教学目标。(8分)(2)请简述本教材片段的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4分)(3)请设计本教材片段的提纲式板书。(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