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属于海底底质的反射系数范围内的为()A:0.1B:0.2C:0.4D:0.6E:0.7

下列属于海底底质的反射系数范围内的为()

A:0.1
B:0.2
C:0.4
D:0.6
E:0.7

参考解析

解析:一般来说,海底底质的反射系数为0.1~0.6。反射系数越大,回波信号越强;反之越弱。

相关考题:

()样的海底底质对超声波反射能力最差。 A.淤泥B.岩石C.碎D.沙

天线驻波比的计算公式为(). A.SWR=(1+反射系数)/(1-反射系数)B.SWR=(1-反射系数)/(1+反射系数)C.SWR=1/(1+反射系数)

(2014 年) 海道测量的主要工作任务有() 。A. 获取海底地貌 B. 获取底质情况C. 监测海床变化 D. 海岸地形测量E. 海水水深测量

海道测量的主要工作任务有( )。 A.获取海底地貌B.获取底质情况 C.监测海床变化D.海岸地形测量 E.海水水深测量

海图要素综合内容包括水深、干出滩、助航标志及()等。A:海岸线B:海图的数学基础C:等深线D:海底底质E:航行障碍物

水深在100m以内的海区均须探测海底表层底质,底质点密度一般为图上()平方厘米一个点。A:9B:16C:25D:36

海道测量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A、获取海底地貌B、获取底质情况 C、监测海床变化 D、海岸地形测量 E、海水水深测量

下列属于海底底质的反射系数范围内的为 ( )A.0.1 B.0.2C.0.4 D.0.6E.0.7

下列属于海底底质的反射系数范围内的为 ( )A.0.1B.0.2C.0.4D.0.6E.0.7

海岸带地形测量中均须探测海底表层底质,使用水铊探测底质,只允许水深在()m以下,且必须与定位同时进行。A、5B、8C、10D、20

海图底质注记中,缩写“S.M.”表示()A、分层底质,上层为沙,下层为泥B、分层底质,上层为泥,下层为沙C、沙的成分多于泥的成分的混合底质D、泥的成分多于沙的成分的混合底质

在没有强流的情况下,大陆架海底的底质分布一般规律为:由岸到外海,底质出现颗粒由粗变细的带状分布,近岸是较粗的砂质,向外依次是细砂、粉砂、粉砂质泥和淤泥等。

下列不属于引起海啸的原因的是()A、海底地震B、海岛火山喷发C、海底塌陷D、台风

天线驻波比的计算公式为().A、SWR=(1+反射系数)/(1-反射系数)B、SWR=(1-反射系数)/(1+反射系数)C、SWR=1/(1+反射系数)

单选题海岸带地形测量中均须探测海底表层底质,使用水铊探测底质,只允许水深在()m以下,且必须与定位同时进行。A5B8C10D20

判断题在没有强流的情况下,大陆架海底的底质分布一般规律为:由岸到外海,底质出现颗粒由粗变细的带状分布,近岸是较粗的砂质,向外依次是细砂、粉砂、粉砂质泥和淤泥等。A对B错

单选题载时水线以上船体较高,受到()码头装船机高度的限制。A泊位水深B海底底质C装船机高度D码头机械尺度

多选题海道测量的主要工作任务有( )。A获取海底地貌B获取底质情况C监测海床变化D海岸地形测量E海水水深测量

问答题选择锚地时对水深、底质和海底地形有何具体要求?

单选题海图底质注记中,缩写“M.S.”表示()。A分层底质,上层为沙,下层为泥B分层底质,上层为泥,下层为沙C沙的成分多于泥的成分的混合底质D泥的成分多于沙的成分的混合底质

单选题型矿石船吨位大,吃水深,满载进出港时受到航道或()的限制。A泊位水深B海底底质C码头机械尺度D泊位水深和装船机高度

单选题波阻抗为Z的线路末端接负载电阻R,且R=Z。入射电压U0到达末端时,波的折反射系数为()。A折射系数α=1,反射系数β=0B折射系数α=-1,反射系数β=1C折射系数α=0,反射系数β=1D折射系数α=1,反射系数β=-1

单选题对英版海图水面上标注“fS.M.Sh”的解释正确的是()。A海底地质是沙泥石的分层底质B海底地质是沙泥石的混合底质C海底地质是细沙泥贝的混合底质D海底地质是细沙泥贝的多层底质

单选题海图底质注记中,“泥沙”表示()A分层底质,上层为沙,下层为泥B分层底质,上层为泥,下层为沙C沙的成分多于泥的成分的混合底质D泥的成分多于沙的成分的混合底质

单选题()样的海底底质对超声波反射能力最差。A淤泥B岩石C碎D沙

单选题水深在100m以内的海区均须探测海底表层底质,底质点密度一般为图上()平方厘米一个点。A9B16C25D36

单选题下列哪种海底底质对超声波反射能力最好?()A淤泥B岩石C碎石D沙